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点滴指导

2020-01-09杨寅霞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杨寅霞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小学 甘肃甘南 747000)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引导着教育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而且要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指导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题意

一些解决问题的题目中,会有一些关键的词句告诉我们问题的情景。学生只有在认真读题,仔细分析后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如果抓不住这些关键词句,对题意理解错误,那么就会出现计算错误。

例如,一家三口去旅游,买三张火车票,每张215元,回来还乘同样票价的火车,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很多学生一下就找出来了。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一些学生的算式是:215×3=645(元),一些学生的算式是:215×3×2 =1290(元)。在交流时,教师提出:为什么不一样呢?哪一种方法对呢?为什么对?你认为是哪个词句给了你特别的提示?学生一下子找出来:“回来、同样”。这些词句如果学生抓住了,找准了,仔细读读,就明白了题意,就会很快列出正确的算式。反之,如果学生在读题审题时没有抓住一些表明题意的关键词句,就不能深入理解题意,更无法进行正确的解答。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抓住关键词句帮助理解题意的好习惯。

二、指导借助图表信息,认真观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从中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具体的图形。再者,由于中年级学生语言文字接受能力的局限,对一些稍复杂的问题,由于语言信息繁多、数据联系复杂、信息结构不明确,对学生理解、分析以及解答形成了较多的障碍。这就需要借助具体图形的帮助,将问题中出现的信息一一标示在示意图上,以帮助学生更明了,更清楚,更简单地理解、分析题意。

例如:小刚家-----书店---学校--------------超市

小刚家到学校有2500米,到超市有6000米。书店到超市有4000米。

(1)学校到超市的距离是( )米,书店到学校的距离是( )米。

(2)小刚家到书店的距离是( )米,合( )千米。

刚看到这个题目,有这么多信息。虽然有一条示意图,但好多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利用示意图,弄清楚这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无法作出正确地解答。为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在示意图上标示出来。等他们都标示出来后,会惊喜地发现,从示意图上能很清晰地看到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特别容易地解决了题目中的问题。

三、指导从观察入手,比较分析,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观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观察是思维的眼睛,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在考虑问题时就能有条不紊。小学中年级课本中,有些稍复杂的解决问题,不仅有文字的叙述,还有图形的示意。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字题意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会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观察、比较所示图形信息的异同,进而发现隐藏的信息和数量关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商店货架上摆放着大、中、小瓶三种洗发液。只知道小瓶里装200克,每层装的洗发液同样重。大瓶、中瓶里各装多少克洗发液?(注:▽表示小瓶,○表示中瓶,□表示大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师出示情景图后,让学生找出对应的信息,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现在怎么办?先看看图,你有什么发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看图。引导:你可以先一层一层看看,说说知道了什么?然后可以第一层和第二层一起看,第一层和第三层一起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还可以怎么看?通过看图比较,学生恍然大悟,发现了题目中隐含的信息。

四、指导读懂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在小学阶段的解决问题中,有些题目是以直接的方式呈现信息,有些题目是以隐含的方式表达信息。面对初次接触这类问题的中年级学生,在阅读题目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找题目中出现的信息,提示学生找找藏起来的信息,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后就会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将隐含信息进行转化,以便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养鸡场一天可以产蛋5000个,一个月可以产蛋多少个?

对于初次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通过读题,一下就能找到直接信息。教师就要引导:这一个信息能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继续读题,找找藏起来的信息,找出来后将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再进行解答。隐含信息呈现的方式不同,有文字、数字、图形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擦亮眼睛,仔细读题,认真审题,多加分析,就会发现。

综上所述,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策略的独特价值,体会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更清晰、便捷、更简单,要逐步培养学生判断和选择策略的意识,达到对策略的深度理解。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有心人,就会发现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