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本视角下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策略探究

2020-01-09郭雨杉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郭雨杉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实验幼儿园 甘肃兰州 730070)

一、幼本视角下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问题分析

(一)重视度不高,导致活动空间少、材料少

幼儿教育上,老师一般会注重课堂上的授课,而忽略了幼儿自己活动的时间。通过分析得知,幼儿在自己活动的时候,会对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活动材料大部分都是课堂上必须使用的。幼儿园一般不会有固定的物体来存放这些材料,也不会有固定的地方来存放这些材料。一般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会将桌子上的材料拨到一边,留大部分的空间给幼儿吃饭。这样,会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不得不放下手中未完成的材料。这不仅会打乱幼儿的思路,而且小朋友如果玩得不尽兴的话,会哭。因此,这就给老师造成了一部分的麻烦。而且,由于没有固定的物体存放材料,很容易造成材料的流失,对获得材料的干净程度也会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幼儿的健康。

(二)投放材料存在随意性

老师在投放材料时,一般不会有固定的物体来存放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会将那些快递的大箱子存起来,然后放一些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这些箱子大部分都是纸箱子,一旦小朋友或者幼儿家长、老师不小心把水撒到了纸箱子存放地,会让纸箱子浸水损坏,甚至可能会损坏箱子里面的材料。因此,老师在选择投放材料的箱子时,应该使用固定的投放箱子,不能随意。

(三)难易程度不当,幼儿缺乏兴趣

老师在进行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未把握好材料的难易程度。老师会为了省时间、省空间,将所有的材料存放到一个地方,没有正确地为了适应小孩的性格特点以及能力范围来对区域材料进行划分。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兴趣培养,可能幼儿在尝试过许多次后,会因为太难而放弃,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老师应该以难易程度、幼儿特点来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进行分类。[1]

二、幼儿本视角下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策略探究

(一)投放低结构的材料

老师在投放材料时,应该选择简单的、可塑性的、小型的材料。这样不仅使得幼儿拿着方便,也让老师在整理时比较方便。当老师在投放材料时,不应该拼好整个结构,再将这些拼好的结构放在区域材料中,而是应该把它拆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低结构的材料可以让幼儿们开动脑筋,拼出自己想要的形状。这样能够发展同学的创造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使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二)适当调整区域材料

老师在投放过程中,应该关注幼儿的认知能力,准确地调整活动材料。我们都知道,幼儿是头脑发展的最好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能力的最好时期。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当材料已经不能够满足幼儿的发展能力。老师应该及时调整区域材料的种类与类型,这样才不会让幼儿对区域材料失去兴趣。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来对幼儿的区域材料进行分类,对于那些不适合幼儿的区域材料应该给予更换。这样,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进步。[2]

(三)区域活动材料的目的性

老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应该具有目的性,应该根据主题需要确定区域目标,设置投放材料。这样让幼儿进入老师布置的场所时,他们会更有目的地进行区域材料的动手操作。之后,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才得以提升。当然,材料的引导性也非常重要。材料的引导性,不是让老师在幼儿旁边一步一步地把步骤或者是使用方法告诉幼儿,而是应该让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比如,课程老师会在大厅放上一些积木。当然,这些积木是拆散了的,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的房子,自己构建自己房子里面的设施,如浴室,厨房等。幼儿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设计一些独特的风格。幼儿在自己搭建房子的过程中,靠着自己的想象力,没有依靠老师的帮助完成活动。这样,达到了家长与老师的期望。因此,老师在投放材料时,应该具有目的性与引导性。

(四)投放材料的量要适中

投放的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新越好。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兴趣,老师应该在幼儿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时,更新区域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地挑战自己,从挑战中获得自信,从完成中获得喜悦。区域材料投放既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又可以让幼儿们的能力得以发展。区域材料的投放应当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如果投放过多的材料会使得桌面杂乱无章。而且,有的现有材料是已经用不到的,老师应该及时更新这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