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运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崔 巍

(甘肃省庆阳第三中学 甘肃庆阳 745000)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不爱学习

现实生活中,不爱学习的学生大有所在,而且每个班差不多都会存在那么几个。初中数学运算能力差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心思,他们认为来学校上课就是来“混日子,打发时间”。或者是他们所说的“被父母逼的,在跟他们读书”。他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小动作、吃东西、看小说等等,总是持有萎靡不振的面貌,整个注意力没有聚焦在学习上。这类学困生最为固执,只有经历了很大的打击才会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如此的现状很不乐观。

(二)学习方法不合理

相比于上一类学困生,这一类学生是有学习的目的,但又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使其数学运算能力得不到提升。回过头来看,优秀生都具备有自己独特的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优秀生眼里,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且很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没有自己系统舒适的学习方法,都是一味地瞎学,死记硬背,找不到诀窍,成绩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学习方法的不合理又使得一部分的学生失去信心。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需要及时地重新认识自己,对待数学的学习就不应该使用传统的方法,应该灵活地学习,从数学知识中寻找一定规律,即使没有明显的规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三)教师自身不良行为的影响

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除了与学生自身不爱学习和学习的方法不当外,与教师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也有很大的联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影响着学生,学生需要被关爱和尊重才能起到积极效果,对学困生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教师出现的不尽人意的行为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消极作用,导致学困生的形成。有些教师自我的业务能力还不够,但又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使学生理解不了学习的内容,导致学困生的增多。还有一些教师会用体罚等恶劣的方式处罚学习较弱的学生,使学生身心疲惫和对教师产生抵触,自我堕落。因此,教师应该从自我角度出发,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又何谈为学困生脱困。[1]

二、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端正学习态度,正确看待数学学习

学困生的形成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原本的智力跟不上学习,但大部分的学困生是因为学生自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以至于学不好。但即便学生智力再不好,都不会连基本的运算都学不好。因此,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极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上态度的偏差会让他们对整个学习的过程感到无趣,就不会对数学有深刻的认识。学生应该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正确地看待数学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数学的运算能力也就随之会提升。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方程”史话,方程式起源于古代埃及人在草纸上写的带有未知数的等式;从数学家背景出发,一系列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数学有产生新认知的机会,树立起端正的学习态度,慢慢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的运算很简单,只是将未知数和常数的分类。反复的练习之后,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升。

(二)新颖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热情

课改中提到,掌握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又建立在能力发展和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不断探索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自创出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像填幻方的游戏,给出9个有理数,将9个数填入三乘三的方格里使得同一列、同一行、同一斜对角的结果都是一致的,做出的学生可以得到诱人的奖励。教师利用游戏的魅力,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自我运算,排除错误,在错误中锻炼自己,扩展思维能力。最后,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活动提高自我运算的能力。

(三)消除教师课堂上的消极因素

教师的因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以往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应该被极力制止,比如不公平对待学生、体罚学生、缺乏责任心等行为极度容易让学生产生敌对的心理。教师应该观察学生,对于运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加以鼓励,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辅导,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反比例函数”时,面对这一章的学习,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要耐心细致地讲解。因为反比例函数是数学内容中较为困难的章节,大部分的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学生不要气馁,给予他们充足的信心。[2]

综上所述,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进步。由于学困生也是受数学学习长时间的折磨后才形成,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抵触的心理。教师想要改变,也不是短暂的几节课就可以让他们回归正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和反省自我,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重拾信心,再一次地对数学产生兴趣,最终使他们摆脱掉学困生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