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的探究

2020-01-09李世利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李世利

(安徽省临泉县城关街道张营中心校李湾小学 安徽临泉 236400)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化教学课程的开发。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校本课程补充课本内容,为学生详细地解释数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校本课程生活化能够为学生创设出活泼、求知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数学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的意义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都以课本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降低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生活化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现出趣味性、人文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这增加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力,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独特的知识体系,突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命价值。而且,生活化校本课程还能为学生解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了学生机械、死板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在数学中遇到的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品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1]

二、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捕捉生活细节

小学数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灵活开展教学活动,适度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新课改强调了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在交流探究中学生能加强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生活中有许多数学资源,教师要注意把握生活细节,不要过度重视课文知识的讲解,而是要积极挖掘生活素材,加强学生对数学和生活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学内容开发生活化校本课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和四边形,接着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与组员讨论自己在制作中的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细节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三角形是一样的吗,可以将这些三角形分类吗,试着拉动自己做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会出现什么现象,生活中的四边形又有哪些区别,逐渐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现象总结出数学概念,发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规律,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改指出,小学数学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起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发合理购房计划的校本课程,在设计购房计划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购房时要考虑的因素,如房屋质量、交通情况、现有资金、房屋价格等,提出问题“小明家先要购置某小区的房屋,价格为每平方米六千八元,想要购置一套九十八平方米的房屋需要多少钱?购置一百二十五平方米的房屋需要多少钱?”在计算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金额单位从元换算成万元,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小数乘法能力。接着,教师提问学生,小明家获得了拆迁补助上三十二万元,家中一共有八万存款,小区规定一次性付清房款可享百分之五的优惠。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为小明家合理设计购房方案。这样学生就能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三)组织实践活动,探索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开发教学资源,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生活化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结束《购物》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购物的实践活动。首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商场的环境,与学生手工制作商品,之后再组织学生买卖自己的商品,自主定价和交易,在实际操作中深入掌握乘法的运算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来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2]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开发和应用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生活化的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解释数学知识,补充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