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中的正确发声方法窥探
2020-01-09衷徐芬娜
衷徐芬娜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三中学 福建武夷山 354300)
引 言
声乐在人类历史上起源比较早。声乐尽管在早期只是简单用来传达情意。但是,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声乐开始出现地域性、民族性、多样化的特点,成为一门独立的音乐艺术,富含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优秀的演唱家能让人们从他们的歌声中感受到歌词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而没有专业的声乐学习和训练则难以获得高度的认可。我们在声乐学习中主要包括发声训练、用声技巧、语言技巧以及音乐表现等四个内容。其中,正确的发声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内容,能够影响其他训练内容的学习效果。
一、关于发声的原理分析
(一)正确的发声
正确的发声要求歌唱者咬字清晰,不能含糊不清。我们要通过反复的咬字练习来增强唇、齿、舌三个部分的整体协调能力,从而使歌词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歌唱者能够达到播音员的语言表达素养,向听众呈现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使听众能够听懂歌曲传递的信息和蕴含的感情。另外,我们在发声的练习中,正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呼吸是作为歌唱的动力基础,而气息则决定了声音的甜蜜与否。我们在练习前需要形成良好的歌唱姿势,促使气息能够更好地发出。我们要学习和掌握呼吸的技巧,把握尺度。尽管每个人的声音都有所不同,被分成各种声派,但基础的发声训练对于任何声派都是一样的,需要从简单的字母发声开始,也就是比较平稳圆润的元音字母。这种练习方式,主要是为了打开嘴型,让吐字练习比较容易。我们在完成基础的吐字练习后,要再根据个人需要来选择发声练习训练。[1]
(二)呼吸的节奏
在日常生活中,呼吸主要是一种本能运动,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活动。但声乐中的呼吸与其不同,它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呼吸,根据情绪发展和歌曲感情表达需要,来转换不同的呼吸节奏,有时是深沉的,有时是浅浅的。这些都是有技巧、有目的的呼吸。我们要熟练地运用各种呼吸方式和节奏,来获得丰富的歌唱效果。因此,在发声练习中,我们要保持放松的状态,把握呼吸和换气的节奏,从而让声音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实现呼与吸的配合协调,让身体的每一块肌肉参与到呼吸活动中。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声音发出的时机和力度。
(三)用气发声
初学者比较喜欢用喉咙来发声,没有用气发声,认为喉咙发出高昂的声音就会把歌曲唱得好。他们用力喊、使蛮劲。殊不知,这是错误的发声方法,不仅伤害嗓子,同时也难以发出优美的声乐效果。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呼吸是发声的来源,呼出的是丹田之气,在吐气时要让下面这个部位用力支撑,从而放松喉咙。因此,正确的发声是需要用呼吸来调节练习的。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们首先要摆好口型,可以从低音开始,避免高音,在摆好口型后再从中低音开始练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改变训练要求。初学者要谨记,在唱歌时要通过转化气息来发声,而不是用喉咙发声。[2]
(四)产生共鸣
在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后,我们开始学习共鸣。共鸣是美化和扩大声音,让声音增加征服力和穿透力,促使歌唱者发出令人身心愉悦的声音。在发声训练中,学习者要协调好共鸣的所有腔体:一是发开鼻咽腔产生的头腔共鸣;二是面罩共鸣,即声音的共鸣在中咽喉腔以上鼻咽腔,两腮两边太阳穴延至眉心处。这些内部腔体和外部姿势是引起震动的区域,其中练习U字母能够有效地掌握面罩共鸣,通过科学的发音练习方式带来好的声音效果。
二、发音练习的方式
作为声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发音练习要按照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发音练习方式,具体为:
一是灵活地训练口腔,进行口腔体操训练,来让说话更利索。口腔练习包括开合练习、拒绝练习、双唇练习和舌头练习。开合练习模仿咬苹果的活动。拒绝练习则是张口与闭口相结合;
二是控制气息,结合胸腹联合呼吸、快吸快呼和慢吸慢呼的呼吸方式,按照气息控制力度分为强控制和弱控制。训练强控制要深吸气,均匀并灵活地呼气。训练弱控制也要深吸气,呼出的气息均匀,要夸大声调和延长发音,从夸大气息控制来拓展音域;
三是控制共鸣,从M发音开始,像打哈欠一样。我们在张口闭口练习发音时还要进行母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进行连音或顿音的练习;
四是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这是声乐练习中最重要的一点,没有好的嗓子就难以发出美妙的声音。我们需要坚持每天适度地练习,自觉合理地安排练习强度,选择曲目严格地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练习。
总而言之,正确发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地重复练习和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达到。我们要针对自身的身体构造来掌握舒适的发音方法和发音点,要善于调整呼吸的节奏。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实践和练习打牢基础,从正确的方向出发,避免走弯路,从而让自己提升到更高的歌唱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