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容忽视的“优生”之“忧”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勇差生数学课

肖 莉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南徐小学 江苏镇江 212000)

一个周三的上午,我正在上着数学课,手机突然响了。我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号码,由于在上课,就没有接听。过了一会,同样的来电再次响起,我暗暗嘀咕:是谁这么急着找我?一下课,我就回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急切的声音:“肖教师,请您帮帮我的孩子,他不肯上学了。”我吃了一惊,但转念一想:不对呀,刚才上课,班上所有的孩子都来了,没有谁没来上课呀?我赶紧和这位家长进行了沟通,原来却是刚刚毕业进入中学的小勇(化名)的妈妈打来的电话。这却让我更加地诧异了:小勇曾经是我班的班长和学校的大队长。一个成绩优异和阳光爽朗的男孩,电子琴十级、字写得特棒、各种竞赛常常得奖……他不肯上学这是我无法想象的事,而且是在刚刚进入中学两个多月的时候!我这几年一直从事小学高年段数学的教学工作,平时注重与家长沟通。因此,家长都有我的电话。小勇的妈妈跟我说:“肖教师,小勇这段时间情绪相当不好,不喜欢他的初中班主任,也是他现在的数学老师,闹着要找您。”为了帮助这位焦急的母亲,我把她约到了学校,跟她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状况。

原来,小勇因为很优秀,进入初中后被分到了这个年级最好的班级。班上的同学都是在小学的时候最出色的学生。这样,他原来的优势就不再突出了,心里有了落差。另外,小勇在数学课堂上,由于想引起教师的关注,举手特别积极,但也有出错的时候。这时候,教师这样在课上对他说:“你这样不动脑筋,满嘴瞎说,下次永远不许举手发言了,举了手我也不会喊你了。”正是由于孩子心里的落差,和教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小勇越来越不喜欢曾经最拿手的数学,因此,他越来越讨厌上数学课。

我很能理解小勇妈妈焦急的心情,也为小勇现在的状况担心。但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呢?小勇的妈妈抓着我的手说:“肖教师,您无论如何一定要帮帮我,小勇最喜欢您了!这段时间因为和数学教师闹得不愉快,他常把您挂在嘴边。”针对孩子出现的状况,我和小勇的妈妈进行了深入交谈,分析孩子出现这种状况的成因,给小勇妈妈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当天晚上,我去了他们家,跟小勇进行了沟通。之后,我隔几天就跟这孩子交流一次。慢慢地,这个孩子调整好了心态,重新融入到了初中的学习之中。

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为什么一个曾经那么优秀的孩子会突然那么消沉?为什么教师一句无意识的“批评”让一个孩子无法承受?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们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平时在工作中忽视了优等生的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与疏导。在小学,像小勇这样优秀的孩子一直是教师们的“宠儿”,学习成绩优秀、不用教师操心、帮助班级争光。这样的孩子,得到的是教师人前人后的表扬,得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荣誉。在这些孩子的心中,他们一直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没有谁能够超过自己。他们心中是得意的、骄傲的,不知道批评是何种感受。当教师批评那些学习不用功、调皮捣蛋的孩子时,他们看那些差生的眼神是鄙夷的。当进入中学后,一个班上全是像他那样优秀的孩子时,他们听不到了独有的对他一个人的赞扬,看不到教师赞许的眼神,心里忐忑了,开始怀疑自己。他们无法适应没有赞美的日子,特别是当他们看到教师用批评“差生”的语气批评他时,会彻底崩溃。小勇就是这样一群孩子的代表。这样的孩子会对批评他的教师感到讨厌,对学习感到厌倦,最后发展到像小勇一样拒绝上学。在和小勇的交流之初,小勇对我说:“肖教师,我不喜欢现在老师的课,我还想要你来给我上课。”听到这样的话,我非但没有感到高兴,相反感到深深地自责:小勇出现这样的状况,跟他在小学阶段我们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是我们忽视了对这类“优等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是我们一味地表扬让这样的孩子经受不住一点点的打击。孩子对我们的呼唤,是他不能接受现实、不能自我调节,想要逃避,想要回到教师的“保护伞”中的一种表现。

小勇这件事,我和我学校的同事们进行了讨论交流。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缺失,而且这种教育的缺失一直被我们所忽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大道理我们都能够常常挂在嘴边。但是,我们一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往往把工作重心倾斜在劣等生身上,在很大程度上却忽视了优等生的教育问题。这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种重要偏向。其实,“优等生”现在所暴露出的问题令人堪忧。这一年多来,我一直以小勇的事例反省着自己、提醒着自己,也提醒着周边的同事们。我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修正,我们的教育行为,让更多的优等生不再“忧”。

猜你喜欢

小勇差生数学课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有趣的数学课
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最高山峰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网红”数学课
差生罗古奇
双管齐下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