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探究
2020-01-09祁洁琼
祁洁琼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东街小学 甘肃庆阳 744500)
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小学生刚刚从家庭教育转入学校教育,开始接触到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模式,他们会进入快速成长的人生阶段。小学生刚进入学校时的学习习惯和素养品质,都是来自于此前家庭教育的培养。家长的言行和举止影响着小学生的言谈和行为举止。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小学生进入小学后,学校教师是通过专业教育机构培训后,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教育践行者。然而,由于我国的小学班级一般由几十个学生组成,教师并不能全面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家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以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时,也应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家校合作,一方面,家长可以及时地向学校反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学校则可以指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二者合作,加强沟通,不仅能为双方减轻压力,还能更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家校合作下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一直被忽视。许多教师和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家庭教育不算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一些教师具有错误认识:认为家庭教育并不能具体教会小学生什么;而一旦小学生在学校做错了事情,他们则认为是家庭教育不到位,责任应该是家长。同样,在这类具有错误认识的家长的视角里,孩子已到了上学的年纪,一切教育就都应由学校开展,家长不应再负责,孩子丢给学校管就好了。这两种错误想法,容易造成对小学生教育的许多问题。学校占据了对小学生教育的主导地位,致使家长对于孩子受教育的真实情就不会去过多去了解,而一味地听从学校的安排,在潜意识里被学校教育所支配。因此,具有错误认识的这种家校关系会使合作地位不平等,会对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使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难以达到良好的成效。[1]
三、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一)沟通改变认知
根据家校合作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对家校合作的认知。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教育观念。首先,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比如,建立家长微信群等,使教师和家长可以在群里及时进行沟通。其次,为了督促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共同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最后,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以将德育教学结合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关德育方面的思考题,让学生回去向父母提问或探讨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布置这种思考题时,教师可以在家长群里提出相关德育的教学内容,让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在小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提问时,家长要给予他们指导。因此,家校沟通合作,能够使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是孩子在接受正式教育前所能够接触并学习的对象,在孩子初期的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影响到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小学生具有非常强大的效仿能力,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动作、言谈举止以及更深的思想观念。因此,家庭教育意义重大。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榜样形象;其次,家长要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如不能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等;最后,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循循善诱,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引导孩子去建立良好的德育观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家长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三)学校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首先,教师要在相关的课程中渗透德育,如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等。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提出一些吸引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其次,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小学生的真实想法,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把握教学程度。再次,当学生在校出现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共同应对。最后,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家校合作中要构建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特别是在德育教育中,双方更应互相信任,并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发展上。
另外,教师在小学生犯错误之后,要引导小学生去处理好问题,而不要生气和责怪他们。教师只有在尊重小学生的前提下,才能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四)促进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现今,有的学校的家校交流还只停留在“开家长会”的方式上。形式单一的交流沟通行为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芥蒂。学生会认为学校和家长都是“敌人”,从而不配合他们的教育。因此,创建形式多样的家校合作活动,能够更贴近学生的内心。我们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各种家校交流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家校合作的亲子春游,让家长带着孩子和教师一起互动交流,在互动、互评中达成共识,让学生、家长、学校三方更加融合,从而促进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2]
总而言之,在家校合作模式中,首先,学校要注意合作的公平。因为只有家长和学校互帮互助,才能有效培育小学生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