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电影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0-01-09孙新华
孙新华
(江西省九江市八里湖新区青峰小学 江西九江 332100)
在现代社会中,历史教育不仅向人们传达信息,并且还成为引导人们思考历史问题的手段。当历史教育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中小学校开展时,有的中小学学生会错误地认为这些课程内容是发生在过去的无聊事件,就会减少对这些课程内容的关注。为了消除这种影响,教师要把电影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工具,加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视。历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从根本上可以让我们对历史有客观的认识。因此,历史教育应注重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并且,历史课程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向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的借鉴,而不是仅仅引导学生记住历史事件。
信息时代背景下学校和正规教育不能与文化环境分开。在信息时代,电影被公认为是有效的历史教育的辅助工具。[1]有研究显示,一个青少年平均每天花在看电视和视频上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2]从这点来看,具有战略眼光的教师已经开始把电影作为21世纪历史教育的辅助教学工具。当电影被用作历史教育的指导工具时,学生就能理解课本中的理论和概念。也就是说,学生从电影屏幕中理解历史知识,使一些历史事件就像从银幕中跳出来了一样,真实、生动、直观。使用电影作为教育教学工具不是一个新的理念,最近这一理念的适用性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验证。[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视觉媒体技术的进步,以电影作为教育教学工具的研究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4-5]因此,教师要进一步认识电影在历史教育中运用的利弊,关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并加以改进。这对优化历史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影在历史教育中的利弊
通过多媒体教学,电影会以多种方式提供更广阔的比较视角。比如,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场景会提供不同文化的比较观点;当一部同样的电影被重拍,它可以提供一个在不同的时间观察相同文化的机会。然而,电影是虚构的产品或是现实生活的模拟再现。那么,作者和导演就可以控制电影的真实性。
在历史教育中,纪录片和历史电影通常被视为事实陈述的资料。通常情况下,我们忽视了鼓励学生去思考所呈现场景背后隐藏的信息含义。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给学生提供一个观看历史故事的机会,使其与电影里发生的历史时代建立联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电影作为历史信息来源,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机会产生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记忆历史事件。当学生观看电影时,他们要运用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去发掘历史事实背后的思想。因此,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在课堂上看一部深受欢迎的电影,就如同读一本关于历史题材的书。这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当我们使用电影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时,更积极和有意义的是让学生思考、构建或解决问题的原因,而不是记忆历史事实。教师如果使用电影只是为了传达一些历史信息或事实,而不是鼓励学生对题材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时,那么,这无异于就是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没有达到让学生学会评判性思考的目的。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在每一项教学任务中努力为学生设定积极的、高层次的目标,包括在课堂里使用电影。
二、电影在历史教学中应该被关注的要点
一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基础教育中从音乐、视频和网络环境到电影作品的植入,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帮助来学习批判性的思维技巧,进而去分析媒体。当学生获得这些批判性思维能力时,未来将能够为公益事业做出明智且合理的决定。把电影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就能够依托电影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一步理解。然而,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教师批判性解读电影的技巧。这种技巧也被称为电影历史素养。没有电影历史素养,学生可能会认为在电影中看到的场景、图像和对话都是历史事实。如果没有正确的识别技巧,学生就很难把现实与电影情节区分开来。
二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和分析能力。为了达到历史课程教学的目的,电影应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历史的声像素材,并以此让学生来质疑、评价和比较历史事件,进行不同解读。通过历史探究方法,学生就能建构自己的历史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以推论、推测或证据为基础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来自任何权威的资料(如教师、教科书或学生在电影中看到的信息和图像等)。此外,通过电影这一工具,学生就有机会理解诸如历史学家、电影制作人、出版商和作者等是如何建立对历史事件的共识的。教师通过使用电影作为教育工具,可以培养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评价与分析辨识能力、解释不同媒体所运用的批判性思维技巧,以及使用多种表达形式的说服沟通技巧。
三是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时动态。授课前,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在电影里要寻找什么。在电影播放中,教师要停留在需要讲解的要点上,就课程的学习目的进行讨论;并在关键点停止电影播放,从学生学习中得到反馈。教师不一定要把电影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即一次性完成播放任务),可以把电影作为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资源,抽取其中的有用片段在课堂中播放,与学生产生互动,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三、提高电影在历史课中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是教师通过使用电影作为教学工具,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技能。人们在信息时代很容易通过任何媒介来获取信息。然后,教师向学生提供思考历史内容的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技能才是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历史教育电影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避免误用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教师使用电影作为教学工具的效率。教师要通过在电影使用前后进行额外的学习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鼓励学生在电影使用前收集有关主题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讨论;在电影播放阶段,从不同角度观看处理同一历史题材的各种电影场景;针对一部主题电影,在影片放映之后为学生提供额外的资源,鼓励学生对视图和场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比较。这些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并让学生批判性地评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过的历史电影。换言之,学生虽然能记住的史实数量有限,但他们获得了赏识历史电影素材的技能。学生获得一项技能后,可以在将来的各种场合中加以应用。
二是教师要加强跨学科领域的合作,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电影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不仅局限于历史课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历史教师可以与不同学科领域(如英语、科学、数学等)的其他教师合作,选择包含共同议题的电影,从而促进跨学科领域知识的互补和共享。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项目的交流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
三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电影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尽管教育工作者对电影在历史教育中的使用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进步和普及,青少年甚至儿童都可通过大众媒体来获得历史知识。从教育意义上看,历史教学中使用电影来加强教育和强化学生取得知识,要比采用其他媒体更为复杂。因此,历史教师要多参加一些全面而实用性强的教育培训项目,来提高自身的电影历史素养,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使之让学生应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