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

2020-01-09高先勤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高先勤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万泉镇邵坪小学 甘肃平凉 744606)

引言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的数学学得好与否也关系着其今后的数学学习。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并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就成为了实施信息化教学、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通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能够有效地营造生动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1]下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释,同时提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会显得比较吃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利用图像和声音等功能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有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中存在很多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进行板书教学,一方面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能清晰地展示数学知识。但是,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就可以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就可以将枯燥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兴趣。这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能够较好地促进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而学生的“学”都是比较被动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借助声音、图像进行教学,则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更为两者的互动提供了条件。这样,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展开更加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有助于“教”与“学”的顺利进行。[2]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首先,小学数学中会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和具体。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印象,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其次,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一些数学习题时,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功能,突出习题中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展现生活中的现象,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直线”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具有的动画功能,将直线的一些特性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绘制多条长度不等的直线,然后将两条直线的点进行连接,组成一条直线。这样,学生便能够掌握“两个点可以组成一条直线,而且直线的长度可以无限的延伸”的直线知识。通过直观的体现和动态的展示,学生对于直线的性质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信息技术在新教学形式下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数学教学方式。在以往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文字型的内容清晰、具体地展示出来。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加入声音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丰富的学习资源分享给学生,开拓学生的眼界。[3]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年月日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清晰地罗列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再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年、月、日的小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上的应用

信息技术具有将静态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功能。这在学习几何问题时尤其适用。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希沃白板5”的图形颜色填充功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到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利用图形展开功能,直观展示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变化过程,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几种形式。这样,信息技术的融入,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在用信息技术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极强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更加牢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下的动态演示功能,将抽象的概念尽可能地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