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策略
2020-01-09刘钰莹
刘钰莹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重庆北碚 400709)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课堂诊断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情境和效果,依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反思教学,改进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发现自己或他人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积累或借鉴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一、确定诊断的标准
在传统的听课评课中,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处理、教学内容的评议截然不同。这种情况的出现关键是缺少基本的诊断标准。因而,制定课堂诊断标准是教学诊断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是要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确定教学设计目标,形成“目标链”
教学设计包括五个关键环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学生评价、课后巩固提高以及课后反思。第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求知,增强自信心。第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动态课堂。第三,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运用直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注重教学活动的创新性。第四,在课后练习中,教师要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并及时进行讲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第五,教师应当反思课余和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建立课堂评价标准,形成“标准链”
学校要根据课堂开展的需要,从不同维度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一是在教师基本素质方面,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否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小组学习是否积极推进;课堂评价是否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等。三是在“教学效果”评价中要设置“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是否掌握堂课知识和技能;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等。[2]
二、课堂教学诊断策略
(一)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诊断的有效途径
课堂观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诊断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得到改善。观察者在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时,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是否引发学生在学习行为上的改变。课堂诊断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教学改革是否始终指向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善。
(二)课堂教学诊断主体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课堂诊断的主体通常为专家、学校领导和专业教师。在诊断过程中,这些学校领导或专业教师必须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准确判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诊断主体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精通被诊断课堂所教授的学科,并具备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课堂教学诊断。[3]
(三)课堂教学诊断的改进策略
1.同行引领
任课教师都希望在教学能力方面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引领。因此,学校可以成立由教学专家、校内相关专业教师和听评教师组成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小组。诊断小组可以定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诊断。诊断小组可以采用共同听课的方式,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重难点处理、课堂文化、学生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分析意见和课堂教学诊断报告,建立专属于该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专项信息记录表》作为课堂诊断结果。这种由专业教师、经验教师等形成的诊断结果,能够让任课教师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反思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认知,促进任课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自我诊断
自我诊断是同行课堂诊断的基础,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诊断与自我反思不同。教师自我诊断是以学生为对象,体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通过自己的情感、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与改进,促进学生发展。而自我反思是教师在课堂的回顾中,对产生的现象查找原因,提出新的思考,调整行为,是基于主观的经验、方法等作出的结论。
在自我诊断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完成的是课堂反思。教师在上完每堂课后要进行教学回顾,撰写教学反思总结,调整教学设计等。其次,教师再通过访谈和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怎样做,才能获得更好的学生学习效果”以及需要创设“怎样的条件,才能使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师生共同回顾和研究课堂,完成课堂诊断,并进行二次备课。最后,在教研会上,学科任课教师积极交流讨论课堂情况,发现和分享课堂中教与学的经验,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促进任课教师的专业成长。[4]
三、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体系完善
课堂诊断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的症结所在,能够使教师准确找到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它是是教师成长的阶梯,也是支撑校本研修的核心能力。因此,学校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可以通过更新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标准、制定相关制度、加强诊改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课堂教学诊断的力度,将课堂诊断与改进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