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生竞赛心理与职业精神的贯穿式培养

2020-01-09门雅范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门雅范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一、竞赛心理与职业发展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做为一项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在我国落地已有十余年。它从学生、教师、学校多个维度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各级竞赛赛事中涌现出了一批职业技能明星,历练出了一批技能名师,打造出了一批强势专业。因此,职业竞赛成为了众多职业学校评定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本人参与竞赛已有十余年。从新手变成资深,从狂热走向冷静,我深刻认识到,以平常心看待竞赛才是对选手最长情的呵护。比起竞赛结果,我更苛求选手的竞赛过程;比起技能的提升,我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心理成长;比起金牌的荣耀,我更欣慰的是看到他们在职业领域的发展与出彩。

竞赛对于中职生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点”,而选手的职业成长,则是一条有长度的“线”。对中职生来说,他们花一年到两年时间在备赛训练中,而参与竞赛的收获,不仅仅是一次竞赛的荣誉,更是竞赛心理的形成。竞赛心理让他们产生较高的定位与自我发展需求,成为敦促他们在漫长的职业发展中领跑的源动力。

二、竞赛心理与职业精神

作为一名资深教练,我的竞赛选手团队成员多达几十名,他们在省赛和国赛上都有不俗的表现。本人做为“金牌教练”,也有幸受到省、厅领导的表彰和接见。我的心得就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他们竞赛心理的培养上,纠正选手之前的一些不良习惯与消极心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赛心理。这种心理培养就是一种贯穿式培养,贯穿了学生的成长过程。目前,团队中的很多成员已在职业岗位上崭露头角,表现出优秀的职业精神与发展潜质,也印证了竞赛心理与职业精神的转化发展关系。

竞赛心理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从心理意识到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竞争心理

敢于拼搏,力争最优。竞赛选手来自哪里?是从普通的中职生中选拔培养得到的。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一些学习习惯不好、自制力差的学生。中考的失败曾击溃了他们。于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缺失了自信,变得随波逐流,甚至自暴自弃。来自竞赛的吸引可能是加分、免考、评优,但他们的热情不能保持。他们一旦进入竞赛团队,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不辞辛苦,力争最优的学习态度。这往往需要很多鼓励,让学生自己有一个较高的站位,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画像,对其形成强大的心理支撑。这样,他们才可能在其他同学放松的周末假期,能够抑制住内心的“空虚寂寞冷”,独守实训室,孜孜不倦地练习。[1]这种最优心理在未来的职场中成长为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敬业精神,让他们敢于面对更多的职业挑战。

(二)看重细节

注重细节,把握过程。细心并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有些选手总是避免不了小的失误。这其实是教师疏忽了细节教育。很多选手拿到赛题一看满心欢喜,竞赛结果却匪夷所思。这其实就是输在过程,败在细节。赛前培训的过程始终强调培训选手看重细节、看重过程。劳动工具的摆放、工位的整洁、操作流程的规范都是细节养成的着眼点。只有做好了每一个细节,这个竞赛过程才是完美的。即使竞赛的结果没有达到学生理想的状态,这也不应该有遗憾。这种细节,其实就是对选手的一个养成教育。我们未来在面对职场的竞争和挑战时,可能最终就赢在了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比如,顺手为别人带门,回报别人礼貌的微笑。这些细节不仅反映出养之有素的职业礼仪,也最终成长为雕刻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风险意识

迅速决策,风险控制。培养选手在竞赛过程中积极迅速地判断竞赛大局,分析出风险点并做出判断,规避风险是必须的。在赛场上,选手一旦发现知识或技能存在盲区,可能产生慌乱,情绪的蔓延直接影响到竞赛的发挥,导致竞赛满盘皆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模拟训练中,我们常常人为地设置一些隐藏的障碍点,“制造混乱”,培养选手冷静面对突发状况,迅速做出反应,评估风险后做出决策的能力。或果断放弃,保住大局;或抽丝剥茧,寻找突破,这种决策能力,对其未来经营自己的生活和化解职场纷争都有积极的帮助。在遇到突发或意外状况时,能够找到瓶颈、化解矛盾、及时止损、扭转局面,他们就拥有了睿智的头脑和领导的智慧。[2]

(四)共赢心态

积极沟通,共享共赢。训练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外围支持,备赛是以学校、教师、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团队进行的。团队成员的年龄、教育、心态都不同。因此,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必须要放低姿态、摒弃不同、积极沟通,创造一种和谐的训练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备赛效率。团队参赛的选手可能技术水平不同、性格各异,在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中很容易滋生消极或不良情绪,互相抱怨。这极其不利于团队的发挥。我们训练时经常给学生讲木桶的“短板效应”,就是要告诉选手:面对问题,不抱怨、不埋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优质资源不保守,互通共享,取得成绩才能共赢。并肩战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成长经历,大家应该懂得珍惜和感恩。培养共赢心理其实就是孕育中职生高情商的途径。共赢心理能够使他们在面对家庭变化、社会分工、团队角色时都能顾全大局、求同存异,积极把握职场中的机会,为自己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快速成长。

三、竞赛心理与终身成长

参与竞赛可能只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片段,而职业成长才是其人生的主旋律。从这个层面来看,竞赛应该看淡结果,看重过程。竞赛的荣誉能够给学生的升学带来便利;竞赛的技能能够助学生谋求职业岗位;只有竞赛的心理才是伴随选手终身成长的。因此,我们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竞赛心理,才能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助力其智慧发展。这才是每一位师者倾注心血浇灌出来的最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