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校实训实践课程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策略

2020-01-09张啸临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张啸临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常熟 215500)

引 言

中职学校的机电专业实训实践课程,是将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地应用于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能够胜任未来所从事的岗位的重要保障。在实训实践课堂上,任课教师要认识到实训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规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行为。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四个方面。在实训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在讲授机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职业型技术人才。[1]

一、丰富课程内容,注入情感价值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往往只注重专业理论课程建设,缺少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关注,没有做到对学生整体性的培养。我们如果将职业技能学习视为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唯一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成为求职和工作的机器。这样就会使学生将自己困在学习的孤岛上,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过于贫瘠,进而造成学生性格孤僻、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极差等问题。这种教育形式培养出的“职业工人”是心理畸形的、不健全的,也是不可能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

基于这种现象,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注入正确的情感价值、人生态度、个人理想与职业道德等教育,将德育教育与实训实践课程有效地进行融合,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汲取更丰富的精神养分。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唯才是用”的社会,学生拥有出色的技能已经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单纯的技术训练只能培养出一些一味追逐名利的职业工人。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对机电专业课程作出必要的调整,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有效注入情感价值、人生态度、个人理想等,以此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改革考试形式,重视态度评价

考试是验收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它作为任课教师得到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信息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因素。我国目前的中职院校仍旧采用“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方式进行考核。这虽然能够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但无法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实训实践课程中所学到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无法通过试卷的形式反映出来的。

因此,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考试形式除了笔试之外,应当增设态度考核这一项内容。它主要考察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训实践过程中的求知态度、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与同学或同事的合作态度和对自身工作项目的负责态度。学校可以制订明确的考核条例,并制作学生个人考核表,由任课教师、实习主管、同学和同事分别评价并打分,再由学生对本学期的个人成绩、学习及工作情况做最终陈述和总结。[2]这种考核与学生的笔试成绩共同组成学生的期末考核结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考核的约束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增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树立榜样,加强实训实践课程建设

在中职学校的实训实践课程中,教师要做到“产学结合”,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任课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实训操作课程,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查找资料进行调研,让学生自行撰写实训方案;其次,实训方案在任课教师初审通过后再选材料和设备,以确保实训实践有效地完成。最后,教师还要规范实训实践操作步骤,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认真投入、严谨细致、规范操作、团结统一的职业素养。

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为机电专业的学生邀请一些业内专家定期来校开展专业讲座,让学生在听讲座过程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明确优秀人才的学习方法和职业发展方向,重新规划个人的学习目标。这些专家还可以为学生树立业内“榜样”,让学生以他为目标不断前进。这些“榜样”能够激励学生不懈探索、刻苦钻研,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引领自己在学习的路上不断前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在实训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服务意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通过课程的有效整合,使中职教育焕发新的光彩。这样的课程教学就能够实现培养品学兼优的职业技术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树立中职院校的好口碑,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学会技能、学会工作、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