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礼仪教学在中职生培养的作用探究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郑 钦

(广西新闻出版技工学校 广西南宁 530003)

在现代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职业道德、礼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以往的中职院校礼仪教学中,教师虽然注重学生礼仪行为的训练,但却缺乏有效的、系统的教学设计。对此,中职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将礼仪教学与专业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在礼仪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人格,最终为自身后续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日常礼仪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行为修养

在传统的中职礼仪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专业的礼仪教学课程一般是针对酒店管理、旅游等服务专业学生在待人接物上所展开的。[1]因此,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就会对礼仪学习较为忽视。实际上,礼仪不仅仅局限在酒店、旅游等服务性专业学生的待人接物上,而是表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上。礼仪教学不应只是用于服务型专业的教学中,而应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中职院校的招生对象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普通中学成绩水平处于中下游层次的学生群体,这就使得中职学生的个人行为表现相对较差。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急需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和纠正。对此,中职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日常礼仪教学,尽可能地以“由小及大”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渐认识到礼仪学习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行为修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以往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班级秩序的管理,对学生的礼仪表现却没有多加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日常礼仪教学,班主任便可以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尝试设计相应的礼仪教学活动。首先,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条例中添加相关的“礼仪行为条例”,如学生的日常礼仪用语、日常着装等,要求学生衣着整洁、大方。由于中职学生群体长期以来都被列入差生行列,因此,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礼仪行为表现都是抱以放任自流的态度。此时,班主任作为管理学生的主体对象,就应当在所制订的班级礼仪行为条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改善个人礼仪行为。很多学生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礼仪的积极作用。班主任就要以身作则,通过和善的语言交流、大方得体的行为作风来影响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便能在日常的生活和与人交往中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习得礼仪知识。

二、从礼仪教学入手,提升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中职学生普遍处于躁动、敏感的青春期。这就意味着很多学生都不喜欢,甚至排斥教师和家长的约束管理。礼仪教学需要学生从个人衣着、语言、心态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因此,它对此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约束性。这就使得中职教师开展礼仪教学活动的难度大大提升。中职学生相较于普通中学学生而言,他们会更早地迈入社会职业竞争的行列。而在初次面对激烈社会竞争时,学生如果只是具备专业技能而缺乏足够的人际交往经验。那么,学生的职业生涯也会因此遭受打击。很多中职学生认为,礼仪学习只能让他们保持外表形象上的整洁。这种片面认识让大部分学生对礼仪学习都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实际上,礼仪既是学生个人行为素养的表现形式,更是学生加强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2]对此,中职教师在进行礼仪教学时,可以从人际交往入手来帮助学生进行礼仪学习,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知。

例如,教师在进行礼仪教学时,可以采取“礼仪交友”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礼仪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先分别开展以“形象”“交际用语”“服饰”等为主题的礼仪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用,教师可以用播放视频和具体行为示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职场工作礼仪的具体内容。其次,在礼仪教学结束后,教师便可请学生以教室作为办公室的模拟场所,要求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礼仪表现出来,应对职场的人际交往。在这样的模拟活动中,学生便会发现礼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学生就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潜移默化总增强自己对礼仪的认识。最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礼仪在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收集学生对礼仪学习的认知情况。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周围人礼仪表现行为的评价,学生个人是否愿意进行礼仪学习等。问卷调查可以为教师的礼仪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依据。

三、加大礼仪技能培训力度,帮助学生形成礼仪规范

礼仪教学对中职院校大部分专业的学生而言,只需要做到日常礼仪规范即可。但对于酒店管理等服务行业的学生来说,礼仪学习就成为了他们专业技能中的一种。由于礼仪主要涉及到人的形象、语言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很多专业的教师在开展礼仪教学时都会浅尝辄止。虽然礼仪教学覆盖面较广,很多教师却缺少系统的礼仪实践训练教学。这导致很多学生的实际礼仪表现不尽人意。中职院校的课程开设内容主要分为专业理论教学、专业技能训练、顶岗实习这三大部分。而专业技能训练作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铺垫,学生只有在该阶段学习中掌握职业技能,才能在后续的实习环节中快速地适应社会生产的节奏。[3]对此,教师应当加大部分专业的礼仪培训力度,尽量让学生形成能够满足个人就业方向的礼仪规范意识。

例如,教师在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礼仪教学培训的过程中,该专业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人物接待工作。因此,教师对该专业学生的礼仪规范行为要求较高。首先,教师要着重为该专业的学生打造以“职业形象塑造”为主题的课堂礼仪训练环节,让学生先进行最基础的自我介绍、名片递换、握手、交际用语等礼仪训练。在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两人一组的形式来进行演练,让学生学会以正确的姿态和心理来接受职业训练。其次,在完成基础礼仪训练环节后,教师再安排学生进行更高阶段的仪表、仪态礼仪训练,通过该类训练让学生认识到职场的得体着装和仪容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最后,该专业的教师还可以向学校领导请示,聘请相关的企业、公司人员来进行更符合职业要求的礼仪培训;也可以联合公司人员举办一场校园晚会策划活动,让所有的活动流程设计及人员安排都交由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负责。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公司人员对学生在活动中的礼仪表现进行点评和纠正。这样充分利用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教师就能够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专业礼仪技能培训。[4]

四、突出礼仪实践考核,奠定学生职业发展基础

在以往的中职院校礼仪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所安排的学生礼仪学习考核都是以理论考试为主。这样的礼仪教学考核方式相对比较片面。同时,注重最终结果的考核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心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礼仪训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进行礼仪完善和优化。对此,相关教师应该针对现有的礼仪教学实践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最终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学习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单项礼仪技能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单项礼仪技能考核主要包括对学生站姿、坐姿、仪容等方面进行训练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教师对该类考核内容的侧重点应该在于过程,尽量在学生不关注考试的训练状态下进行打分。这样能在无形之中督促学生更加重视礼仪训练。综合素质考核主要是指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日常训练模拟以及期末职业场景模拟的情况下,对学生的礼仪表现所进行的综合考核。在期末综合礼仪考核过程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以团队的方式来进行职业礼仪展现,让学生在明确分工中深入体验个人在职业礼仪需求中的侧重方向。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请学生对自身的礼仪学习情况做出评价,让学生学会站在自我审视的角度来促进个人进步,从而令学生在礼仪学习中真正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所开展的礼仪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对教师素质的一项考验,更是对学生个人修养的深度培养。教师在设计礼仪教学环节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当前的礼仪学习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礼仪学习中明确个人在职业中意义。同时让学生能够用更为乐观、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将来的的学习和生活,最终使中职学生在礼仪学习中成为一个懂礼貌、知进退、努力奋斗的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