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研究

2020-01-09周绍华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回民回族抗日

周绍华

(泰山学院 历史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一、前言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以“勇敢而不怕牺牲著名于世”[1]的回族人民,本着“我中华回民皆中国之国民,生于斯,息于斯,与国家有绝对不可分离之关系”的信念,秉持“中华国民之休戚,系我全民族之休戚,祸福与共,兴亡有责,国内其他民族或不免有受敌欺骗者,但我回民则爱国精神始终如一”[2]的精神,同全国其他各族人民一道,毅然投身于这场救亡图存的洪流之中,并且成立了很多爱国爱教、救亡图存的社会团体,这些团体以抗日救亡为核心工作,为组织和推动广大回族民众参加抗日救亡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7年底,国民政府军训部部长白崇禧倡议成立“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得到国民政府以及哈德成、王静斋、达浦生和唐柯三等知名回族人士的支持。1938年1月16日和2月23日,《新华日报》相继发表《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和《回民救国协会告西北将领文》(以下简称《告西北将领文》)。《宣言》指出“日寇已入腹心,时机不容稍缓,同人等愿本我穆圣之大无畏精神,与我教胞共济国难,籍以挽回祖国劫运,保卫世界和平!”《告西北将领文》则号召回民将领“抗战到底,以维护国家民族之生存”。同年五月下旬,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在汉口正式成立,制定了协会章程,设置理事会和监事会,由白崇禧担任理事长,回族中时子周、王静斋、马鸿逮、马步芳、马鸿宾、唐柯三、艾沙、达浦生等诸多知名人士分别担任救国协会的理事和监事。

中国回民救国协会成立后不久,各地分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从1938年11月至次年7月,河南、重庆、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两湖、云南、广西、河北、河南等地相继成立分会。在此情况下,中国回民救国协会更名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近年来,学界对“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及各省分会在抗战中组织活动状况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一批成果,如1999年《回族研究》第二期刊登白友涛《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安徽分会述评》一文;2005年《回族研究》第四期和《宁夏社会科学》第四期先后发表孙颖慧《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宁夏分会述评》和《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分会概述》两文;2010年11月《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张嵘《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省分会述评》一文;2014年《回族研究》第四期刊登宛磊《中国回教救国协会豫省分会之变迁》等等。但是,对处于抗日主战场的山东回民抗战活动却鲜有涉足。孙颖慧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分会概述》一文中虽然述及山东,指出山东回教协会于“1946年4月间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选举赵明远为理事长,常务理事于乐亭、马伯声等”[3],但寥寥数语,仅点明山东回民协会成立于抗战胜利之后。

事实上,早在1942年3月,泰西回民就在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委和泰西地委的领导下,成立了自己的抗日组织,即泰西回民抗日救国委员会。较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各省分会开展的抗日宣传、帮助被难回胞、发展回民教育、募捐、成立战时服务队等活动,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作为中共地方党委领导的回民抗日组织,在组建回民抗日武装、兴办军用工厂、组建回民抗日学校、直接参与对敌作战等方面表现更加突出,惜学界鲜有论述。故本文拟对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成立的时间、组织状况、活动事迹加以梳理,以期抛砖引玉。

二、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的成立

泰西,即泰山以南、大汶河以北、津浦铁路以西直至黄河的广大区域,是山东回族民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泰西回民很早就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1937年10月3日,日军进入山东境内,12月27日占领济南,接着占领泰安。1938年初,中共山东省委在泰安发动了徂徕山起义和泰西抗日武装起义,震惊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山东人民的抗日热情。世代居住在泰山周围的回族民众,秉承穆罕默德圣人“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的教诲和“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传统,响应“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时代要求,毅然加入了这场民族自卫战争。

自抗战爆发以来,中共始终贯彻全民抗战的主张。1937年,中共在洛川会议上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纲领第三条中明确指出,“动员蒙、回和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1938年春,肥城市安驾庄镇升家庄村的回族青年米英俊、金晓村等组织“故事会”,进行抗日宣传。“泰安回族抗战的动员形式是多样的,‘玩故事’、编唱抗战歌谣是较为主要的动员方式。‘七七’事变爆发到泰安回民游击小组成立前,米英俊等多次利用‘玩故事’的方式动员群众抗日救国”。[4]1938年春,“故事会”发展成为抗日游击小组,不久成员发展到20多人,到1938年底,队伍扩大到80多人。1939年秋,整编为泰西县独立营四连,民众称之为回民连,米英俊任连长。回民连在以后的战斗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极大地激发了泰西回族民众的抗日热情,成为泰西一支重要的回民抗日武装。

为组织回民群众进行抗日,开展该地的抗日工作,1942年3月初,经中共泰西地委、专署、泰西军分区和冀鲁豫边区行署批准,成立了泰西回民抗日救国委员会,金晓村为主任,金光、金振东为副主任,赵曼石为秘书,委员有米英俊、洪占伍、洪占一、马千里、赵曼石、金泽普、张廷信、丁佐政、金益三等。泰西抗日救国会接受泰西地委、专署双重领导。在救国会内设立党小组,由金晓村任组长,并逐渐发展了张廷信、金振东、洪占一、马千里等一批新的党员。在此基础上,报请地委批准建立了由米英俊、金光、金振东、马千里等人组成的党总支,金晓村任书记[5]。

三、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的主要活动

泰西抗日救国会成立后不久,在山东齐河县召开了第一次委员会议,确定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的宗旨及任务:(1)深入回民群众,以各种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2)加强回、汉民族团结,共同抗日救国;(3)动员回民青年参军参战,交纳公粮,加强对回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4)教育回民群众识破敌人的一切阴谋。会议还对各委员的工作区域作了明确分工,其中张廷勋负责济南,张廷信、赵曼石、马千里负责小金庄,米明轩负责齐河、米三里庄、右三里庄。

齐和会议之后,按照会议部署,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在动员回族青年参军、发动阿訇建立两面政权、组建回民学校、清除铁杆回奸、建立联络站、打通交通站、收集情报以及掩护高级领导人过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团结各地阿訇建立两面政权

回民聚居的村庄都有清真寺,清真寺里的一切宗教仪式及其它宗教事务,由精通《古兰经》的阿訇主持。阿訇在回民中威信高,回民的婚丧嫁娶祭祀等都离不开阿訇。阿訇结交比较广泛,负责接待外来路过的宗教界人士等。抗日救国会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工作,甚至有些抗日救国会会员如丁富才等人本身就是阿訇。救国会首先派出有名气的阿訇或者阿訇后代,到各个清真寺里和阿訇们沟通,他们有时虽然互不相识,但往往久闻其名,所以见面后非常亲热。这些派出人员向阿訇们明确自己的身份意图,阿訇们也能将自己了解的敌情和民情以诚相告,同时,派出人员通过阿訇也可以逐渐接近该村的伪保长,向他们宣传讲解抗战的正义性,揭露日本人的无耻宣传和汉奸、特务的阴谋活动,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提高他们对中国抗战必胜,日军必败认识,教育他们跟随日本人和汉奸残害人民没有好下场及日本人失败后自己的后果等,以提高他们的认识及爱国思想,争取做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劝说他们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利用保长的身份,为抗日救国做贡献。救国会会员米明轩在齐河的工作可视为典型。米明轩是泰安市宁阳县人,按照齐和会议的分工,他负责齐河一带的工作。齐明轩到齐河后,在当地阿訇的帮助下迅速打开局面,建立了地下交通网和两面政权,很快拉起了一支回民队伍,整编为回民大队第五区队。

(二)组建回族抗日武装

1939年秋,米英俊带回民连编入泰西县独立营后,金晓村与马安才、金益三等人又组织起一支回民武装——泰西回民基干大队,金光任大队长。回民基干大队成立后,不断配合兄弟部队进行战斗,同时开辟了一条以回民村庄为联络点,从泰山山后到鲁东、鲁南的敌后交通线,通过这条交通线,回民基干大队先后护送了包括徐向前和江华等高级军政人员在内的四十多位新四军和山东军区的军政人员安全过境。

1941年秋,日军对泰西实行蚕食政策,到处设据点,中共泰西县委、县政府和一分区西渡黄河,离开了泰西,回民基干大队留守坚持,处境非常艰难。随着形势不断恶化,回民基干大队最终于1941年底随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退到长清大峰山一带。早先转进到此处的回民连在频繁的战斗中减员很大,救国会除将回民基干大队二十余名战士组成交通队随救国会行动外,其他战士大多补充进回民连,以确保主力部队的战斗力。

为打破日伪军封锁,改变被动局面,齐和会议之后,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在冀鲁豫边区党委和行署的支持下,决心再建回民武装。1943年春,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派张效农等人到齐河五区一带回民聚居区开展工作,组建齐河五区队,坚持敌后斗争,到1943年夏季,五区队发展到七十多人,同年秋,救国会再次奉命将自己拉起的队伍编入回民连,救国会成为回民连及其他抗日部队可靠的兵源补充基地。

1944年,日军从华北抽调大批兵力,发起了旨在打通驻华北日军和太平洋战区日军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冀鲁豫边区的日军减少,只能固守交通沿线和大的城镇,已经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我抗日军民的变化。在此形势下,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决心抓住时机重整武装。1944年8月,经冀鲁豫军区批准,在金晓村等人精心组织下,以回民连支援的一批军事干部为骨干,正式成立了泰西回民大队,其中,张效农任大队长,金晓村任政委,马安才任副政委,马连孟任参谋长,共约100人。大队成立不久,救国会主任金晓村又从泰西的回民村庄中组织动员了100余人加入,到1945年9月,队伍发展到300余人。回民大队成立后不久,即投入到对日作战。1945年10月,回民大队整编为冀鲁豫军区一分区基干团一营(即回民营),解放战争中,回民营浴血奋战,先后参加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江西、解放福建、西征贵州,历经百战,建立了卓越功勋。

(三)组建龙山官庄军鞋厂

泰西抗日救国会除了动员回族青年参军参战外,还积极组织民众为军队提供和保存军需物资。1944年秋,泰西抗日救国会在西南龙山官庄设立了一个军鞋厂,金光任厂长,泰安城东大梭庄弭光振任采购员。工厂有20余名工人,多为回民,主要生产军鞋,产品重点供给泰西县大队、回民抗日大队、回民抗日学校等泰西抗日武装团体。鞋厂坚持生产一年多,后来由于环境恶化,鞋厂停办,人员随军转移,鞋厂的几千双军鞋和部分半成品、原材料以及工具,由泰安城东岳庄的金光之妻高方圃潜运到本村金永增家隐藏,后来,为安全计,又转运到大梭庄,由寡妇金宗爱管理长达一年之久。1948年,金宗爱将这一批军鞋移交给了当时的渤海军区。

(四)组建泰西回族少年抗日组织——泰运区伊斯兰学校

l943年10月,在冀鲁豫边区行署会议上,金晓村、金光利用参加会议的机会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建立独立的回民抗日军队和回民抗日学校”的建议,以便把回族中的烈士子弟、军人子弟、干部子弟、爱国人士子弟和贫苦农民子弟组织起来成立一所学校,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心,锻炼军事技能,这一提议得到了邓小平、宋任穷、薄一波等人和与会代表的赞成,经泰西专员公署张跃南、武圣域同意批准,学校于1944年秋成立于齐河大园庄村,当时暂时定名为泰运区回民抗日学校,后来改为泰运区伊斯兰学校。学校隶属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救国会宣传科长金泽普(金德润)①金泽普,泰安市省庄镇岳庄村人,战前在本村教书,抗战爆发后参加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的筹建工作,并参加了泰西抗日救国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救国会宣传科科长。任校长,丁富才②丁富才,字英世,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周家坡村人,清真寺阿訇,出身于当地一个中等富裕家庭。1937年,毕业于北京成达师范学校,精通汉语、阿语,有很高的伊斯兰学识和虔诚的信仰,被称作“背着汤瓶干革命”的八路军,曾奉命到山东抗大学习。任副校长兼教导员,樊金安任学校政治指导员,洪振家任教员,展衍志任文化干事,沙显富、白友来先后任通信联络员。

1944年下半年,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的成员们和抽调的回民抗日基干大队的几名指战员,分赴肥城、泰西、宁阳、泰安、历城、长清、齐河、东平等县回民聚居村,招收了一批抗日家属和一部分贫困回民子弟共计六十二名少年男子成为学校学员。学校是一个武装组织,实质是泰西回民军校,采取军事化管理,将学员编成了两个排八个班,抗日民主政府按照一个连的建制给予衣食等方面的供给,每人领到了一个棉袄、一条棉裤、一床棉被(夏天改为单被)、一顶毡帽头。回民大队给学校调拨了十三支枪、几个手榴弹和一些子弹。为安全起见,救国会采纳了丁英士的建议,给学校制订一面绿色大旗,上面写上“泰运区伊斯兰学校”五个大字,行军时由高个子学员打着旗走在前面。

学校没有固定的校舍,不断在齐河、长清、茌平、东阿、东平、平阴、肥城、泰西、泰安等县的村庄中转移,山坡、河滩、寺庙、树林子、闲院子就是课堂,“沙滩河沟当课堂,沙窝土壤当纸张”[6]就是当时学校学习环境的生动写照。由于时局艰危,学校经常刚到一个村子住下,又立即转去另一村子。学校也没有系统的阿文教材和汉文教材,虽然开设的课程有国语、算数、自然、社会、军事、政治,1945年后又增加了历史、阿拉伯语、话剧和舞蹈,但主要是学习文件,包括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还有抗日三字经、冀鲁豫报、大众报等。尽管环境非常危险艰难,但是学员们还是学习了不少政治军事知识。

学校上课的形式不拘一格,有时校长、副校长、教员轮流讲课;有时大龄学员教小龄学员、上过学的学员教没上过学的学员;有时请领导干部作辅导报告和形势报告。到学校做过报告的有泰西地区民主政府专员张耀南,泰西地区回民抗日救国会主任、党组书记、回民抗日基干大队政委金晓村,泰西地区回民抗日救国会副主任金光。回民抗日基干大队大队长刘子方以及回民抗日救国会的成员和回民大队的领导干部赵曼石、丁左证、米兆亮、马安才、马千里、洪占一、洪占伍、张效农、杨顺平、白庆祥、张永斌、马连孟、赵荣生、金月川、杨赤诚、张廷信等人都曾到校给学员们讲过军事课,帮助学员们进行扛枪、描准、投掷手榴弹、沿村庄胡同转着跑、跳越障碍物、跳越壕沟、越野跑、抢占山岭、紧急集合、紧急疏散、背行李行军、夜行军、传口令等方面的军事训练。文化干事展衍志教大家唱歌、演戏、扭秧歌,有时也请回民大队的指战员教唱《泰运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

经过学习训练后,学校学员也配合民兵搞破袭、挖路拆桥、设置路障、拦截鬼子汉奸,帮助一些村组织模范班、儿童团,开展了除奸反霸、减租减息工作,帮助政府征收公粮,年龄大的学员还被派到铁道游击队中去参加战斗行动。

泰运区伊斯兰学校的另一项工作是配合救国会进行抗日宣传,因此,民众又称泰运区伊斯兰学校是抗日宣传队。他们宣传的形式有写标语、黑板报、在街头唱歌、念报、读抗日三字经、和驻地百姓军队开联欢会、烈士追悼会等等。在会上,学员们唱歌、扭秧歌、演讲、演话剧,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抗战胜利后,泰运区伊斯兰学校更名为泰西回民文工团,宣传的内容变为土地改革、和平建国和反对内战,并且实际参加了当时的土改。国共内战全面爆发以后,文工团员中的老弱伤病残奉命回家,坚持地方工作,身体强健的青壮年在莱芜编入华东野战军随军征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牺牲者外,大部分成为了国家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四、抗战胜利后的泰西抗日救国会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抗日救国会的全部工作人员奉命调回泰西回民地区,做土改前的准备工作。随着抗战的胜利,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946年,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改编为泰西民族工作部,左宏奇为书记,金晓村任部长,金光任副部长。民族工作部下属的回民武工队,在队长樊常永的带领下一方面保护地方政权,一方面同还乡团进行坚决的斗争。

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在回民聚居地区广泛、深入组织发动回族民众,几次组建抗日武装,先后向抗日主力部队输送了大批回族青年,为抗日救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的主要骨干成员除米英俊、张廷勋等人为国英勇捐躯外,大部分成员如金晓村、金光、金益三等人,在战争环境磨炼下,发展成为优秀的军政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的岗位上为新政权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主任金晓村,1949年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先后担任回务处、行政处、交际处等部门科长和处长等职务,1958年参与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筹建工作,自治区成立后任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后担任宁夏大学党委副书记。救国会副主任金光,1951年任中央民委宗教科科长,1955年,在山东民委负责组织山东回民迁往内蒙额尔古纳旗和青海的工作。救国会秘书赵曼石,解放后在济南市民委分管民族教育工作。救国会委员白相臣,解放后任宁夏交通局局长。救国会委员金益三,自1953年起,先后担任泰安县副县长、县革委主任、统战部长、民委主任、泰安市副市长和市政协副主席等职。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管理员洪振甲,解放后曾担任徐州市粮食局局长。

五、结语

泰西地方深陷敌后,直接面对日军,该地回民遭日敌蹂躏最深。泰西抗日救国会成立于抗战最困难的时期,在泰西回民救国会的组织动员下,泰西一带回族青年踊跃参军、坚决抗战,救国会四次组建回民抗日武装,先后有一千多回族青年,经救国会发动组织训练后输送到主力部队,保证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另外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还建立地方两面政权,组建回民抗日学校,为部队培养训练了一批军事和宣传干部。组建龙官庄军鞋厂,部分解决了回民抗日武装的军需给养。与国民政府下设的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及各地分会相比,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身处敌后,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回民回族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BOTTOMS UP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抗日英烈马威龙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爷爷的抗日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