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探讨

2020-01-09赵海霞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赵海霞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重申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创新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把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战略的核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落实职业教育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及其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秉承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和创业、创新大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本文剖析了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还是有一定差别的。高职院校应当立足于职业教育特色,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将二者融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首先,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检验理论知识、学习成果的舞台。例如,针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把基本的做账、登记表的填写、企业报税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融合,把理论教学迁移到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的财会软件如会友、金蝶等。其次,教师在实践中要当堂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超市、商场等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商场的实际运营模式,且让学生结合市场调研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这样,学生的营销计划就会更加具有创新性,其创新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经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一方面,技能比赛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运用比赛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近几年,国家对创新教育日益重视,举办了很多职业技能大赛。高职院校应该趁着这股“春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在技能大赛中,高职院校和教师也可以和其他院校进行学术、教学上的交流。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可以开阔自身的眼界,学习一些先进的操作知识,也可以借鉴其他参赛学生的经验行进技术创新。技能大赛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技能大赛不仅是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的平台,也是企业选拔优秀人才的平台。一方面,学生通过技能大赛,能够展现自己的专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技能大赛,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就业平台,帮助学生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三、建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践行大学生创新教育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对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它倡导的是在学校第一课堂课业成绩之外,展示一份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第二课堂成绩单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成果、社会实践经验、文体活动、技能特长、获奖履历、思想教育等等。这份成绩单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选拔人才的参考标准。因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本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向学生传达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为本校的创新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指明方向。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校园内的创新、创业比赛,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让学生把创新学习当做一门课程来学习,让学生对创新教育引起重视。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习,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收获创新的灵感。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知识,学习本专业的实际操作经验,把自己的创新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在创业创新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是历史的必然。学校领导和教师和要深入领会“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精髓,把创新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其次,学校要建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践行大学生创新教育,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优秀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