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视角下中国影视行业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2020-01-09丁婧琪
丁婧琪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北京 100020)
2018年,中国影视市场票房总量持续上升,电影行业的发展也有了不错的改观,有一些不错的作品黑马冲入观众的脑海。火爆夏天的延禧宫、席地而坐的大象、治病救人的印度神药、平淡而感伤的四个春天,一些文艺片和纪录片让人眼前一亮,颠覆了票房,也仿佛让人看见了影视行业新的希望。
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国影视行业仍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电影的资本凌驾于创作之上,电影资产化水平高。另一方面,对收视率和票房过于看重,导致票房注水,观众看完觉得电影不值得这么多票房,电视剧制作粗制滥造,过于看重效果,流量电视剧和滤镜电视剧占据各大视频网站,内容其实庸俗无味,古装剧篡改历史,道具不严谨,现代剧拼噱头的当红演员演技浮夸没有灵魂。荧幕上尽是流量小生,有演技的不出名的好演员无戏可演。电影题材过于“政规”,题材和尺度的限制也限制了好电影的问世。本文将从一个批判性的视角,从以上几个角度分析中国影视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资本制约创作
2018年,胡波凭借遗作《大象席地而坐》获得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入围最佳新导演奖。她的母亲缓慢走上领奖台,只说了两个字“谢谢”,便转身痛哭,那一刻,全场都默然了。
“谢谢”这两个字,看上去虽然轻描淡写,可却在胡波母亲的话语里显得过分沉重。在场的人都清楚,那沉甸甸的两个字,是对儿子大器晚成的欣慰,也是物是人非的心痛,这个奖太来之不易了。斯人已逝,胡波结束了短暂而困难的一生,而他的困境也在他的作品里有迹可循。他已然成了马德里的一只大象。
“完成这部电影用了一整年时间,而最终,没有一帧画面属于我,我也无法保护它。它被外力消解掉了。”(胡波,2017年8月26日,《牛蛙》后记)这段文字出现在他与刘璇王小波周旋的那段时间。
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得知,《大象》能够上映,是导演胡波和刘璇王小波夫妇经历了艰难的斗争才得以实现,背后藏了一场利益的骗局,是资本对创作的霸凌。
刘璇夫妇对胡波的压制,成了压死胡波的最后一根稻草。一部好电影险些变成了资本制约下的傀儡。还有多少动人的电影被无形的剪刀剪得支离破碎,还有多少像胡波那样的年轻导演因金钱的压制失去了展露才华的机会。电影所赋予的灵魂应该是掌握在创作者自己手中的,而不是贪图利益的人用来谋取金钱的途径。中国影视市场一层又一层的利益关系,将影视作品最重要也最本质的东西严严实实地踩在脚下,让电影喘不过气,也让高尚的灵魂失望。给执着的心让出一条路,尊重每一个创作者的艺术世界,让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看到希望的曙光。
二、影视作品过于流量化
2018年国内电影票房显示,《西虹市首富》票房25.4625亿,排行第四,这样一部喜剧电影,获得了如此高的票房。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当代观众的流量化消费取向。与之相比排行第三名的《我不是药神》所带来的真正社会轰动和影响,《西虹市首富》就相对显得无地自容了。还有很多类似的电影,以青春爱情题材居多,很多人说《小时代》系列开启了电影的流量时代,流量电影也是由流量明星堆砌的。类似于这样的电影运用了粉丝经济,也让流量明星只需贡献流量,而不需要贡献演技,国内粉丝经济群体日渐壮大,使得电影产业的市场运营也渐渐向明星就等于票房的方向倾斜。至于电影本身的文化属性和价值属性,就被流量明星加夸张的特效剧情压制了。电影也在这种大环境下成为商业的产物。“垃圾电影”要看大众如何去定义,对于不同的消费群体,电影也有不同的价值,只不过价值不同,自然评价也不同,但无论怎样,票房还需要大众买帐,真正有实力的好电影依靠的是实力而不是网上的热度和粉丝经济的营销,好电影也不会票房高而评价烂,大众的心里都有自己的衡量,用实力讲话,也实现了电影本身的文化属性和社会价值。[2]崇尚明星流量的形势需要改变,让有意义、有灵魂的东西回归群众的心。在另一方面,犀牛娱乐的研究表明,流量明星小鲜肉出演电影目前不仅不能成为一种市场加持,反而已经有赶走普通观众的风险,电影终究要靠演员,而非流量明星。在未来的电影行业里,越来越能区分演员和明星,在未来,电影会越发依赖演员,而回归到电影其本身。
三、天价片酬影响剧作质量
与电影不同,电视剧所面对的平台和受众群体就更为自由化和娱乐化,它更多的是面向电视台和网络平台,这也更加商业化。这意味着他们要更多地迎合受众,获得更高的收视率。[3]出于这样的目的,制作方在选择演员时,更倾向于用大价钱邀请一些知名度高的演员参演,但相应地,用在剧本创作、服化道上的制作费就会严重吃紧,影响剧作质量。
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就是《如懿传》。据爆料,演员霍建华以7200万片酬接拍此片,女主演周迅以9500万片酬接拍此片,两个主演加起来的片酬将近1.5亿,中国国产剧投资大多以3亿为门槛,假设《如懿传》投资不过三亿,那么主演的片酬就将近占锯了一半,这样算来拍摄成本、后期制作、服装道具的资金就很紧张了,也因此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吐槽。
与此同期的《延禧宫略》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这部剧上上下下全剧组的片酬不过2400万,仅占投资成本的十分之一,其他大量资金全部用在了制作上。导演于正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剧中服装道具都要求使用真品,一把乾隆时期的扇子就要一万多,秦岚身上穿的裙子一件就要将近40万。还有那些精美的头饰,都是请史学制作专家一个个手工打造的,一个头面就花了于正100多万,足以抵一个演员整部剧的片酬。整个剧组的道具出现了大量文化遗产,细心的观众在看剧时也发现了演员的服装形象是完全符合历史背景的,很多头面细节也完全展现了人物的尊卑关系。正因为这些,观众才能看到一个高度还原的鼎盛大清。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也让《延禧宫略》收获了大量的观众好评。
四、影视创作题材的包容性不够
近年来电影产业的题材越发趋同,类似于《战狼》《流浪地球》等主旋律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这样的成功得益于其爱国主义主题,也得益于电影市场对这种题材的大力支持。诚然,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但我们不止需要这类电影。总的说来,我国影视创作对于一些揭露复杂人性主题的题材还不是那么开放。导演娄烨说过:“不要害怕电影,电影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重要,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政体因为电影而感到恐惧,那绝对不是因为电影太强,而是因为他们自己太弱了。”釜山电影节上映的中国台湾电影《血观音》并没有在大陆公映。这部电影反映了人性黑暗和复杂的一面。故事中被抛出的一个又一个的宿命主题,与故事呈现的因果论,加重了电影的宗教审判感和强烈的戏剧性。而对于大陆电影的题材更多宣扬的是善与恶的问题,和关于一个普通人怎么活下去这种你知我知能引起共鸣的普遍问题。也在躲避着某些真实存在的而人们很少正面面对的问题。《我不是药神》在善良与生存之间做选择,内容深刻却主题普遍产生思考和共鸣,不痛不痒的敲打着观众的心。而类似于《血观音》这样的电影,讲的确实是很尖锐的问题,是隐藏在大家心中避而不谈的那些,他们的针对性和思辨性更强,而这才恰恰是真正的社会和人性存在的最真实的问题。大陆电影对于价值观的开放程度将观众放在一个乌托邦里,而人永远无法轻易的在大银幕里了解最深刻的问题和价值。
其次,对于多元文化也存在一定的不包容。在欧美和中国台湾地区,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关于同性题材电影,例如《谁先爱上他的》《爱你,西蒙》《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等,对待这类题材电影,能够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与其他题材的电影没有差别,而在大陆地区,关于同行题材在银幕上上映的少之又少,像《蓝宇》《春风沉醉的夜晚》不被允许在大陆公映。对待一些新的文化和观念多少有些躲避,也许是因为中国观念的窜通,导致这类题材的电影在上映时会引起一片哗然,而正因如此,大众更需要接受新鲜的事物和文化,而不失把它看作异类,应该被正常对待。中国的电影,应该担负起让更多人接受新的价值观和文化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它的意义所在,而不是躲避。
五、结束语
我们现在只把传统文化、国粹,还有科幻这些大众认可的称为“软实力”,然而在很多方面,对于电影题材的开放程度而带动的大众文化认同感提升,对于一个大国的精神发展也是很重要的。虽然中国电影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换一个积极的角度去想,近年来依然有很多多元化的电影进入内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着艺联(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在电影局支持下,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主要电影院线、电影创作领军人物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发起的长期放映艺术电影的社团组织)的支持,电影发展的前途依旧光明,近年有许多国产好电影有了回春的迹象,因为制片人上心,演员敬业,主题扣心,也有一定的震撼力。除了影片本身受到肯定外还证明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电影一定有观众。也很欣慰在《大象席地而坐》的第二次放映会上,票在半分钟之内被一抢而空。观众为优秀作品买单,而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将在光明的前景下乘风破浪,未来将会有更多热血沸腾的电影出现,更多人相信,在中国电影崛起之路上,我们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