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9蔡婉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管理工作

■蔡婉琪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和帮扶事关中国减贫事业,事关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随着社会贫富问题的逐渐显现和各种思潮的叠加发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呈现情况复杂化和情感敏感化的特征,倒逼高校管理进行转型升级,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嵌入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的融合创新研究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源于贫困家庭,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不等同于贫困生。《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明确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1]。而“贫困”的概念中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内涵。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说法侧重于表示学生的个人及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并不包含学生精神方面贫乏窘困的预设。尽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之其他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敏感等心理,但不排除部分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爱,并且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是由于经济一时窘迫而难以支付学费及生活费,其精神层面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影响。因此本文采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描述高校资助管理的对象,此表述也符合国家教育部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官方表达。

一、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现状

(一)系统性不足,管理效能低下

“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特点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2]。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居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交叉点,处于一定的社会系统和社会秩序中。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的个性化和复杂化迫切要求管理工作深入到每个学生背后的个人信息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从而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个人信息系统层面,当前高校资助管理工作难以对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及时追踪,导致资助管理工作出现系统性不足、困难认定不精准的现象。在外部支持系统层面,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由于专业人才匮乏、人员流动性大、团队建设不足、政策了解不到位等原因,无法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外部形成精准、高效的“学校资助管理中心—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四位一体帮扶系统。因此,个人信息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的管理不足导致当前高校资助工作重复性事务多、实质性收获少,总体管理效能低下。

(二)发展性不足,管理理念滞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3]。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仍然陷入重经济资助、轻思想帮扶,重业务工作、轻人文关怀的管理误区,服务对象容易过度依赖外部的经济资助。在“扶志”方面,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影响,形成自卑、敏感、焦虑的心理,甚至产生标签化的困扰[3],因此比一般学生更加需要得到来自学校、老师和朋辈的关注,然而当前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仍然将重心放在业务性工作上,忽略对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的及时把握和有效安抚。在“扶智”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拮据难以像其他学生一样把精力花在发展性技能的学习上,导致发展能力不足、发展机会偏小、就业前景不明朗等,迫切需要学校资助管理工作转变管理理念,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发展性帮扶,营造良好资助育人环境。

(三)专业性不足,管理方法单一

由于转岗、调动等因素,高校资助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缺乏资助工作的专业培训,资助队伍整体呈现不稳定的特征。由于专业性不足,高校资助管理人员难以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管理方式僵化单一。从宏观上看,多数高校在资助管理工作上采用模块化工作方式,以完成任务为导向孤立地对待每个资助项目,忽视“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割裂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联系,导致资助效果不佳、资助管理涣散;从微观上看,高校资助队伍在开展“资助育人”教育方面缺乏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在进行资助对象认定的民主评议时专业性不足,无法做到统筹全局、精准认定,甚至将权力和责任都下放给班主任和班干部,造成认定标准千差万别,认定结果不准的现象。

二、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的契合度研究

(一)工作目标契合

“现代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4]。社会工作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具有共同的目标,即为工作对象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具体而言,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以利他为目的,没有夹杂任何个人利益;两者的落脚点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帮助服务对象建立个人、群体、社区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式嵌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中加以应用,能够发挥两者在利他服务、问题解决、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厘清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

(二)工作理念契合

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即把人的需求作为社会工作中一切任务的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服务对象的能力,使之实现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注重经济资助和精神资助的结合。两者的工作理念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以服务对象为“本位”,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助人”过程,也注重发展性能力培养的“自助”过程。因此将社会工作理念运用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中,有助于“从过去的经济资助转到资助育人的新模式”[5],平衡好经济资助与资助育人之间的关系。

(三)工作方法契合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不仅是个人经济问题,还涉及到学业、心理、能力、人际交往等,折射出所在的家庭、班级、社区等方面的问题,必须采用多种方法畅通高校资助管理渠道。“社会工作方法分为微观实践(个人、家庭、小组及个案管理)和宏观实践(组织、社区和政策)两大类”[5],为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提供了多种工作思路,有利于资助管理人员以全面、系统的观点把握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情况与背后环境的联系,弥补了高校资助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模式僵化的弊端。社会工作方法以服务对象为核心,构建从微观到宏观的服务体系,覆盖直接工作方式和间接工作方式,集中体现了实务性、科学性的特征,完美契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精准助人、科学助人的导向。

三、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嵌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的应用研究

(一)引进社会工作机制,提高管理系统性

纵观当前高校育人机制,一方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6],另一方面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效能低下的现状迫切要求引进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而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能够精准契合学生发展成才和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要求。从主体看,高校资助管理人员应当系统学习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把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方向和本质目的,与此同时,高校可适当引进社会工作人员,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提高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客体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不止要着眼于个人,还要运用社会工作视角看到个人与群体、社区等纵向联系,看到经济资助、精神资助、心理辅导等横向关联。从过程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要在社会工作机制的支持下统筹资助前、资助中、资助后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帮扶的可持续性和管理的系统性。

(二)树立社会工作理念,提高管理发展性

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与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现状相较而言,在精神资助和发展性资助方面优势明显。可见,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有助于提高管理的发展性。树立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就是在资助工作中要始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面对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回应学生的合理需求,用关爱和理解敲开学生内心大门,建立有效的帮扶系统,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将解决实际问题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将过程性资助与发展性帮扶相结合,从而激发困难学生的自我潜能和内在动力,化被动资助为主动发展,把经济资助延伸到精神资助乃至发展性资助,使“资助育人”的口号通过社会工作理念的融入得到可操作化处理并实实在在地落地。

(三)善用社会工作方法,提高管理专业性

多年来,党和国家对高校资助工作给予了明显的政策倾斜,目的就是在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7]。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保证“困难学生不失学”,更要做到将资助政策给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因此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的工作方法尤为重要。面对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资助管理人员可借鉴微观社会工作方法,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直接对话,感性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获取学生的认同感,充分开发利用朋辈沟通系统,从熟悉的沟通氛围中寻找帮扶的突破口;可借鉴宏观社会工作方法,以学校社区为单位考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共同需求,为资助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同时在制度政策层面制定有利于实现经济资助和精神资助双覆盖的管理规定和执行指南,实现资助资源的合理配置。

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组成力量。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嵌入到高校资助工作中,有助于精准完成经济资助的硬目标,进一步做到精神资助、发展性资助,在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工作得到更科学有效开展的同时,使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领域都能切实获益,从而事半功倍地实现高校资助管理工作发展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的双赢。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管理工作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选择困难症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