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探索
2020-01-09曹林行
曹林行
(开封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河南 开封 475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劳动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局面。当前,我国已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历史时期,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在家中当着“小皇帝”,自理能力欠缺,对劳动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实施劳动教育刻不容缓。实际上,对于各级各类学生来说,如果在课程之余能够对劳动产生兴趣,坚持劳动,当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之后就会更有竞争力,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因此,应当将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就积极探索、科学实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一、劳动的内涵
劳动的本质是人们通过运用自己的力量得到相应的成果,这一能力标志着人类成为更高级的动物。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可以在劳动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及力量,从模仿开始,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进行自我创作,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在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劳动教育这一内容,劳动教育是在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时无法避免的环节。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劳动教育?其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生活中的乐趣。在现代生活中,应重新为学生安排劳动教育,提升社会对这一内容的重视程度,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相应理论。首先是告诉学生,我们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在教育中加入这一内容,能够使教育生活化。比如,教育家陶行知和杜威所主张的小制作等在生活中随处可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更深刻地感受生活的意义。
对学校而言,不能以应付的心态面对劳动教育,而应深刻了解其对学生的意义,在全局角度上为学生制定相应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劳动教育并非简单地做无意义的重复动作。在教育方面,它实现了知识的实质化;在社会方面,它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波利亚认为,在学习上,最近的一条路需要学生主动探索才能找到。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的印象最为深刻,同时能够抓住核心要点。基于上述观点,学校应当从生理、心理以及思想等多方面着手,使劳动教育成为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将劳动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实践应用之中,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与生活、品德相关的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我国古人曾说,一粥一饭都要考虑它的来之不易。劳动不是纯粹的体力活动,而是让人更好地和社会进行沟通,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三、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
学校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劳动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自己完成劳作后的满足感。具有趣味性的劳动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自立能力,帮助学生改掉缺点,树立自我约束的观念。当这一观念树立后,人生就前进了一大步,变空虚无聊为奋斗追求。学生在学校劳动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班级中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关注,进而不自觉地更专注于劳动,在意他人的关注,从而开始对自我进行关注,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满足感,并不断修正自我认知。譬如,学校可以根据校园的大小和布局情况,创造性地通过“小小试验田”等多种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主动加入进来,在管理和劳动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学会合作。还可以让学生品尝自己劳动所收获的蔬菜瓜果,体会劳动带来的幸福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较为客观地对自己进行积极评价,更加热爱生活进而不断努力奋斗。
(二)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的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条件的普遍提高与改善,一些孩子在家中被父母宠溺,基本不接触家务劳动,不知柴米贵,更不明白劳动有何价值。如今,国家层面已开设了劳动技术课和实践活动课,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劳动,在劳动中思考创造,体会在劳动中所获得的快乐,从而体会人生的价值[1]。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可以建议和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每个年级提出不同的家务劳动要求,种类可以越来越丰富,任务量可以适当增加。以此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观念,增强学生自理能力,提升家庭责任感,学会感恩。
劳动还是一种体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锻炼身体的作用。如果小学生能够持之以恒,不仅可以强身健体,磨砺意志,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之美。如果学生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便永远不能真正领会劳动的意义。因此,必须让他们真切体验因劳动而产生的肌肉酸胀感和精神疲惫感。通过个人的劳动体验,让他们理解劳动者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才能保证社会正常运转,小到我们吃的每一粒米,大到我们走的每一条路,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尊重他人及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将素质培养与劳动紧密结合
小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至少涵盖思想情操、个性品质、文化知识、身体素质等4个方面。作为学校而言,培育学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应当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痼疾,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将劳动教育切实落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实际上,基本每个学校都会有这样的学生,道德意识不强,日常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如破坏公共设施、花草树木等。而劳动有利于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成任务的同时培育坚定的意志品质,在学习中劳动,在劳动中学习。学生越投入,便越能从中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我。
学校应当营造适合劳动的环境。在小学学习阶段就应当安排相应的劳动课程,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进课表,进总体课程,更要按照课表配好师资,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定期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根据其表现进行评分,计入档案,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引导家长重视并支持劳动教育,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在学校之外,社会也有责任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劳动实践课程项目,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学到更多劳动知识。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义工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熟悉社会,帮助其提前适应校外的节奏,同时营造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的温馨大环境,让学生时时受教育,处处能成长。将素质培养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使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发扬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2]。
苏霍姆林斯基曾表示:“我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观察、思索、谈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为人们创造美和欢乐,并在这种创造活动中获得幸福;赞赏大自然、音乐和艺术的美,并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因此,为学生提供能够通过劳动提升自己的途径非常必要。学校应当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安排学生参加更多有意义的项目,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去参加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健康茁壮地成长。只有学校和社会重视劳动教育,科学地开展实施劳动教育,才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早掌握劳动技能,早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