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老的挽歌
——彊村词创作新论

2020-01-09邓映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变法词人

邓映辉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朱祖谋(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古微,号彊村,浙江归安人(今浙江湖州)。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举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出任广东学政。辛亥革命后,朱祖谋以清朝遗老自居,不问政治,专攻词学,著有词集《彊村语业》。

一、题材:以词为史

“以词为史”是清代词家在前代“诗史”观念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一种词学理念。这一理念要求词人在创作中避免个人的情感局限,应寄托与时代相关的认知和慨叹,力求将史实、时事与人情相统一。朱祖谋的人生先后历经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亥革命三次重大的历史变革,他的词作多是反映这三次历史巨变以及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这正是其以词为史的精神写照,一方面体现了朱祖谋对儒家经世学风的继承,另一方面亦符合朱祖谋作为遗老文人的情感需求。

其一,朱祖谋用词作表达了对戊戌变法的关心。朱祖谋虽未直接参与变法,但是他内心是支持变法的,并且与改良派文人交往甚密。彊村词中多次记录此次变法的相关事件,以《水龙吟·四印斋赋白芍药,分得肯字》为例:

宝阑春去多时,玉奴犹倚东风困。浓姿泪洗,伶俜不许,雨酥烟晕。素靥消尘,冰绡委佩,强支娇俊。自谢郎去后,银毫蘸浅,瑶台路,无人问。

相谑湔裙未肯,伴酴醾、殿将芳讯。西园后日,蔫红无数。渐吹成粉。何况飞琼,将离歌罢,素鸾无信。向月明空见,一枝凝露,恼新霜鬓。[1]10

朱祖谋作此篇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康有为、文廷式创立强学会,并创办《万国公报》,借以宣传变法维新。此举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反对,随后强学会被强行解散,文廷式被免职,驱逐出京。此篇是朱祖谋感慨文廷式与强学会的遭遇而作。“伶俜不许,雨酥烟晕”巧妙地化用了潘安的名篇《寡妇赋》中“少伶俜而偏孤兮,痛忉怛以摧心”之句,反映了变法派的处境之艰难,力量之薄弱。而后用“谢郎”代指文廷式,“瑶台路,无人问”,则表示自从文廷式被罢黜之后,朝臣们对于变法之事更加噤若寒蝉,光绪帝身边没有可依靠之人。“西园后日,蔫红无数。渐吹成粉”,词人将国家比作“西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用“蔫红”代指变法派,表达了词人对变法前景的悲观态度和担忧之情;之后词人通过“一枝凝露,恼新霜鬓”一句,即借咏物婉转地寄托其对国家的担忧之情和对皇帝的忠诚之心。整首词运用托物比兴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清朝廷的忠贞,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其二,朱祖谋用词作记录庚子事变的进程。义和团起义爆发时,朱祖谋正在京城,深受其害。随后与刘福姚一起住进了王鹏运家避乱,三位词人每日靠填词抒怀,“痛世运之凌夷,发愤叫呼,相对太息”[2]431。记录庚子事变及悲惨的环境成为当时彊村词的主要内容。

当义和团事起,端王载漪和慈禧太后主张对义和团采取抚慰、放任之策略,称其为义民,妄求借义和团来抵抗外来侵略。朱祖谋在朝廷上大呼反对,惹怒慈禧,几欲获罪。随后朱祖谋作《菩萨蛮》(其一):

西洲风紧骄禽唳,文梁乳燕栖无地。相望郁金堂,氤氲心字香。

芳悰山黛蹙,自转商丝轴。郎意未分明,绿窗闲梦惊。[1]36

词中“西风”可以理解为外国列强,“骄禽”指载漪与慈禧,“乳燕”指光绪,幼小的光绪帝在“西风”与“骄禽”的步步紧逼下独立无依,最后只能仓皇西逃而“栖无地”,“芳悰山黛蹙,自转商丝轴”指慈禧和载漪不听忠臣的劝谏,引狼入室。而“郎意未分明”指光绪帝力量太弱,总是妥协。“绿窗闲梦惊”,是说一切都好像噩梦一场,但自己人微言轻,只能徒作感叹而已。词人的《菩萨蛮》13首都是以庚子事变为主要内容,全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凋零的惨状,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其三,辛亥革命后,朱祖谋借词抒发其作为遗老的复杂情感。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朱祖谋历次苦谏,得罪慈禧,出为广东学政,第二年辞官。辛亥革命之后,宣统帝溥仪退位,朱祖谋作《浪淘沙慢·暝寒送》:

暝寒送、繁霜覆水,暗雨啼叶。檐铎敲愁乍急,帷镫颤影旋灭。剪不断、连环春绪叠。是当日、鸾带亲结,问故径、蘼芜梦何许,前尘竟抛撇。

凄切。锦书寄远终辍。念玉几金床西风夜,缥缈胡雁咽。嗟揽断罗裾,宁信长别。恨肠寸折,明镜前、掇取中心如月。

却刬连峰平于垤。黄尘拥、巨川顿竭。怒雷起、玄冬还夏雪。更千岁、倚杵天摧,厚地坼,深盟会与缠绵绝。[1]251

该词中,词人首先通过几组意象——繁霜、暗雨、影灭、西风、胡雁,营造了一个凄凉的氛围,愁绪剪也剪不断。锦书难托,恨肠寸折,清廷的覆灭给了词人沉重的打击,犹如“巨川顿竭,怒雷起”。但是,坐在明镜前,词人的忠心依旧如明月皎洁。词人还期盼着,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有机会再续前缘,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忠诚。词人用比兴的手法,表达对清廷的忠贞,即使宣统帝退位,却还存着卷土重来的期望。

除此之外,词人还作有《摸鱼子》《国香慢》等词,内容均为描写辛亥革命后民间的萧条动荡之景,表达词人对清朝廷的无限感伤和追忆之情。

二、艺术:疏密兼收,沉郁顿挫

(一)疏密兼收

朱祖谋曾有言:“两宋词人,约可分为疏、密两派,清真介在疏、密之间,与东坡、梦窗分鼎三足。”[3]86如何理解朱祖谋所谓的“疏密”呢?“密”,指细致、周密,可以理解为炼字炼句的作词手法,追求意象密集,精雕细琢。朱祖谋早期学词从梦窗词入手,因此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大多词风密丽。“疏”,指萧疏、明朗,可以理解为作词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事物的形象,从大处着墨,更看重词作整体营造的意境。朱祖谋后期多师法东坡,力求词境开阔高远。到了晚期,朱祖谋兼容两家之长,在字法上精雕细刻,词境又开阔大气,形成了疏密兼收的词风,自成一家。试看《宴清都》:

饯腊蛮村鼓。声声急,雁边低和鸣橹。琼箫市远,膏炉焰薄,好春何许。横溪数萼娇红,点缀入、迎年秀语。任向夕、雪意垂垂,韩山冷落眉妩。

银荷翠管西船,歌呼簺博,浑忘羁旅。涂笺燥墨,沾杯淡酒,自温眠绪。荒鸡定怜沈梦,是一夜、乡心几处。唤绪风、帆色新年,春程未误。[1]109

“村鼓”“雁”“琼萧”“焰薄”“娇红”“雪意”“冷落眉妩”“银荷”“翠管”“燥墨”“春程未误”等词,意象密集,字字工整,精雕细琢,声画结合,色彩斑斓,充满了浓厚的梦窗词气息。同时,又化用苏轼《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秀语出寒饿”和白居易《望月有感》“一夜乡心五处同”两个典故。从前面的雪意垂垂,冷落眉妩,到后面的帆色新年,春程未误,境界为之一变,豁然开朗。可以看出,朱祖谋晚年的词作兼具梦窗词密丽典雅与东坡词的疏朗开阔,自成一派,别是一家。

(二)沉郁顿挫,词境开阔

白敦仁在分析彊村词艺术特色曾言“沉郁顿挫,哀感顽艳”[1]4。词人有孤臣遗老之遗憾,怀身世飘零之慨叹,但词人不直写这些感情,而是将情感内含于笔下的湖光山色、花枝草叶之中。一笔笔写尽相思,一字字满是离愁。如《夜飞鹊·香港秋眺,怀公度》:

沧波放愁地,游棹轻回,风叶乱点行杯。惊秋客枕,酒醒后,登临尘眼重开。蛮烟荡无霁,飐天香花木,海气楼台。冰夷漫舞,唤痴龙、直视蓬莱。

多少红桑如拱,篝笔问何年,真割珠厓。不信秋江睡稳,掣鲸身手,终古徘徊。大旗落日,照千山、劫墨成灰。又西风鹤唳,惊笳夜引,百折涛来。[1]109

深秋时节风瑟瑟,词人客居他乡,心潮久久不能平静,面对处处蛮烟、冰夷漫舞的凄惨景象,词人依然怀有一丝期望,希望能唤醒“痴龙”,重振国威,直视蓬莱。“珠厓”借指我国香港地区和其他被割让的土地,词人对此感到无比痛心。而后词风一转,“不信秋江睡稳,掣鲸身手,终古徘徊”。词人认为清朝廷或许还有转机,他相信像黄遵宪一样的爱国者还没有放弃,只是在徘徊。即使如今是“劫墨成灰”,终有一日会重振朝纲。上阕写景,借用“游棹”“蛮烟”“海气”“冰夷”等意象工笔细刻,描绘出战乱之下生灵涂炭的惨烈景象;下阕抒情,表达了词人面对世事巨变的复杂情感和对清朝廷的殷殷希望。本词先密后疏,疏密结合,达到了“疏能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境界。

结语

朱祖谋所信仰的传统儒家理念,让他坚守对清朝的忠诚,甚至在清朝灭亡之后仍固守清朝遗老的身份,书写一首首清朝的挽歌。多年的仕宦生涯,让他在创作时不自觉地选择了政治事件作为主要内容。他的创作兼采众长,具有疏密兼收、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被誉为“词学之一大结穴,开来启后”[4]。

猜你喜欢

变法词人
徙木立信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词人的职业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徙木立信
孤馆寒窗夜无寐
反复变法
2016,“变法”季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