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下职业院校治理的理性反思

2020-01-09张雅静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职业院校育人

张雅静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0)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截至2020年2月19日,全国共有74283例确诊,死亡人数达到2009人。

习近平在2月14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水平,对中国乃至世界意义重大。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根本是体制机制的现代化和人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有别于我们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在面对此次重大疫情之后,如何发挥职业院校的作用?如何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基于此,进行了理性反思。

一、强化职业教育的公共存在和公共理性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的学生未来承担着社会上众多基层工作岗位的重任。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时又处在青少年阶段,有着年龄、才华多方面的优势,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其中一个命题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作为公共存在的本质属性,并基于此培养公共理性,将公共理性作为职业院校内涵提升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结合此次重大疫情,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自觉发挥职业院校的公共责任

重大疫情之下,全国多个省市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武汉的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等五所院校改造成定点医疗点,用于收治轻症患者,五所学校高效、紧密配合指挥部的命令,连夜完成了校园的布置工作,给职业院校树立了榜样,充分发挥了院校的社会责任作用。职业院校具有知识水平高、师生易聚集、课堂不易受限于场地、时间、环境的众多特点,因此也更能发挥出它的社会责任。

(二)引导学生做一个社会人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狭隘的学习观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了,职业院校要积极引导学生,立身于社会,将自己置身于社会、国家、乃至全球的角度中,思考个人与他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并且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引导规范社会上更多的人。重大疫情下,钟南山院士着重强调“没有特别的事,请乣出门,自我隔离,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家人。出门要戴口罩,回家要勤洗手。”将这些事情做好,并且引导家里人、身边的人严格做好,我们的战“疫”就有胜利的希望了。当前,基层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采取线下线上两种方式进行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守护大家,我们势在必行。

二、深入家、校、社三方协同治理

在重大疫情中,需要快速重构治理体系,我们倡导信息流通、信息透明、信息共享为基础的方法体系,在国家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重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治理体系,实现协同增效。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形成全社会资源调配协同体系

在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指示下,打响全面保卫战全国不仅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也是没日没夜的7天*24小时的工作,他们需要援军。2月15日,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发出《关于组织市区两级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村)一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的通知》,要求市区两级机关干部全面下沉到社区(村)一线,加强一线力量,13000名援军在24小时内下沉到了社区(村)。目前,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的多名教师已经下沉到社区(村),充实基层力量。社会有需求,学校来配合,对每一个家的保护,就是保护我们每个社区。同样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从事线上的一些宣传推广、正确引领等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资源,统筹协调,形成全社会资源调配协同体系。

(二)构建家、校、社三方信息联动机制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出现如下特点:流动范围广、流动速度快、鱼龙混珠,这就导致疫情之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叫“盲目恐慌”的现象,比如:吃牛羊肉的蒙古同胞身体好,增强免疫力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双黄连可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等,而“盲目恐慌”导致的结果就是双黄连被哄抢、微信朋友圈里都是卖各种保健品的,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家、校、社三方不仅要做到不发谣、不传谣,更要自觉加强疫情信息的传递和舆情信息的引导,营造诚实、科学、公信的公众舆论氛围,还网络一片净土。社会将正确信息传递给学校,学校将信息进一步传递给学生,学生将信息传递给家庭,若干个家庭则汇聚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积极构建家、校、社三方信息联动机制,引导舆情,营造真实的舆论氛围。

三、培养学生价值导向

泰戈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向善。灾难时有发生,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类发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调动智慧,积极应对,化危为机。

(一)德育嵌入职业教育课堂之中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职业我们一直提倡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包括在实训场地,在实习企业等,针对此次疫情,我们一起来梳理需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思政内容。

1.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培养提供的基础。重大疫情之下,多少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一线,一碗泡面就是一餐,少喝一杯水就能少去趟厕所,就能节省一套防护服,他们中有的“战友”已经牺牲,可是他们抹抹眼泪,依然义无反顾的往前冲,只为这场战役的尽快胜利。武汉火神山医院八天建成,建成速度之快创造了世界的奇迹。试想如果没有一种爱国、团结、一致的心,没有这些让我们感动的他们,如何战胜这场战役呢?通过班会、社团、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教育的内容。

2.引导对学生生命、安全、责任的德育培养

敬畏生命,安全重要。网络上有一段能让人看笑的视频,一名志愿者拿着扩音器对着大街上没有戴口罩的先生女士们喊话,在你笑完之后有没有有些觉得有些悲伤?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不重视他人的生命,才会出现那些不戴口罩逛街的人群。职业院校要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安全教育以及责任的教育,让学生从心而发的敬畏生命。比如有些实操课程,我们可以给他们播放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同学而发生的人生伤亡的血腥惨案,从而提高他们对安全的重视。有些理论课程,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换位思考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生命、安全、责任贯穿一个人的一声,作为职业院校,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阵地,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知识融入职业教育

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应当尽快融入到职业教育之中。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公共卫生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卫生法学、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以及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大家清楚的知道起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周围有传染病时应该怎么做,此次重大疫情,也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职业院校应该将这部分内容和消防演习、地震逃生演练等并列起来,加强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教育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实战演练,可以是课堂理论讲授,也可以是社团知活动。

(三)育人模式适时变化

育人模式适时变化,但是育人的本质不变。而本文的育人模式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育人技术手段变化

重大疫情之下,为了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学”应该回归育人,重视教育品质和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有序的在线教学应该是教育部门、学校结合本校学生情况,从国家云课堂、地方教育部门的在线教育平台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免费在线课程中,选择在线教育课程进行组合,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则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利用互动板块进行互动讨论,由此实现个性化。“未来的教育趋势应该是线下、线上融合发展。”储朝晖指出,线上教育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要一环,应当与校园教学相配合,当前很多学校自身的在线教育很薄弱,正好可以借此时机和一些线上教育机构借鉴和合作,共同发展。

2.育人内容表现形式变化

职业院校的思政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曾经我们理解的爱国精神就是上战场杀敌,而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后面的爱国精神表现形式可以是医护人员的“逆行”或者是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夜坚守等等。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学生的社会价值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独立完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例如:通过调查或者实验,主动揭穿网络谣言。育人的内容不再是传统的老套的思维,通过这次疫情也让职业院校深刻认知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究的能力,调整育人模式,丰富育人形式,才能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质量。

四、结语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短短数月,在全国范围内迅猛传播,在重大疫情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及时作出重要指示,举全国的力量,积极应对。在这次重大战“疫”之下,也引发了职业院校的深思,首先应该强化职业教育的公共存在和公共理性,其次是深入家、校、社三方协同治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形成全社会资源调配协同体系,二是构建家、校、社三方信息联动机制,最后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导向,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责任教育,最后虽然停课,但是不停学,战时思维要随时保持,职业院校应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育人模式。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职业院校育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