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非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践行路径

2020-01-09马蓉蓉王可达

探求 2020年2期
关键词:非典型弘扬肺炎

□ 马蓉蓉 王可达

恩格斯有句名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越是面对突发性应急事件越是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处于关键时期,大力弘扬“抗非精神”,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重大意义。

一、科学把握“抗非精神”的内涵要义

科学把握“抗非精神”的内涵要义,是弘扬“抗非精神”,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前提。

(一)“抗非精神”的基本内涵

“抗非精神”是对在2003 年抗击非典型肺炎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简称。“抗非精神”至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全国的“抗非精神”。2003 年4 月28 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充分应用科学技术力量,为防治非典型肺炎斗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强大科技支撑[1]。强调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就是对“抗非精神”的高度概括。二是广东的“抗非精神”。广东“抗非精神”是全国“抗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广东人民迸发出了“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抗非精神。”[2](P13-19)其中,“钟南山精神”是广东“抗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钟南山精神”来源于“南山风格”,形成于2003年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实践,发展于2020 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践。1997 年1 月,《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开展学习模范共产党员钟南山同志活动的决定》第一次使用“南山风格”的概念,提出“南山风格”是广大党员和干部学习的榜样。钟南山曾经担任2003 年广东防治非典型肺炎专家指导小组组长,经过2003 年抗击非典型肺炎,提升了“南山风格”的精神力量,并使得在广东地区发扬的“南山风格”发展成为一种全国性英雄人物的群体精神。2003年钟南山当选中央电视台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发出感言:“钟南山院士在非典袭来的时候,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积极救治病人,卓有成效地探索出防治非典的经验。钟南山是为人民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3](P116—126)时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智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抗击非典型肺炎取得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钟南山独到正确的见解,他的医疗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4](P61)。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中华大地。84岁的钟南山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面对凶险疫情,钟南山建议大家“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却义无反顾地于2020 年1 月18 日晚赶赴武汉最前线,至今仍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战“疫”第一线。我们坚信,经过2020 年防控疫情的实践,“钟南山精神”将会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抗非精神”的核心要义

“抗非精神”的核心要义包括:一是爱国精神。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爱国精神作为一种复杂价值系统,包含情感、道德以及行为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过程中,广大医护人员体现出了忠贞不渝的报国热忱和舍生忘死的救国情怀。二是民本精神。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应对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全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三是敬业精神。各行各业的人们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现出了强烈的职业信仰、职业情感、职业责任和精益求精精神。面对凶险疫情,钟南山说“这里就是战场,我们就是扫雷班。现在要扫雷,扫雷班不干,谁干?”[2](P13—19)四是牺牲精神。面对死神困扰的病人,面对倒下的战友,广大医务工作者信念坚定、不怕牺牲、敢于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过程中,原中山大学附属病第三医院主任医生邓炼贤、原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原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司机范信德、原广州胸科医院医生陈洪光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五是创新精神。以强烈的创新意识为基础,发扬怀疑精神、冒险精神和挑战精神,不断探索新的救治方法,取得了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决定性胜利。六是求真精神。是在探求真理、探索规律的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精神。七是科学精神。建立在对事实正确认识和对机理科学把握之上,对面临新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并提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的精神。八是团队精神。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无论是宏观层面的防控战略、防控政策和制度设计,还是微观层面的临床实践、医学科研和医院资源配置等都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

二、充分认识“抗非精神”的时代价值

“抗非精神”历久弥新,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武器。

(一)“抗非精神”是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武器,一个精神懦弱的民族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康德说过:长期的和平,会使单纯的商业精神、卑鄙的自私自利、胆怯和柔弱之风到处盛行,从而贬低一个民族的气质。在民族危难时刻,锻造并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战胜艰难险阻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的变异特性,难防难治。弘扬“抗非精神”有利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始终把握和坚持战胜疫情的战略方向;有利于鼓励和保障各行各业人员恪尽职守,畏业、爱业、精业,确保经济社会正常有序运转,为战胜疫情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有利于不断创新防控理念、防控模式和防控方法;有利于坚持科学精神,利用科学方法,探索战胜疫情的技术路径。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战胜传染性疾病的决定性力量。人类防治传染病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技进步的历史,防治传染病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往往经历一个由一无所知、知之甚少、不断探索、最后实现科学超越的过程。

(二)“抗非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存在密切关系: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没有全民健康不可能有全面小康;全面小康为全民健康和全面健康提供有利条件。全面小康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健康权利为基础,以大健康理念、预防为主理念为指导,推动我国从人人健康到全民健康再到全面健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当前,建设健康中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疫情肆虐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安全,健康安全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第一需要。建设健康中国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健康中国既要求全民健康也要求全面健康,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健康中国建设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构产生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健康中国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健康既是衡量社会个体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社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从人人健康到全民健康再到全面健康,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政策、制度安排和国际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建设健康中国将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抗非精神”渗透于建设健康中国的全部过程,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动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5](P168—178)。同时,“抗非精神”也是促进和保障全民健康的强大动力。目前,全民健康面临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传染病影响、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挑战。只有弘扬“抗非精神”,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为促进全民健康提供强大动力。

(三)“抗非精神”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动力

人类防治传染病的历史是不断战胜灾难、不断进行变革的文明发展史。黑死病、流感、埃博拉病毒、非典型肺炎等传染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在防治过程中人类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马克思认为,每次社会灾难总是以社会的巨大进步为补偿的。如果说产生“抗非精神”是一种“补偿”,那么通过弘扬“抗非精神”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则是一种更为可贵的“补偿”。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但一些传统习惯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弘扬“抗非精神”,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将有一个全新的变化和提升。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多得多。必须看到,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类防治传染病的过程,始终交织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前者而言,防治传染病过程也是人们不断认识、深化、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美国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提出:“人类疾病源自动物这一问题是构成人类历史最广泛模式的潜在原因,也是构成今天人类健康的某些最重要问题的潜在原因。”[6]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有待于深入研究,但坚决抵制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彻底切断病毒来源已迫在眉睫。如果说抗击非典型肺炎让我们迈出了远离“野味”的第一步,毫无疑问这次疫情可以加速我们远离“野味”的步伐,但是尚不一定能真正杜绝“野味”。近期,一些执法部门查处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的案例,说明“家养的不如散养的,散养的不如野生的,野生的不如珍稀的,珍稀的不如濒危的”错误观念在“野味党”那里仍有一定市场。因此,弘扬“抗非精神”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意义重大。

三、弘扬“抗非精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实践路径

(一)弘扬担当精神,压实防控工作责任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如既往坚守的政治本色和鲜明的政治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担当精神是战胜疫情的时代召唤。在2003年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危难时刻,时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向广东省卫生厅主动请缨,“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7](P63)就是对担当精神的最好诠释。

弘扬担当精神要爱业敬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担当的基本要求,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支撑。弘扬敬业精神,必须畏业、爱业、精业。“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颗敬畏之心。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职业有“敬而爱之”的感情。要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掌握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做到精益求精。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的第一人,于2019 年12 月26 日发现异常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有关方面汇报情况并果断采取隔离措施,体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弘扬担当精神要敢于担当。敢于担当作为一种精神品格和精神状态,说到底是要有一股精气神,锐意创新,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就要提高政治站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是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任务。张继先第一时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既体现了良好的敬业精神,也体现了敢于负责的勇敢担当。敢于担当就要开拓创新。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弘扬担当精神要善于担当。既要有担当的勇气,更要有担当的品格和能力。善于担当就要善于解决突出问题。目前,防控疫情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必须在错综复杂的各种问题中发现并找到最突出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善于担当还要善于学习。只有勤于学、敏于思,做到勤学善思、知行合一,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此外,弘扬担当精神要科学担当,坚决杜绝各种各样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二)弘扬人本精神,实现防控战略目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来,党中央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我们指明了防控疫情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尊重。

弘扬人本精神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处处为患者着想,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为患者提供及时、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前提是以医护人员为中心,医护人员是用自己生命呵护他人生命的特殊群体。广大医护人员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为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付出了巨大牺牲,必须千方百计保障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别要加强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建设。

弘扬人本精神要坚持以生命权为中心。洛克是最早论述生命权的思想家之一。截至2019年10 月底,在联合国193 个会员国中,共有161个国家的宪法以各种方式规定了生命权。传统意义上的生命权是指人的生命安全不容剥夺的权利。现代意义上生命权不仅意味着活着还意味着像人一样有尊严地活着。虽然,我国《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中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我国宪法对生命权的保护也在具体条款中有所体现,但宪法并未明确规定生命权,建议在适当时候将生命权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弘扬人本精神要坚持以健康权为中心。劳伦斯·萨默斯、阿马蒂亚·森等经济学家指出,健康已经成为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首要关注。1946年签署的《世界卫生组织章程》是第一份提出健康权的国际文件。1948 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正式确立健康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地位。健康权和生命权存在密切关系。人没有生命则当然无所谓健康和健康权,所以,生命权是健康和健康权的前提;健康则是生命存续的依托、存在的表达,所以,健康权是生命权得以存续和实现的根本保障。要强化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健康素质和免疫能力,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利。

(三)弘扬科学精神,探索防控客观规律

弘扬科学精神,依靠科技战胜疫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夺取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胜利,必须弘扬科学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要坚持怀疑精神和理性精神的辩证统一。怀疑是探索的起点,是不断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怀疑精神指导下的怀疑过程中产生的。但仅有怀疑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坚持科学的理性,不断探索自然界固有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联系,在实证分析和理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观点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2003年钟南山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并启动联合攻关项目“广州市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诊治课题”。2003 年4 月,从广东非典型肺炎病人气管分泌物分离出两株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一个变种极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这一结果得到世卫组织的正式确认,彻底推翻了有关权威机构所提出的非典型肺炎病原“衣原体之说”,从此扭转了抗击“非典”疫情的被动局面[4](P59)。

弘扬科学精神要正确处理科研和临床的关系。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临床是科研的基础,科研为临床服务,只有将科研成果经临床检验并用于临床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科研的价值。处理科研和临床的关系要强调回归常识、回归本源。开展科研攻关绝对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绝对不能停留在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而是要通过科研指导临床实践,切实解决抗击疫情中出现的问题,要把科研论文写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对病毒来源、传播机理和传播渠道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弘扬科学精神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对在战胜疫情中形成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进行有效保护。据统计,每年全球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销售额高达15 亿美元,中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只占1%左右[8]。中国是最早发现青蒿素的国家,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我国学者将青蒿素提取技术、化学结构及其抗疟作用以论文方式公开发表,使得青蒿素丧失发明专利权的“新颖性”要求,教训非常深刻。

(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防控实际效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尚未被人们认知的新型病毒,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能沿用旧思维和旧方法,必须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在于根据疫情的最新变化趋势,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切实提高防控效能。实践证明,“方舱医院”模式就是一种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出来的切实可行的模式。

弘扬创新精神要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通过挖掘创新动机、培养创新兴趣、培育创新情感、强化创新意志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精神力量。创新动机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要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激发和培育创新动机。在尊重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心理倾向,确保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创新情感是引起、推动和完成创新活动的心理因素。创新意志是在创新活动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

弘扬创新精神要培育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探索未知、不断进取的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创新思维和常规思维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假设性,注重破坏性;后者强调分析性,注重逻辑性。弘扬创新思维要注意正确处理“破”与“立”的关系,破要破得有力得法,立要立得科学合理。要克服“路径依赖”等常规思维的限制,让创新思维逐步成为人们的思维习惯。

弘扬创新精神要创新治疗方法。鼓励科研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根据疫情发展最新态势和临床具体情况,借鉴抗击非典型肺炎的经验,不断创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方法。在抗击非典型肺炎过程中,钟南山团队创新了两种治疗方法:火线发明的“无创通气法”,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死亡率,避免了更为严重的继发性感染;根据病情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量科学合理使用皮质激素,有效减少了死亡数量。要注重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建立中西医结合的会诊制度和治疗机制,努力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五)弘扬协作精神,凝聚防控强大合力

防控疫情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科研与临床、中医与西医、重点区域与非重点区域、医务管理与全面治理、国内防控与国际合作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必须弘扬协作精神。

弘扬协作精神要发扬“白求恩精神”。白求恩精神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表现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防控疫情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增强大局意识,采取举措,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领域防控需要,也要考虑对重点地区,对全国防控的影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湖北有难,武汉有难,全国支援。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区救治医务人员和救治物资相对紧缺的问题。

弘扬协作精神要发扬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既要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又要发挥整体协同效应,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简单相加的效应。团队精神应该具备六个核心意识:大局意识是团队精神的灵魂、信任意识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分工意识是团队精神的条件、合作意识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奉献意识是团队精神的力量源泉、规则意识是团队精神的重要保障。自然界的大雁身躯虽小但精神伟大,“大雁飞行”就是对团队精神的最好诠释。

弘扬协作精神要加强国际合作。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按特殊程序确认的不寻常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疾病的国际传播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世卫组织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国际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对流行病的一种最高级别的预警。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敌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威胁。防控疫情是中国的责任,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加强国际合作,打赢疫情防控的合作战、全球产业链恢复的攻艰战和疫情防控舆论的反击战,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非典型弘扬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犊牛肺炎巧防治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