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域下思政课师生共同体建设

2020-01-09佀咏梅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思政课共同体师生

佀咏梅

(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滨州 256600)

1 马克思需要理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人在自然界生存“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158这便是生存需要。人类要繁殖就要组建家庭,形成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又产出了个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在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中,“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1]326由此可见,人的需要实质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需要的层次性本身就是需要内容丰富性的生动体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需求的一方,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需要实质是享受和发展的需要。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1]168这里的“历史”不是简单的时间先后顺序的更替,而是人的需要和社会关系在不同的时间采取的新的表现形式。由此看来,人的需要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一定的社会条件又制约着需要的产生及需要的满足程度。从这一视角审视思政课教学,师生双方是作为共同体而存在的,学生对于思政课的需要决定了师生共同体的存续,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又决定了学生需要的内容,教师自身素质又影响了学生需要的满足程度。

2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现状

以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审视当前思政课教与学的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政课的内容生产与内容需求不对称,这是长期以来思政课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

供需地位不对等。由于思政课一般都是大班制,决定了思政课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会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这极大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我发展空间。同时,由于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主任务,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而价值观教育就不能像专业课那样仅注重理论的逻辑论证,还必须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进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

供需内容不一致。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中国融入全球化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之中,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复杂化、媒体多样化,使得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活跃、见解更深刻,当然,对于价值观即将形成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也是处于易变、善变的阶段,思想容易受各种各样外来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成为思政课内容是否取得学生认同的关键。现实的问题是,思政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阅读了经典文献,备好了教材的内容,但是由于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需求现状,使得思政课的供给内容与学生的现实需要脱节。

供需形式不协调。近两年陆续开展的在线课程,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诸多便利,使学生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机结合,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人的需要都是变化且多元的。虽然在线课程较好地利用了学生的碎片时间,但是观看在线课程的效果不容易掌握,导致个别学生蒙混过关。

3 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指导,构建思政课师生共同体

3.1 畅通师生交流渠道,这是思政课师生共同体建设的前提

以新媒体沟通为辅助。新媒体由于其便捷、及时、多元多样,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以及对思政课的需求及建议,接受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及话语体系。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是以新媒体作为师生沟通的主渠道的。但是,要建立有效的师生共同体,新媒体只能作为必要但是辅助的手段。

以面对面谈话为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这是个好传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2]谈话谈心同样适用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面谈话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带有更多的温度,也容易把握谈话的深度,其效度是最高的。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师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密切师生关系的重要渠道。

3.2 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思政课师生共同体建设的关键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思政课教学更注重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把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

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教学内容。“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3]思政课教师必须把政治性放在首位。但是,政治性正在于其学理性的支撑。或者说,思政课的科学性及吸引力正在于其是“讲理”的课程。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谨记“在马言马”,另一方面要求“以理讲马”。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说服力与解释力。”[4]

坚持严肃性与活泼性相统一的教学形式。当代大学生勇于挑战权威,热衷追求新事物,自我意识强烈,他们讨厌纯粹而严肃的理论说教,喜欢寓教于乐。因此,思政课教师无论在话语表达方式还是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都必须适时调整,努力做到因思政课的政治性而保持课堂的严肃性,因学生需求的多样多变性而保持思政课内容和形式上的活泼性。

3.3 建立相应机制,这是师生共同体健康成长的保障

建立师生双向激励机制。可以设立师生信箱,学生可以匿名给老师提意见、谈感想、抛疑惑,老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对于听课认真、善于思考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可以对于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给予喝彩。这两种激励形式虽然无关金钱,但真正的师生共同体的成长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建立师生矛盾处置机制。可以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班委会成员可以把问题和建议直接反馈给教师,教师虚心接受并适时调整;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建立与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畅通渠道,多方面了解学生,及时化解矛盾。

建立师生互相评价机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面或面对面的形式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既可以采取打分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文字描述的形式,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双向评价,各自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以促进共同体更好成长。

猜你喜欢

思政课共同体师生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