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下的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0-01-09王长鹏
王长鹏 肖 佶
([1]三江学院资产管理处 江苏·南京 210012;[2]三江学院质量管理与评估处 江苏·南京 210012)
0 引言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原有普通专科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基础上,通过合并、升级等方式组建成的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的历史发展惯性,导致在合并升本后存在社会层次、学校层次、教师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中提出了要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加快现代教育体系的建设。近几年,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步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政策中的比重。[2]教育部在把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同时,就已经想着推进这类院校的转型发展。在应用型转型中的本科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1 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部曾多次申明,实践教学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高等院校想要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抓住实践教学这一突破点。然而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阻碍着教育教学的改革。
1.1 教学体系不完整
一方面,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一味的转型,忽视了实践教学的根本,导致在制定培养目标和实施培养计划时毫无方向。很多高校在提及实践教学时,只求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而忽略了课程体系间的互通互联。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课时数量的比例混乱。国家规定高校在进行实训实习课程安排时,其课时数应占专业教学总课时30%以上,部分本科院校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在规划专业实践学时时不懂得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学时,最终导致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整性。
1.2 理论与实践教学主次失衡
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培养学生的重点就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达到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因此高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实质性融合。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本科院校少之又少,相反,现在的高校课堂中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等占据了学生课程的大半,导致学生严重缺少实践动手的机会。[3]部分教师在教学思维上也没有转变理论教学方式,依旧是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在实践课程模块中,真正能掌握具有实践应用型技能的课程数量极少,且很少以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
2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创新理念
(1)以“三维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引领,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三维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是指将“德育为首”“学以致用”“应用为本”的三大教育理念,“知识”“能力”“素质”三大要素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方要求”三方面结合起来,用于人才培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三维一体”融合式发展。学校以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紧紧围绕该培养理念,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统筹校内外资源,构建出了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三模块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探索形成了“三层次”实践教学平台。[4]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培养过程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指标。在某种意义上,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需求型人才。而该培养模式正是将生产与教育教学融合,促使企业也加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将上述“三模块”和“三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该培养模式相结合,一步步完善“全程参与、深度融合”的联合培养体系,形成了“企业大学计划”“教学与企业培训”“专业与行业协同育人”等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3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具体架构
新建本科院校要针对目前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分步式、渐进式落实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强化实验平台建设,增强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教育工作。
3.1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及方式
3.1.1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学校将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作为实践教学改革重点之一,一步步深化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学校应主动申请实验项目,并对以往审批过的实验项目从创新性、设计性、经济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二次筛选。其次,学院应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动手能力。最后,将同本专业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仪器设备等引入实践教学中,提升学习兴趣。[5]
3.1.2 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方面,学校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内容区分清楚,以便开发与之对应的多媒体课件,搭建实验所需的模型或者模拟仿真,实现理论、现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例如,在电机学的实践环节中,可提前搭建好所学的三相异步电机的物理模型,针对学生在试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选择一些问答题或者讨论题提前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准备,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质量。另一方面,学院可多增加项目式、研究型的课时比例,在进行该类专业课教学时,将学生带到实训现场,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有选择的让学生动手操作。
3.2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建立实验室是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学校应加大各科实验室开放力度,经常组织学生集体参与小型项目研究,利用实验室来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空间。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加大实验室的开放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实践创新,锻炼了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深化校企合作,形成“1234”培养模式
“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条主线”,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中,采用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三大体系”,将学校教育、课堂教育、企业需求、学习工作“四项需求”结合起来,推进协同育人的实质性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为了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校企深度融合,实践环节如毕业实习等可依托校外进行,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可尝试与企业或者行业共建学院或班级,在课程和师资方面可通力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坚持从实际出发,构建“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4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培养高质量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对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素质两方面的考验,在确保教师有足够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老师们传道授业的本领。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联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人才培养机制,总结出两种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一是多探究国外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培养模式,与国内技术高校合作培养骨干教师,可签署合作协议,分批前往应用型高校进行青年教师培训。二是聘请企业优秀人才回归校园,投入到教学中。通过“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出台多项管理措施,提升教师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为建设应用型本科提供足够的师资。[6]
3.5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加强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在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和加强教师培养机制下,进一步完善省、校、院(系)三级实验室建设体系,规范实验室管理,为学生提供实训创新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校级、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努力构建国家、省、高校三级实践创新训练体系。并定期举办学术论坛讲座,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举办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4 结语
显然,实践教学的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能否成功转型,也是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体现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创新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应用转型不是一句口号。唯有夯实实践教学,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作为突破口,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行业充分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尽早实现院校的应用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