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演变与重构
——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

2020-01-09田雪莹傅云霞

图书馆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阅览室图书馆信息

田雪莹 傅云霞

(1.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110161;2.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110167)

电子阅览室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数字资源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步走向兴盛和成熟。电子阅览室在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演变与过渡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历经十几年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的迅速发展,用户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与行为发生了巨大变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否有生存的必要?面对新的信息生态应该做出哪些适应性的改变?这些问题急需得到正面回答,并需要科学的解决方案。笔者现结合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和创新实践,试就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重构问题抒以管见。

1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面临的主要问题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设备为读者提供电子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十二五”期间,在文化部的主导下,我国组织实施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旨在形成覆盖城乡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体系,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和数字文化鸿沟,为基层群众提供健康、便捷、普遍、均等的公共网络文化服务。这一建设实践取得了重要成果。在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都将电子阅览室建设纳入评估指标体系。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智能终端设备逐渐普及推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模式受到挑战,原有的电子阅览室业务逐渐萎缩,面临诸多问题。

1.1 信息生态发生变化,读者使用率大幅下降

电子阅览室有过曾经的辉煌,是图书馆读者服务效能较高的场所,很多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尽管采取收费的服务方式仍一座难求。如今计算机网络无处不在,移动通讯日益方便快捷,智能手机基本得到普及;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VPN等技术手段,将访问权限延伸到了社会任何一个角落,获取信息知识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无线网络的普及更为读者提供了便捷,读者通过“手机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流量萎缩已成为必然。

辽宁省图书馆2010 年到2015 年电子阅览室年均接待读者数量在10万-15万之间。2015年该馆新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数量从80 台增加至350台,将单体计算机更新成云桌面系统,将共享100兆互联网宽带,升级到500 兆独享宽带,大幅提高了上网速度,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但从2015 年新馆开馆至今,电子阅览室的读者使用率逐年下降,到了2018年以后,电子阅览室使用率大幅萎缩,年接待读者只有1 万多人,不足过去一个月的读者量。这其中固然受到省图书馆地理位置远离城区等因素的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未能适应信息生态的变化做出职能定位的调整。

1.2 硬件设备快速迭代,现有设备后续更新难度加大

电子阅览室借助计算机设备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在全国省、市、县、乡镇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项目,到“十三五”初期实现电子阅览室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通过项目建设解决了基层群众使用网络服务的困难,缩小了城乡数字差距,帮助困难人群,特别是农村基层群众解决了上网问题。按照当时文化部建设标准,配置的计算机已经使用超过了8 年,而最近几年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由过去的5-8 年缩短至18 个月,甚至更短。很多计算机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网络访问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各级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使用周期较长,很多损耗配件无法匹配,即使出现小的硬件问题也无法找到合适配件,因为大多数的配件已经停产,升级配件又无法在老设备中兼容。调研显示,绝大多数乡镇电子阅览室设备已经处于报废年限,无法正常提供使用。通过对读者的调查发现,计算机速度和网络速度是读者对电子阅览室的首要要求。而电子阅览室机器老化严重、网速较慢早已成读者心目中的诟病,也是图书馆难言的伤痛。资金缺乏,计算机不能及时更新。另外,为了便于管理电脑和读者,电子阅览室更是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对机器进行了各种保护性限制,使得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1.3 数据应用更多向手机端转移,原有基于WEB的数据库都在转型

从2015 年开始,用户向手机移动端转移的趋势逐渐加强,过去借助计算机完成的网络服务,现在更多的通过智能手机即可实现。大家熟知的应用率很高的电商平台也都纷纷转型移动平台。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技术不一样了,服务用户的方式也不一样了。除了特殊的需要可能需要PC 端的场景,绝大多数应用已经在向移动端整体迁移,并且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各种应用都不可能放弃8.47亿的手机网民。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目前也都针对移动需求开发了相应的应用,一些没有适应移动端开发的数据库,图书馆一般也借助中间件完成WEB 格式到手机自适应格式的转变,以提升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不同于社会上的网络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进行学习、研究的信息空间,除此之外才是网上冲浪、视频聊天以及影视作品欣赏等多媒体服务空间。据调查数据显示,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看电影、聊天、玩游戏的读者达80%以上,真正利用电子阅览室进行文献信息检索与自主学习的读者非常有限。2019 年8 月30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 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 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 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较2018 年底提升0.5 个百分点。与5 年前相比,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提升约6 倍,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超90%。“提速降费”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长,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553.9亿GB,同比增长107.3%[1]。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已无法适应读者需求,被淘汰出局似乎已成必然。

2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定位与变革

近年来,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和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上都有了长足发展,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现状表明,其功能偏离了建设的初衷,并没有与时俱进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图书馆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和发展方向。图书馆应根据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以电子阅览室为依托,创造一个有图书馆服务特色、资源特色的信息环境和学习空间,为读者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研究提供便利。

辽宁省图书馆新馆从电子阅览室功能定位入手,结合公共图书馆建筑标准、文化部关于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点文化工程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按照职能定位,规划了现有的电子阅览室,机器数量从80台扩充到350台,网络带宽也扩充至独享500M,充分满足读者对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网络需求。但我们对技术发展和突破的预判还是出现了滞后,虽然我们对读者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端服务都有预判和功能设计,实现了全馆无线网络全覆盖,推出了微信服务平台、手机APP等业务应用,将电子阅览室与多媒体影像欣赏、创客服务等结合起来,但还是跟技术的飞速发展脱节,造成了后续电子阅览室使用效率的下降。

面对开馆后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困局,进行功能区的调整和布局改变已经不可能,但依托环境软装布局的细微改变,打造柔性空间,实现功能延展,进一步保证未来空间改变的各种可能性,是搬迁新馆5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辽宁省图书馆从学习中心、创客中心、影音欣赏、学习培训等多方面入手,让传统电子阅览室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只有面对现实,主动求变,重新定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重建电子阅览室服务的服务体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才会获得再生和持续发展的机会。

2.1 建设多媒体学习中心

电子阅览室围绕多媒体服务转型体系建设,建设以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为中心,推动图书馆资源使用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升数字信息化水平,促进电子阅览室内涵发展。通过建设读者多媒体学习中心,开展广泛的读者信息素养培训,提升读者信息获取能力,同时为创建智慧图书馆和学习型社会提供文献信息保障。辽宁省图书馆新馆设计阅览座席近9000 个,所以在功能区设计上并未建立独立的读者自修场地,针对读者自修需求和区分服务的原则,该馆及时调整了服务布局,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扩展到读者自修学习,这一改变看似普通,但意义深远,将电子阅览室升级为学习空间,给其足够的职能拓展的可能性。以读者学习空间为主线,以数字资源推广服务为核心,以读者信息素养培训,读者学习文献需求为基础,融数字阅读、数字教育为一体,符合本馆读者学习习惯的立体化学习结构,使读者感受到在图书馆学习是个体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和服务的整体结合。旨在充分利用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引导读者使用数字资源,真正发挥第二书房、第二课堂的作用,最终建成适合读者自主学习为主,图书馆服务为辅的学习系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终身学习模式。

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将图书馆从资源型服务转向了学习型服务,解决资源针对性不强、资源使用率较低等问题,让学习者有了一个易学、易读、易管理的学习阵地。与单纯建立自修区相比,这样的功能区让图书馆与读者的黏合度更好,为图书馆带来较为稳定的读者流量。

2.2 建设信息共享空间

IC(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自1992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现的一种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和信息环境。它可以是一个部门、一个楼层或者一个独立的物理设施,集成技术、服务和资源,而构成的一种新的信息环境。基于IC理念,重新规划布局电子阅览室空间、资源和服务,建设“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共享空间是电子阅览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IC规划要在现有空间布局基础上,要充分考虑读者需求,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原则,适应现代化读者学习研究和获取知识模式的特点,构建一个便于读者学习、研究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将空间划分为若干功能区,每个空间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使其实现IC所具有的功能。

辽宁省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服务区创建了众创空间,秉持着“点亮创意、助力创业”的理念,利用现代化空间场所和智能读取输出设备及海量文献资源为有创业项目的初创业年轻团队和在校大学生免费提供办公场所,致力于解决年轻创客创业伊始所面临的缺资金、无办公场所等实际问题[3]。与普通众创空间不同,辽宁省图书馆众创空间除了提供办公空间和设施设备之外,还依托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的传统优势,为创客提供知识产权查证、科技查新、网站服务器托管、文创参考咨询等服务,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转型发展探索了新的业务生长点,也赋予电子阅览室新的功能与价值。目前有裁艺东方、辽宁中蓝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多多亲子、壹心手作、沈阳博瑞未来3D 打印、心翊心理、沈阳碧海帆科技有限公司等10 多家团队和公司入驻[3]。2019 年图书馆通过社会购买的方式面向这些创客团体举办30多场创客创意设计体验和成果展示活动,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2.3 建设信息素养培训中心

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和普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应该成为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志,充分利用和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潜能,积极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探索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要引进云服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分析用户的需求,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在新的信息生态背景下,图书馆应立足电子阅览室,根据读者信息需求和网络环境的变化,运用新技术搭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图书馆特色资源、特色服务与即时通讯、博客、社会网络、自媒体等技术平台加以整合,构建用户信息导航、信息咨询、信息获取、在线互动学习与信息交流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信息素养是当今时代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对于公共图书馆的读者而言,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很多图书馆没有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内事不明问百度,外事不明问谷歌”这是目前很多读者检索利用文献信息的习惯。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应着力打造成为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空间,推出读者信息素养提升项目,深入挖掘图书馆的专业优势,设计各类型读者的信息素养培训方案,以读者易懂的语言介绍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使用技巧。2015 年以来,辽宁省图书馆利用电子阅览室举办各种数字阅读体验活动100多场,并结合特色文献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立体化阅读推广活动,拓展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发挥了图书馆资源的效能,为推进全民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3 结语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与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相伴而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发展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做出符合实际的变革。而加速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资源的融合,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打造成为多功能的现代信息共享空间,为广大读者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利用习惯的高质量服务平台,是实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面对现实,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必须打破原有的服务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淘汰落后的技术和服务,在新技术、新媒体、新理念的驱动下朝着服务模式更加开放、服务内容更加多元、服务手段更加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阅览室图书馆信息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