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2020-01-09白鸿杰王若愚

花卉 2020年24期
关键词:成活率树种幼苗

白鸿杰,王若愚

(1.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国有林场土寨分场,山西 忻州 036300;2.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忻州 036700)

0 引言

林业是我国的最基本产业之一,加强林业建设可以使我国的经济更加稳定和健康。但是,近年来,许多森林产业受到持续的环境退化和工业化造成的环境破坏的极大影响。为了增加森林面积,进行规划和设计绿化并积极促进绿化活动非常重要。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

1 造林的具体规划

在实施特定的绿化计划之前,需要进行绿化设计,包括施工进度表、主要方向和采用的技术。在造林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林区的实际环境,以使总体规划科学、适用。同时,规划内容必须明确、可行,能够促进整个计划的顺利实施。此外,为林区造林制定的具体实施计划,必须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和土壤环境、适合种植的植物种类等,根据林区实际环境调整进行设计和动态调整,通过合理的分析后制定出最适合该地区的造林方案。

2 进行营林生产时主要面临的问题

2.1 树种不能满足林区造林需求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尽管许多物种保持了水和土壤的生态保护。但不同地区的造林目的是不同的,选择的造林树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选择的树种与生态建设的需求没有完全契合,导致种植后的林木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不适应。在种植的过程中,如选择根系较浅的幼苗,在生长的后期会因环境和土壤问题导致幼苗死亡,没有达到造林目标,大大降低了造林的生态效益。

2.2 树苗的质量以及数量的问题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通常要投入大量的苗木,但是批量采购树苗的总体质量不是特别高,种植后的最终效果并不显著。林区种植的树木适应性差会降低幼苗成活率。发生这种情况时,不仅会严重浪费幼苗资源,还会造成造林的质量和数量不平衡,从而导致造林项目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2.3 树苗的培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造林过程中对树苗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一些现有的苗木栽培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造林的实际要求。当前的苗木栽培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与新时代的林业生产需求存在差异,由于基础设施和管理方面的巨大问题,造林过程中苗木产量过低,死亡率、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很高,这被极大地浪费了,并且不利于林业生产的现代化。

3 造林规划设计原则

在规划林区造林时,应综合考虑林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和经济因素,合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政府推动、社会参与、适地适树、效益优先的原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站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和更宽领域进行设计,准确把握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确保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前瞻性。

造林规划和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对设计合理性的严格要求。根据森林区划指南、造林计划和森林生产要求,造林计划应考虑到该地区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作为确保造林计划工作合理性的重要因素。为此,不仅要在造林计划中综合考虑当地土壤条件和树种比例等因素,而且要理清林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为有效开展林业生产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在造林生产中,应以造林计划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制定造林设计方案,结合自然条件和经济规律的综合分析,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确保造林计划和设计方案的科学、有效。

在执行计划时,有必要根据预定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和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技术、林地和资金的合理利用,以达到最佳合作状态。总体规划应因地制宜,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使总体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提质增效,实现林区从生态恢复、数量增加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4 营林造林技术的具体方法以及措施

4.1 造林具体措施

(1)种苗技术。在当前森林生产的背景下,种树造林技术是当前森林生产中的一种常见技术形式。种植方法是将种子埋在苗圃中,待种子长大后进行移植,并结合森林生产进行幼林抚育管理。在正常情况下,种植方法不会对外界造成严重干扰,并且移植的幼苗具有基本的生长因子,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并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良好的实时性。种苗造林技术在具有特殊地质条件的地区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适应干旱、缺水地区或土壤环境恶劣的生长环境,适应性强。

(2)分离和种植技术。树枝种植是通过移植原始树木的树枝和根部来培育新树木。因为树木的树枝和根茎具有再生能力,与其他造林技术相比,此技术的造林优势在于它可以节省时间并减少人力投入,具有技术含量低、可操作性等优点。使用这种分支方法可以提高树的成活率并保留其优异的性能。因此,实际工作中用于分支的大多数树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3)种植技术。这是最原始的方式。从操作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可以在大面积上种植。但是,造林有非常严格的条件,类似于地域造林的特点,对土地需求以及后期的管理和耕作工作要求极为严格。

4.2 人工种植

该技术是传统造林中相对普遍的技术,在传统造林中,树木种植在人工林中,通常在偏远地区的较大人工林中使用。这样的栽培和种植不需要太多的技能。但在种植完成后,必须加强对幼苗的抚育和管理,以确保该技术中树木的成活率。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树木的成活率相对较低的大规模绿化。

使用植树造林时,可以对选定的幼苗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幼苗的整体存活率。具体操作如下:可以对幼苗进行消毒,并使用一些生物激素来促进根的生长,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对于人工播种需要一定的技巧,其优点是简单易用,可选择多种方法进行,形成非常均匀的播种面积,行距可以分为单行和多行。

在造林和营林抚育过程中,应注意树种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适合的造林技术。首先,有必要了解人工林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林地土壤环境和气候变化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一般而言,当地树种的成活率较高,通过选择优良的当地树种和一些入侵树种来增加造林区树木的多样性,多样化树种可以和谐地生长并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树种选择过程中,要通过结合造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采用有效的造林技术来种苗,以提高造林的总体效益。

4.3 控制成本,加强管理

在造林过程中,应注意更科学的种植以及幼苗的利用率和成活率。种植过程中过多的成本节省使种植的裁量权变得太小,同时需要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和更合理的布局来有效减少劳动力投资。如在发芽后应注意管理,以防止由于管理漏洞而导致存活的幼苗死亡。为了增强造林效果,必须进行营林造林的后期精细化管理,以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加强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甚至包括防止牲畜践踏的措施。如有条件,可以强行关闭生长区域,以防止人类、牲畜活动对造林后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

4.4 升级管理标准,适应营林生产目标

对于森林生产活动,要建立完整的评估标准,对森林生产活动进行评估和分析。鉴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林业指标无法再满足当前的林业生产需求。必须根据林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生产效率的适应性。因此,在新的管理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森林生产活动的资源配置,在有效引导生产活动的同时,提高森林经济效益的转化水平。同时,森林管理标准的建立,应允许某些森林生产单位建立明确的定量生产目标并形成标准化的生产系统,以确保尽可能多地保持生产周期的连续性并帮助其健康发展。

4.5 提高森林经营质量

提高林业质量应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首先,有必要通过关注森林经营工作,准确定位和整个森林经营工作的发展过程,及时弥补林业发展进程的不足。要有效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其次,需要明确每个单位和林业工作者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职责。为了细致地落实每位员工的具体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必须制定完整的薪酬和处罚规定。最后,需要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而不是主观判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和响应,以保证造林工程的质量。

5 小结

造林活动应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峰,整合当前的生态发展布局,继续建设生态文明,保护森林资源,积极实施造林工程。它可以增加植被面积,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为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仍然有必要改善管理和技术,改善基础设施,使森林造林更加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成活率树种幼苗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第一次养虾就赚钱!投苗42天才喂料,25万尾苗养出6千多斤虾,成活率惊人,他到底有何成功秘诀?
默默真爱暖幼苗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