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系的创新模式

2020-01-09天津市河西区梧桐中学赵晓媚

天津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信息化

■天津市河西区梧桐中学 赵晓媚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最持久、最全面、最深刻的。往往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问题父母。教育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两个环境。家庭与学校的协同合作是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家校合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家校合作容易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一些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不够,意识不到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等家庭因素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着角色意识不清晰、主观能动性差等问题。因此,学校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开展好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且要与家长深度合作,帮助家长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家校合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者专门对本校学生家长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调查,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35份。调查结果显示,有35.64%的家长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非常迫切,有56.18%的家长认为较为迫切。可见,开展家校合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需求。

调查显示,家长愿意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排在第一位的是家长会,占总人数的53.88%;第二是班级微信群,人数比例为27.88%;第三是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讲座,约占9.22%。调查显示,家长认为制约心理健康家校合作的主要表现前三位的分别是“不了解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了解”和“工作比较忙”。可见,学校需要更多地向家长提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和信息,同时解决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调查还显示,大多数的家长是通过线上途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网络、心理方面的手机应用或微信公众号、相关书籍。通过线上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家长是家长最容易接受,也是最便捷的方式。

通过调查,初步得出结论: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家校合一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的需要,又是家庭的需要。利用信息化环境的优势,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丰富资源、促进家校间的沟通交流、搭建家校共同参与的平台是解决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难题的重要举措。

三、开展途径和优势思考

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的家校合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提供资源、促进沟通和参与三个方面入手,具有以下优势:

(一)营造健康心理环境,提供丰富资源

1.电子心理档案,记录跟踪信息。通过电子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的学生心理健康数据有利于学校进行大数据分析与研究,利用信息化条件提供的资源进行纵向研究。同时对于个体心理辅导工作而言,电子信息档案对学生的各方面心理行为表现以及辅导档案进行跟踪和记录,有利于学校有的放矢地对重点对象学生进行关注和及时辅导。

2.数字管理系统,助力专业咨询。信息化的环境使得个体咨询的开展有了专家团队的保驾护航。数字心理咨询管理系统可以将学校的家庭心理咨询室的情况以全景和特写的形式,将图像和声音远程连接到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邀请心理专家远程进行督导和咨询。

3.VR职业体验和认知能力评估训练。通过VR虚拟现实职业体验系统,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十余种职业场景,对自己的兴趣职业进行更直观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认知能力训练与脑电分析系统客观了解自身的认知能力,家长和教师都可以通过认知能力训练系统的测评更为客观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对其有更为合理的期望,进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同时认知能力训练系统能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形成训练方案,提高相应的认知能力。

4.多元智能评估训练。通过多元智能评估训练系统,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等方面的潜能与优势。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全面、更科学地看待学生,有侧重地帮助学生开发潜能,获得发展。心理自助仪可以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学知识、心理游戏、心理电影等内容,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极大地丰富和便捷了学生和家长获取心理学知识的途径,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文化氛围。

(二)开通网络平台,促进沟通交流

1.网络信息平台,全面实时沟通。网络家校沟通平台的使用能够让教师在课上即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反馈。对学生的课堂出勤、行为规范、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的表现,作出更为全面的评价。还可以对不同小组成员进行整体的奖励和提醒。所在班的各科教师和家长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看到学生的表现,并进行记录操作。多角度、多方位的行为记录和评价为不同学科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表现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2.线上咨询平台,拓宽辅导途径。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起的心理咨询途径为学生寻求帮助提供了更多可能。网络咨询平台如线上咨询、电子邮件等回应性服务渠道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除了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为师生互动营造了更为宽松和平等的氛围,让一些平时羞于表达的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帮助。

(三)开放研究系统,搭建参与平台

1.信息管理系统,家校共用共享。电子信息化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评和分析。所生成的测评报告和档案可以在心理教师的管理下有选择地向家长和教师开放,帮助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心理教育管理系统进行自身的测评,查看测评报告,了解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做法,获取更为具体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建议。

2.生涯教育云平台,家校全面参与。通过生涯规划教育云平台可以开展生涯测评,帮助学生从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4个方面认识自我。在完成后,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云平台查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科效能、生涯兴趣、专业探索,获取相应的选科建议,帮助学生作出综合的分析和判断。除此之外,生涯云平台还向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关于专业、高等院校、职业、行业的相关文字及视频介绍,方便查询报考信息和职业资讯。

四、开展效果与未来展望

信息化环境下创新的家校联系模式解决了传统家校合作中沟通不畅、参与程度低、教育资源紧缺等问题,实现了家校沟通的信息化、科学化、目标化,促进了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家校双方关系的建立。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捷、有效、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和家长能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真正受益,推动了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开展。信息化环境下家校联系模式的创新对家校合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开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成为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

未来,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家校合一模式,发挥信息化环境的优势,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家校合作贯穿心育全程。从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到心理需求调查再到实施途径和效果评估,确保家长和学校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信息环境让双边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和交流,提高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在信息化家校合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与社区建立更广泛深入的合作,打造社区信息化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心育资源和更有利的心理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社会活动中丰富成长体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信息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