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探索

2020-08-28天津市河北区新开小学韩立新

天津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教学文章

■天津市河北区新开小学 韩立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已成为必需。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中华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学习强调积累、内化,即所谓“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课改提倡的新课程观强调:现行语文教材内容仅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例子而已,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全部。那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认为,在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滋养、文化的浸润和语言能力的生成,并最终达到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充分发挥课内阅读教学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

对课内的讲读课文,教师要致力于学法指导,变学生“学会”为“会学”,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钥匙。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如何从字、词、句、段、篇入手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中心,要靠教师指导。我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抓住文眼,梳条理,拨冗去繁,提纲挈领,收集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课外阅读中,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二)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

课外阅读范围广、形式多样,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养成动笔墨(如写读书笔记、办手抄报等)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指导学生运用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水平。

此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教师要注重阅读质量,经常向学生介绍好读物,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实践表明,学生在读书中不但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了技能,同时也获得了情思、意志、态度的综合发展,这种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注重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得到滋养。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二者互补、互促,相得益彰。

二、以课外阅读资源充实课内阅读教学

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教师要认真地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积极引入与文本学习紧密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源,加强语言积累的量,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他们的思维具有多向性,且对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

如:在学习《小抄写员》一文时,学生被叙利奥懂事、善良、爱父母的品质深深打动,我相机讲述《二十四孝》中的一篇文章,引发了他们情感的共鸣。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表达中创造,释放情感,放飞心灵,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中高效地完成了学习目标。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文化积淀的同时,也使阅读教学尽显其生命张力。除此之外,我在结课时还针对教材内容及其特点,推荐了阅读篇目: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供学生课外有选择地阅读。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自始至终,带给学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意味。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儿,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品味,让其在增长知识、增强智慧的同时,生命得到滋养,人格得到完善。而每一个短短的40分钟,课堂都应该带给学生无尽的回味和深远的影响,带给学生书香的气息、文化的气息,乃至生命成长的气息。就是最普通的一篇文章,最普通的一堂课,也能在恰当引入课堂的补充资料里,在教师充满人文气息的深情讲述中,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深切地感悟、投入地朗读、深情地倾诉。于是,这普通的课堂便也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激荡着浪漫的诗意,充盈着浓郁的书香,也滋养着学生的人格与生命!

三、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与素材

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教学活动。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大力改进阅读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与作文指导的融合,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句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学生摘抄积累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学生掌握一定的词、句、段是阅读写作的基本条件。积累越多,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因此,摘抄、积累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汲取文中精华、营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有些学生还把这些摘抄的内容制作成各类读书卡片以及剪贴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素材积累本,坚持每周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坚持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把阅读时的情感体验记录下来,在发展语言、提高理解能力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书香弥散在学生周围,浸润他们的心田。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此外,教师要重视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表达出富有个性的文字。如,《阅读宝典》中有一组题为“理解”的文章,共三篇,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描述了理解的快乐与幸福。阅读指导课上,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说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总之,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希冀的。实践证明,将课外阅读指导融入语文课堂,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极为重要的方法。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阅读教学文章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