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2020-01-09周显晶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互联网+院校

周显晶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版(ICD-11)的预览版在成瘾性疾病的相关章节中又新添加了网络游戏障碍这一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当代的青少年在网络游戏方面已经成瘾,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本文将就“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及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一、“互联网+”对高职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及挑战

(一)机遇

1.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完善自我。网络具有很多特点,比如隐蔽性和匿名性,如果大学生恰当的运用网络的这两个特点,大学生就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毫无保留存在的空间,这样他们就能释放自己的一些压力,满足自己的相关欲望,这样一来就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的建立。在网络上,学生拥有更多的教育自主性,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培养自己的教育自主性,同时也能在恰当的空间表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2.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途径。当今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已经不同于以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学生可以过在微博、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心理健康小知识开展线上教学,同时也能在线观看一些有关学习的视频,获取相关帮助。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课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PPT授课已经成了当前最受老师与学生欢迎的方式之一。在心理教育方面,学生可以自主的利用网络在相关网站在线观看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网上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辅导,以便于大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当前的心里状态,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目标。

3.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互联网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相关了解和教育,网上心理测评就是当前一些高校普遍采用的教育方式,通过对学生的测评,学校可以再最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心理教育形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有利于老师了解自己的学生,增进师生关系,从而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挑战

1.互联网发展使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复杂化。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从某种角度来看,“互联网+”给社会带来了不断改革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毫无疑问,互联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学习问题、生活问题乃至心理健康问题,但互联网的存在也给当前的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其他的相关问题,当今的时代是多元化的,网络也是充满未知性的。特别是“互联网+”思维的提出,更加吸引了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以至于某些大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比如网上交友、网上娱乐。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不良信息时刻充斥着大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部分缺乏自控力的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因此网络的相关固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应该被重视。据有关新闻报道,自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许多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而深受心理问题的侵扰。

2.网络的发展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曾几何时,大学生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媒介莫过于报纸、电视和广播,其内容经过一定筛选,学生所接收的信息自然是“绿色无公害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以往不可能接触到的信息,一些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唾手可得的。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习惯于老师的教学方式,很难服从老师的管理与安排,也使某些学校不能很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最终达到一种学生与老师背道而驰的结果。其次,互联网信息的混乱性和破坏力也非常明显,真正的向他人学习应该是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但互联网并没有将这件事区分的那么明显,在网络上,学生们显得尤其自如,他们可以随便的了解他人特有的本质,也可以随意的接受来自不同地区的思想与文化,这就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怎样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当代大学生能够更恰当的使用网络,是当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受要的任务之一。

3.高职生的群体特质在网络的影响下与以往不同。当今社会条件下,家庭独生子女现象显得极为普遍,因此当代的大学生可以说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从小受到百般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早已被当代大学生所习惯。但在大学时期,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照顾,不得不独自在校园生活,因此大学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磨练自我的机会,但一些还是无法解决自己在长时间的积累下而形成的心理障碍或心理困惑。这样的大学生有时会自我放弃,认为自己无法面对大学独自生活的现实,因此把网络作为自己的寄托地,这时心里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由于心里问题的困扰,大学生不愿与其他人交流,把自己每日都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带有心里问题的大学生往往基础也不是很好,他们很容易在日常的学习中跟不上老师以及同学们的步伐,长期一来,带有心里问题的大学生就会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很难拥有未来。针对这样的大学生,尤其在这个网络技术盛行的时期,构建一个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大学生正常接受心理教育,了解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是当代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但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

其一,心理教育机构发展速度快,但模式不正规。由于当前很对大学生都无法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心里问题,因此在很多高职院校中,都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但这样的心里机构并不能很准确的满足学生的心里需求,在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往往是不太正规的,学生所受到的心里教育也没有足够的深度,无论是心里教育的相关硬件,还是心里教育的相关资源都有所欠缺。

其二,心理教育队伍庞大,但师资力量欠缺。在当今的高职院校中,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学专业,心理学教育往往是通过相关的咨询机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因此这些高职院校只是把侧重点放在了一些技术方面上,却忽略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对学生们开展心理问题测试的时候,往往是由导员、心理咨询师等来进行,而且导员是当今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测试的最主要角色,但真正懂得心理教育的导员有为数不多。

其三,教育内容片面,学生认可度低。尽管高职院校每年都会对新生进行心理方面的问题测试,但有相当多的学校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指示,而且对学生采用的心理教育方式以及内容都及其单一,缺乏实质性,因此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的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测试的最终目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如果自己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往往是和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进行沟通,而不是去找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建立心理教育网站、开通网上心理课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在网上设立心理教育网站,在其网站上陈列出以往出现的相关心理问题案例,并在网站上面给出解决方案。同时也能采取真人互动的模式,分设多种模块,吸引学生前来咨询,结合当代大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已有题库进行完善修正,简化查询方式、优化资讯内容,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在不同的板块中设立不同的知识内容,例如可在心理知识板块中增加各类相关心理问题的知识内容。也能开通官方心理教育微信公众号,使得学生能随时随地的进行心理问题咨询,同时在公众号上面每日推送相关案例以及心理常识等内容,要真正的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与日常课程结合起来。

(二)提供网上心理测评、心理咨询服务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敢和心理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以匿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网上测评服务,专家可以再网上设立专门的服务平台,为了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学校可以向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宣传,使学生对平台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咨询欲望,学生可以提前了解相关的心理教育专家,在网上采用预约的方式,选择相关专家进行心理问题方面的咨询。学校也可以在一定的时段内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评,保存测评内容,对测评结果进行一定的保密,尊重学生的隐私,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归类汇总,最后统一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员是网上心理测评的最主要监管人员,负责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验,从而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的心理网站以及官方微博上还可以增加一些心理小测评,以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有心里问题的检验结果进行存档记录是很有必要的一项措施,这样可以方便学校及时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心里方面有更加深层的了解与认知。

(三)合理开发利用心理教育软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在校内设立了心理健康中心,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校搜集相关心理案例,从而能更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要想做到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学校应该提前对学生进行相关心理教育,给学生的心理方面打一个预防针。另外,对校内各院都进行相关指导,确保每一个在校学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当前发达的高科技技术,在相关心理网站上为在校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心理服务。但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能够满足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软件尚有欠缺,可以在校内举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软件设计大赛,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心理问题解决的方案中。

(四)建立健全干预和预防心理危机机制

高校在深化教学理念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合理利用相关措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凭借各方面力量,建设出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在日常,班委要首当其冲,及时了解班内学生的心理状况,制定相关的心理测评表,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学生一定时段内的心理测评结果,同时学校将结果整理汇总,并将其载入学生心理档案。如果某些同学出现心理问题,应该及时联系心理中心,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便及时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是改善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不同的学生开设多种心理教育活动,在学校的心理网站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学校可以利用“5·25 心理健康教育日”开展心理情景剧以及心理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加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了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可以分批次的让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实地了解;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对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趣,以班级为单位,班委主动参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为彼此的心理健康教育付诸行动。

“互联网+”时代,各个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理论性研究,在互联网时代的助推下,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影响,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同时高职院校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校大学生必须接受的重要知识教育,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时代下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任务,在“互联网+”时代,正确指引学生健康成长,能够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提供重要支持。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互联网+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