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对策研究

2020-01-09周宇虹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匠中职精神

周宇虹

(天津市武清区职业教育中心,天津 301700)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的内涵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指“手艺人”,《韩非子·定法》解释为“夫匠者,手巧也”。由此可见手艺精湛是工匠的关键特征。工匠精神则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是一个手艺人职业能力、道德、素养的综合体现,工匠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为促进中国实现技术崛起,“工匠精神”除了有表面上工匠这个职业本身的精神内涵,还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与责任。

工匠精神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一种严谨认真、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对职业有敬畏感、对工作执着认真、对任务严谨负责、注重细节,将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工匠精神将会成为推动我国迈向创造大国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工匠精神”已经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

(一)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希望所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局势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各行各业具有创新意识。创新不仅需要打破传统,并且在打破传统的基础上要有新的突破。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人才。

(二)追求卓越的精益求精精神

“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对工作有着精益求精的态度,通俗来讲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再小的事情我们也要做好、对待任务严谨认真,在最好中追求更好,在优秀中追求完美,不断突破自我,将践行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标准。

(三)奉行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是一种很高尚的奉献精神,要求职工热爱自己的岗位,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尽心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创造出更好的技术产品,同时优化服务内容,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才会将精力与热情投放到工作岗位上,才会在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因此才能创造出别人无法超越的技术或产品。

二、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与之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的背后是企业对“工匠精神”的不断传承,有着许多技术精湛、精益求精的制造业人才,而我国在品质、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来说都有欠缺,这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品质的打造不够重视,片面的追求短期效益,致使员工缺乏工匠精神。另外,由于我国的官本位思想对学生择业的影响很大,很多企业对学生学历的要求比较看重,导致中职教育在当代社会中所受到的关注度极低,除了社会的问题之外,中职院校自己也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目标不明确等不足,导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下,从而家长们在选择孩子继续教育时往往将中职院校作为备选。中职院校要想扭转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偏见,建设中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就需要明确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达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念,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中国制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对策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中职学校一直将重心放在加强学生技术技能上,忽略了对于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中职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因此,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中职院校必须对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进行革新,运用多种方法,将工匠精神嵌入到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来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通过“教师代表课”推动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代表作”来代表自己。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融入到课程当中,形成彰显自己特色魅力的“代表课”。使某位老师和某种教学风格之间形成一一对应关系。要打造“代表课”,首先,在选课、备课、说课这三个环节都应该做到一丝不苟,然后与同行进行观摩与互动,上课、听课、评课、指导一气呵成。要做到讲课时自信大方,评价时准确客观,会“上”会“评”,能“上”会“道”。最后,在写课堂记录和案例时,内容要细心揣摩,凝练生动,使文案印象深刻。“教师代表课”这个活动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授课过后印象不深、没有特色等不足,使教师能够积累教学经验。总结“代表课”的过程中的成果和经验,引领课堂改革的方向。优秀教师的“代表课”一定要具备“工匠精神”,才能推动其他教师不断效仿,实现工匠精神的整体性培养。

(二)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弘扬工匠精神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学校真正贯彻落实工匠精神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和肯定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不断追求专业技能。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优秀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态度,形成“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专业素质。因此,学生进入校园后,必须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通过校园公告栏、电子屏等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通过弘扬工匠精神相关的典型事迹,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先进事迹中不断感悟,从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在培训室的走廊里,通过多种方法来营造“精益求精”这种校园工匠精神文化。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劳动模范来开展讲座,增强真人真事对学生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认知,将自己的心思放在学习中,并不断感悟工匠精神的精髓与实质。

(三)通过思政课建设融合性教学模式

中职思政课是在思想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为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意识体系,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教育本质和思政课堂教学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它的传播可以依托于思政课堂,为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核心观。在讲授理论课时,思政课的内容要建立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通过讲述工匠精神对社会与工作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其自我思想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的品格加以完善,深刻认识到自己不断学习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此勉励自己努力上进,从而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基础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剖析理解思政教材的内容,在各个章节,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中,从而让学生领悟其内涵。例如,在讲述社会核心价值观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渗透其中,凸显其重要性,让学生从历史的层面体会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真谛,逐渐使学生正视自身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为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另外,构建学生、教师和理念三者之间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则要用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来引导学生,将这种素养贯穿于整套教学流程中,在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秉持爱岗敬业的理念,长此以往,学生会在潜意识里认可爱岗敬业这种精神。理念在教师和学生中起联动作用,中职学生由于思想基础比较薄弱,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思想的方向。

(四)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但没有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而且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勇于创新、追求完美、知行合一、用心服务的精神,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是建立在课程体系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采纳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社会人才,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知识框架。这种教学方式较传统方式有绝对的优势。首先,有助于快速培养德艺双全的人才。中职学校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真正意义上领悟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实践并进行内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减少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重复教学时间,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工匠精神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操作,并且能快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其次,有助于改正学生自身的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律性差、自主学习力低下等问题。工匠精神的融入能转变他们的想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修养。一体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与他们活泼积极的特点相匹配。一体化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掌握,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操作熟练,但是缺乏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的融入可以使此不足得以改善。

(五)通过“校企合作”渗透工匠精神

首先,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更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我校各个专业与相关企业一同探讨并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岗位主要业务,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可以直接对接工作岗位。其次,可以邀请企业人士在学校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依据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向学生专业地讲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或者带学生参观学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切实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最后,实行学徒制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向公司老一辈员工学习工作方法,真实领悟工匠精神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校企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职业道德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促使学生对于“工匠精神”这种素养的重视,使他们在工作实际中践行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为其今后正式进入社会职场奠定良好的职业素质。

(六)通过技能竞赛传递工匠精神

技能竞赛可以传递工匠精神,以电子技能竞赛为例,在竞赛中评分的标准是通过仪器测量作品得到的数据,如果学生想要战胜相同高分对手拿到最高荣誉时,就需要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全面分析作品的评分点,要利用最高奖的评判标准,来挖掘自己作品的创新点与工艺完善性,才有可能登上技能竞赛的领奖台。在日常教学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应该将工匠精神渗入到每一个培训环节当中,有针对性的将训练项目与实践结合,从而创造一个合作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其次,在电子技能竞赛严标准,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学生职业精神和对事物执着程度的考验。此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可以做到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刻苦训练专业技能,而也只有这一类学生才能坚持到最后,从而具备电子工程师的基本素养,而大部分学生对技能竞赛只是培训时一时热情高涨,但随着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干扰因素时,逐渐失去兴趣,从而退出比赛。最后,电子设计竞赛是一个需要团体协作才能完成的比赛。要想出色的完成竞赛任务,必须要求参赛的两位同学在一天的时间内进行完美的配合,优秀参赛作品的制作需要一个团结、互助、知识互补的团队,这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具有团结协作的工匠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教师代表课”、校园文化熏陶、思政课建设融合性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六个方面分析中职院校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学习中积极践行,从而增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

猜你喜欢

工匠中职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