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认同视角下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困境及消解路径

2020-01-09刘海波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院校

刘海波,杨 婧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体系的逐渐完备,我国正在经历着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刻,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有文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更需要敬岗爱业的大国工匠。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就承担着培养大量高精尖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职业教育发展是我国技术人才的主要来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升级调整的重要人才来源,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高职院校国家认同教育,增强他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国家认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引领作用,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认同教育

认同是一个传统的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源自于法语“identite”,意思是相同的,后来进入英语,成为“identity”,表示身份、特性和同一性。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埃里克森(Erikson)将这一个概念引入心理学。进一步指出“认同”实际上是关于“我是谁”这一问题或明确或隐晦的回答。因此把“认同”放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来考察, 指出“认同”是在与他者的比较中形成的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界定, 是自身独特的、与他人不同的特征。随后,认同这一概念进入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

正如亨廷顿所言:“只有当人们认为自己同属于同一国家时,国家才会存在”。我国学者认为: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 即国民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国家认同的核心任务是爱国教育,而在当下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大学生认同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当代爱国主义的实质是爱国主义同拥护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的统一。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认同教育困境表现

(一)信仰危机

在当代的中国,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正在经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加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对大学生国家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偏见的影响,更容易受到冲击,从而产生“读书无用论”、“金钱至上”等一些观念,崇拜金钱、崇尚实用主义。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影响。

(二)政治的冷漠和疏离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种种社会影响和舆论压力,容易信奉实用主义,以赚钱为主要目的。90后学生成长环境优渥,生活富足,又容易受到父辈和祖父辈溺爱,受到“娱乐至上”等社会思潮影响,普遍崇拜明星、怀抱一夜暴富的梦想。我国目前对于在校生,政治实践活动较少,而且因为各种形式主义影响,大学生参与度更低。这就导致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娱乐、挣钱、职业学习,而对社会政治现实和时事政治关注较少,缺乏政治使命感与政治激情;对政治参与的行为冷漠,表现出不作为,甚至回避等。

(三)民族自信心不强

自清朝以来,西方经济社会发展就超越我国,尤其是在工业化生产能力方面。进入新中国以来,我国一直在追赶西方的步伐。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接触工业生产较多,对西方的成熟的工业化体系往往产生崇拜,国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良莠不齐,部分厂商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而偷工减料,对我国工业信誉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地球村的形成,极大的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种信息纷涌而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时期,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加上青少年时期容易产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鉴于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工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容易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尊崇、西方生活方式盲目向往,对祖国妄自菲薄。西方国家利用先发优势,强行推行其文化价值观,提倡所谓的“普世价值”,推行所谓的“人权”,倡导“娱乐至死”,冲击各国的民族文化,消解国家和民族观念,这些都削弱了我国的民族自信心。

三、高校高职院校学生认同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我国自建国之初就开始进行国家认同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基于学校教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国家认同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凝聚了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但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外国思潮冲击、经济社会发生快速变革,学校教育涉及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国家认同教育时就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高校教学内容单一

1.传授内容单一。目前我国国家认同教育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认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自动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情感。这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的做法。单纯的知识获取,而无相应的实践或者证明环节,只会让学生产生“任务”的感觉,甚至会起到相反的结果,学生会认为这是负担,进而产生抗拒和不认同。

2.内容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国内爱国教育或者国家认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而因材施教,从高中到大学思想政治课内容重复性较高。目前,在国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和本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基本一致,而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课程较少,更是容易流于形式。国内目前所使用的马工程统编教材,也是以本科生应用为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同教育或者爱国教育,系统性建设明显不足。

3.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首先,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过程中,重视专业能力建设,忽视爱国认同教育。而且对于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基本是课程灌输为主,更多依托在日常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而日常教育更多是靠各基层学院自发行动或者依照上级单位通知进行,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连续性、系统性较差。其次是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更倾向于使用西方标准的教材和教学理念,在学术话语体系中,存在着西方至上的情形,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尚未建立,话语权较低。

(二)教学模式存在偏差

1.评价模式偏差。目前国家认同教育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预设了以知识存储多寡为标准的评价模式。考试是这一评价模式最好的实现形式。这就容易形成一种认知,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形式变成了考试,分高、考试频次高就是认同教育好,反之则是效果差。这种评价模式导致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师生都会习惯性的按照评价标准来完成教学过程,而需要内化、需要理解、需要情感的国家认同、爱国教育则变成了简单的数字,失去了预设的、原本有的效果。

2.课程体系偏差。目前问我国国家认同教育偏重于课程体系建设。国家认同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课程建设来实现的。提到加强认同教育时,高校通常选择开新课程或者加大课时量。但是仅仅这些,并不能真正的提高教育质量,而仅仅是从形式上有显著的数量提升。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到高职院校学生,课程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如何在课程总量减少的前提下,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次,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课程主要是依托政治理论课来进行的,但是政治理论课内容在高等教育阶段基本一致,不同阶段,只是进行简单重复,并不能完成认同教育的目的。所以如何要重视并切实发挥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依托课政治课理论课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灌输马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3.灌输理念偏差。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教育理论,目前在大学生教育中还是颇受欢迎的理论,但是从效果看,高校学生对于灌输的内容和形式不认同居多。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众多,但是缺乏相应的辨别力和鉴别力。但是在高校中,大多数老师还是用着传统的灌输方法,在灌输内容和灌输手段上依然采取这传统意义的说教形式,依然灌输着传统意义的刻板内容,不能结合信息技术的演变,用最新的传播手段取代,用当下实用的语言形式,无法符合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抵制,学生们自然无法欣然接受。

(三)高校育人环境有待改善

1.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视不足。首先是校领导班子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对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重视不足,对于高校爱国教育,缺乏统一谋划和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一定程度存在“散、乱、少”的情形,更多是完成上级任务或者一阵风式的“运动式”。其次是高校教师重视不足,很多教师对爱国教育和国家认同教育理解不深,站位不高,认为这更多是属于思政课教师或者学生工作教师的工作范畴,与专业教师和行政教师相关度不高;而思政课教师或者学生工作教师也存在着应付性教学或者工作的思想,认为意义不大,显示度不高。再者,学生思想不重视。高校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受国民教育时间最长,经历过各个学龄段的爱国教育,认为是“老生常谈”,或者认为这与就业和学业无关,学习积极性不足。

2.教师队伍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高校爱国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教师或者学生辅导员来进行,但是这些教师目前有着明显的问题。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目前,我国部分省属高职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都没有按照要求补满配齐,基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编现象。其次是业务能力不强。思政课教师通常处于边缘化状态,长期得不到重视,甚至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思政课教师专业往往五花八门,研究方向也是与专业大相径庭。对于思政课或者爱国教育,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以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期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再者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不足。由于常年工作不受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不足,对于业务缺乏钻研精神和进取精神。

3.育人氛围有待提高。首先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或者学生辅导员是爱国教育主要力量,并且以个人行动为主,单兵作战为主要方式,校、院、系三级联动育人体系建设尚未完成,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氛围不够浓烈。进行其次是机制体制不完善。缺乏正向的激励奖励机制和反向的惩处机制,容易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是缺乏相应的培训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建设有待加强,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要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选拔培训教师,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

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对策

在当代中国,国家认同问题的核心是价值观认同的问题,在当代中国民族国家认同主要核心任务是爱国教育,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大学生认同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我们爱国这个国家当然要爱党爱社会主义这三者是内在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要引导和培育我们的高职院校学生以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政府、高校和学生要充分发挥自我作用。

(一)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全局把握,统筹谋划,积极推进国家认同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一是要主动作为,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率先垂范,做好引领示范作用。二是要营造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在社会上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对近代中国史、党史、新中国史中的先烈和英雄人物要做好宣传,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尤其是在校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对于抹黑、造谣中伤英雄人物的要坚决予以惩处。三是要做好立法保障,将爱国主义纳入各级法律规定,做好爱国主义的坚强法律后盾,充分发挥对爱国主义行为的指引、规范作用。四是坚决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做斗争。积极宣传爱国主义的同时,要加大对国家安全意识的宣讲,鼓励人民保卫国家安全,同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做斗争。

(二)各高职院校充分做好人才培育工作

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高职院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是未来国家产业革命、工业化4.0人才主要来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其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同育人工作统筹考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和各种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爱国教育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再者要充分是要注意讲述的内容要贴合实际、贴合身边,贴合企业。层层演进的说理不如形象生动的例子更有效果。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注意从身边入手,讲好身边人,身边事儿,内容要有时代感,要有同代感,要以行业、同龄人、同代人为例子。再有就是正面宣传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同国家安全教育相结合,利用反面典型案例进行正面教育,用行业、企业、身边的例子进行生动的教学,爱国主义同保卫国家安全相结合。

(三)高职院校学生要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新时代中国爱国主义思想,将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再者是要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将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兴旺发达相结合,将自身的发展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三是积极学习,学习专业技能和职业伦理,将职业技能学习和爱国主义情怀相结合,在学习中践行爱党爱国爱校爱业。四是努力践行爱国主义要求,从身边做起,热爱祖国,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反对、抵制裂国家和危害国家的行为,用自己的行为同“带路党”等进行斗争,从身边进行宣传教育,用自己的言行做好爱国主义典范。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