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元素融入基层公共空间设计
2020-01-09余彩霞
余彩霞
(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民间剪纸艺术元素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研究者主要从经济、文化、艺术等视角入手,涉及民间剪纸艺术的类型、特征和特色,其中关于民间剪纸艺术元素与艺术设计方面的研究多关注以下方面,即民间剪纸元素的提炼在具体设计中应用的创新设计方法等,梁倩认为:“现代设计提倡简洁设计,线条明快,使之与剪纸文化相结合,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东方魅力。”[1]她在剪纸与现代设计之间进行了理论探索研究,对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没有触及剪纸与公共空间方面的研究。公共文化空间“是一个既包括农村文化生活所依托的物理场域,又涵盖文化资源、文化活动和文化机制在内的整体性概念。”[2]因此,将剪纸艺术元素融入公共空间研究,不仅为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且可以在设计中将优秀的传统内涵和当地公共空间文化建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拓宽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丰富公共空间的内容,满足新时代社区居民对优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一、民间剪纸艺术元素融入基层公共空间的价值
我国民间剪纸元素内涵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是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阜阳剪纸面临着传承与弘扬的双重困难,宣传渠道与对应人群也相对较少。”[3]由此可见,剪纸艺术发展至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若将民间剪纸元素融入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对传承我国剪纸艺术等非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产品设计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宽泛,与生活有关的各种器物都存在设计的需求。”[4]就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而言,文化建设中面临种种挑战,因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本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搭建我国未来和谐发展的城乡结构,不应该成为相互制约发展的矛盾。”[5]因此,将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基层公共空间建设中,是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单纯化和平面化的关键。新时代产品的发展日趋数字化,人们的审美需求更多关注体验。因此,在剪纸元素融入基层空间中,不仅要融入新时代的思想内涵,更要注重剪纸文化元素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换方式。
民间剪纸艺术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日益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特色之一,其元素“有着多重文化蕴涵。”[6]体现在它既体现创作者的思想内涵、创作观念、技艺特点和审美趣味,也展示多样性的题材、丰富性的造型语言、变化多样的组织形式和象征寓意的色彩。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造型语言特征和直观的意象,将可以丰富基层的公共空间设计,把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巧妙结合起来,与公共空间的环境融为一体,弥补我国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中地方传统文化严重缺失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个性与新时代的艺术特色。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发展迅速,在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地区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注重建设速度忽视地方优秀文化挖掘等现象。
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设计者的设计观念滞后,创新思维意识缺乏,表现为文化建设中在选择题材上存在雷同和概念化,导致了基层文化建设缺乏地方文化特色,模仿痕迹较为严重。另一方面设计上不能很好地把新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等,具体表现为在选择主题时缺乏甄别,对地方优秀的文化元素缺乏归纳和提炼,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随意性和碎片化现象,致使设计出来的作品内容单调,千篇一律。因此不能满足基层人们的审美诉求。
(二)材质和艺术表现方法单一。就目前大部分地区基层公共空间设计的现状看,均以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形态为主,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等文化元素,只进行了简单地数字化处理,例如,用喷绘或写真打印等。在选材上为现代装饰材料,工艺制作流于商业化操作,缺乏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作品显得粗糙。
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是局限于我国传统工艺技术和设计观念,在选材上不敢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工艺设计观念滞后,设计者缺乏对新时代人居环境设计的深刻理解,同时受生产成本、原材料来源、艺术加工等因素影响,在选材上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丰富性。二是受社区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等客观环境的制约,例如,地方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直接影响着其整体环境美化的品位,特别是基层建筑外观环境较差,直接影响了基层公共空间的环境美化质量。由于基层公共空间的环境美化是建立在自然景观基础上,所以,对设计者而言,因地制宜,结合公共空间的环境进行设计,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没有回答为谁设计、设计什么、谁来设计等问题。当前我国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很多。
设计者对“为谁设计”方面缺乏深入思考,导致复制多创新少。原因是设计者缺乏对地方文化核心要素的理解,缺乏对社区基本环境、设施设备、规模等某方面的深入调研;设计者在设计什么内容上功夫下得不深,设计者的求同思维多、求异思路少,这些是产生千村一面的根本原因;设计者未能从实际需求出发,对基层公共空间文化环境和地域特色缺乏理解,导致被动建设、形式单一等现象。设计者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设计重视程度不够,对地方文化代表性元素挖掘不深,对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内涵缺乏理解,对环境的个性表现方法与手段的掌握程度不高,对每个社区基本环境、设施设备、规模存在的差异性分析不透彻。
(四)产需脱节,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才较为缺乏,特别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尚停留于师徒作坊式的人才培养方式。从经营方式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以个体经营方式为主。从产需角度看,地方生产和经营此类项目的技术工人和设计师基本不能满足基层文化建设的需求。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看,文化程度和艺术素养不高,美术基本理论和设计水平一般;人员年龄偏大,年轻人员不多,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地区虽然重视此项工作,但在资金投入和项目的前期培育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对基层设计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急需增强。二是个体设计经营者与基层文化建设以及地方产业发展对接不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求大于产出,作为设计与制作者往往顾此失彼,体现在对社会现实、对社会需求、对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关注不够,调研不到位,趋势把握不准,等等,导致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缺乏专业或专门的人才。学者认为“手工艺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7]但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只能给少数人创业的机会,而广大民众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其中就较难,所以通过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大胆创新,必将利于产业机构的升级和优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五)设计能力弱,科技含量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基层文化建设中或多或少地以我国剪纸艺术元素进行美化环境,但在设计中由于缺乏现代科技的参与支撑,在文化元素消化和转化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在文化元素差异性的表达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时期,因此,需要采用多样的艺术设计观念和手段充分展示正在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假如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元素进行设计,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参与支撑,势必会产生预期的功效。
三、有关建设举措
(一)搭建公众参与互动平台。由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多数农民不再为温暖而四处奔波,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但精神生活方面还有新的诉求,如文艺、艺术等方面。因此,建议在基层文化建设中适当考虑剪纸艺术元素,借鉴现代的设计理念,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提炼个性化的文化元素,采用多样性、数字化的手段,不断创新基层艺术表现形式,提炼出新时代诚信、忠孝等价值观念,极力打造富有新时代精神的基层公共艺术空间,拓宽多样化造型表达语言,丰富其思想内涵。上述举措旨对剪纸艺术进行创新设计,为受众参与公共空间互动体验和交流提供了契机,例如,利用公共空间中的宣传栏、文化窗、文化墙、公共空间等平台,解决了剪纸艺术“为谁创作”等问题,同时也为剪纸艺术设计创新提供展现的空间,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提供丰富的图文资料和设计创新思路。
(二)凸显时代精神。国内专家认为“剪纸的材料(纸)和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8]从这个角度看新材料、新工艺对当前的设计理念的更新具有指导意义。为满足当下大众审美的需求,建议在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中,既要发挥材料自身的优势,又要克服千村一面之不足。在剪纸元素融入基层文化建设的设计思路上,设计者既要体现新时代的审美特征和情趣,又要考虑其思想性、适度性和受众的审美需求,让受众从中感受剪纸艺术的趣味性,从中获得认同感。
民间剪纸元素融入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中,设计者须考虑以下几点。朱怡芳认为“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存基础是生活。”[9]首先,设计者在传统观念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新体验和新视点设计,同时考虑新时代大众的情感体验方式进行设计,以满足受众的审美追求。其次,设计者理应根据基层公共空间的发展定位、规模、文化特色等进行整体规划,重点对空间的布局、美化的内容、艺术表现形式、功能效果等方面进行设计。
(三)按照“艺术设计具有实用目的”[10]的原则。建议设计者用不同形式展示文化内涵,并将其与建筑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营造舒适优雅环境,让受众在体验剪纸艺术的同时带来愉悦感,让受众产生共鸣,在体验中分享剪纸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在与多样化和新颖性剪纸艺术音像交流中,获取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价值,在立体化、动态化和互动化的剪纸元素的互动中体验到差异化和个性化表达带来的深刻记忆。
(四)改变剪纸艺术经营理念。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看,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与经营具有其它经营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议设计者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我国剪纸艺术的原汁原味特色。从产需实际情况看,其产出虽然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但作为设计者,理应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审视其当下人们的需求,更新创新观念,以适应基层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摆脱单一的艺术样式,建议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
(五)加大剪纸艺术创作和管理人才培养。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而公共空间环境发展显得后劲不足,因此,如何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基层公共空间的文化建设而言,首先确保专业队伍素质过硬,专业经验素养较高。也为构建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农村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新剪纸艺术创作理念,利于将其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保护和传承起到促进的作用。
(六)依托制度建设,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当下,我国的设计不仅仅追求产品的功能和造型,而是设计本身的一个创新设计方法、流程和审美体验。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在文化元素上借鉴剪纸艺术的基本元素,实现文化元素差异性的表达方式,解决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创作局限于工具与材料,从观念和材料上更新,以改进目前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存在的现状问题。单就剪纸艺术的设计方法而言,从客观上看它涉及到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道德情操和社会公德,从微观出发,涉及到个人的精神状态、品德志向和个人价值观,它包揽着教育、文化及公共空间等,因此,上述领域的需求无不与剪纸艺术设计相联系,这也说明剪纸艺术创作完全不依赖于传统的剪、刻等技法,它可以是实用的、生活化的,也就是说剪纸艺术与生活用品息息相关,甚至大部分产品中有剪纸艺术元素,它的功能承载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打开新的设计思路。
四、结语
我国剪纸是民间艺术中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反映着基层民间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它以丰富多样的主题,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使消费者从中获得审美体验。从主题的角度注重剪纸艺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充满憧憬是他们最真实的理想,正因为这样,传统文化中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体现在剪纸艺术中,在这样的状态下基层民间艺术之花开的极为灿烂,一幅幅剪纸艺术作品表达了他们真实的思想和艺术审美追求,呈现出群众性和民俗性等多样的艺术形式,它沉淀几千年来中国先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着他们的爱国情怀,它是当下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之急需。鉴于此,我们理应把基层公共空间建设出发点放在人们的需求上,把重点放在基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上,同时要充分认识其在城镇化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