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程训练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

2020-01-09余剑锋谢治华唐文谦余少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双一流课程体系实训

余剑锋 谢治华 唐文谦 余少勇

(湖南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湖南·长沙 410012)

0 引言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和《湖南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案》(湖大教字〔2020〕13号)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强化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提高课程建设的规划性、系统性。全面开展一流工程训练课程建设,使“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开展工程训练课程建设工作。

1 指导方针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以构建科学课程体系为载体,以优化教学内容方法为手段,以严格教育教学管理为保障,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加大信息化技术及支撑条件建设为依托,以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为支撑,构建工程训练线上线下混合、虚实结合、泛在化学习的实践教学生态系统。

2 建设规划

(1)构建以精品课程为龙头,引领量大面广的常规课程,辅以独具特色的通识课程的现代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实虚结合,泛在化学习,打破实践教学时间与空间的约束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开放式的工程实践环境,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主要教学资源在“云工训”平台上免费开放,加强在线课程等的建设;基于互联网建设或更新互联网+新形态系列教材,作为学生线下学习的工具。为学生全面提供自主、开放式学习实践环境,拓宽学习途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实现泛在化学习,夯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在课程思政方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深入挖掘工程实践课程的思政元素,“大国重器”、“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3)逐步建立一支“有理论、能实操、带项目、做研究”高层次、创新性实践教学团队,以博士为主力研发创新项目,开展项目教学,指导学科竞赛,研究教学规律,实施课程新体系。

3 建设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高效开展。工程训练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整体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新开课程的验收,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等工作,组织申报品牌课程和精品课程等工作,为课程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2)强化师资建设。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保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实践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贯彻执行学校实验教师招聘的规定,重点招聘有企业经验的博士或硕士充实实践教学队伍;鼓励并继续投入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充分开发中心的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优秀教师评选等各类教学奖评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指导,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师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对专职教师在增加数量和提高素质的同时,力争外聘部分院系教师和企业人员充实实践教师队伍,实现学科交叉,理实结合。

(3)重构课程体系。重构实践课程体系,保障课程建设系统规范。对标清华大学等一流大学,根据不同专业要求,以“一流”的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满足个性化需求。从整体上构建整个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负责人通过教改立项更新各课程内容与授课模式,强化教研成果的实践和应用,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为内容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为保障课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搭建“云工训”平台,免费开放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和试题库、主讲教师教学视频等);基于互联网建设或更新互联网+新形态系列教材,作为学生线下学习的工具,实践操作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动作要领。

(4)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合理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强化经费保障,确保课程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定期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各类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对课程持续滚动评价,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加课程建设。为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中心将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优先保证各类课程建设,并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4 建设案例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校内最大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2010年起搭建了包括金工、电工、电子实习和计算仿真(含经济管理数据中心)四大实训基地,涵盖机械、电气、电子、机电一体化及自动控制、材料、化工、经济管理数据仿真等实训实验室,承担着全校所有本科生的实习实训任务,每年完成平均200个班35万人时的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教学任务,40万多人机时的经管文法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服务和7万多人机时的数学、计算机等课程机考,以及开放式自由上机服务。

(1)一流课程建设。我中心目前已有1门国家级金课“激光加工创新训练”,持续课程建设,优化实训项目,提升课程挑战度。对照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建设3门课程:“先进制造工程训练”、“典型清洁能源发电原理与应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劳动教育与素养”。

“先进制造工程训练”以培养引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系统学习现代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零件的常用加工工艺与方法,训练创新思维,夯实工程实践专业知识;通过对先进前沿科学技术的探究性及个性化学习,并结合兴趣,进行综合应用,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高阶思维。

基于清洁能源发电系统真实案例工程,建设“典型清洁能源发电原理与应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包含风能、光能和生物能3种典型的清洁能源,涵盖发电系统设计过程、组建过程和电力流通的“发输变配用”全周期过程的实践知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探究清洁能源发电的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该实验项目属于“电工电子实习”课程。

“劳动教育与素养”课程重点推进一课程、一基地、一展厅的“三个一”建设工程,从劳动素养培育、公益体力劳动、生活技能劳动、创新生产劳动四大模块来落地实施劳动教育。

(2)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在学校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程创新训练的改革以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为核心,运用新理念、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紧贴工程技术、行业产业的前沿,将创新文化、思维、能力培育贯穿始终。注重充分实现机械、电气、信息、管理等学科交叉,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选择性模块,提升部分项目挑战度,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空间,提升学生探索欲与创新能力。分类分层分模块,修订工程训练课程实施方案,重构内容打造“金课”,根据金工实习和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模块的创新设计要求,购置机电创新实训项目,电工创新实训项目,人工智能实训项目等所需的仪器设备,如物联网套件、树莓派教学实验箱、智能车、无人机测试实验平台等,满足湖南大学2020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训教学和相关学科竞赛项目的要求。

5 预期成效

通过建设,搭建以“云工训”为平台,以线上线下混合、虚实结合、泛在化学习为特点的“一流”实践教学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以精品课程为龙头,引领量大面广的常规课程,辅以独具特色的通识课程的现代工程训练课程体系。重点建设3门精品课程,继续不断提高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激光加工创新训练”的课程质量,力争新增2门国家级课程“先进制造工程训练”、“新能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常规课程方面,针对不同专业要求新增或完善9门量大面广的实践实训课程“工程认知”、“机械工程训练”、“电工电子实训”、“工程训练 A”、“工程训练 B”、“制造工程综合实训”、“制造工程创新实训”、“机电技术综合实训”、“机电技术创新实训”。建成“陶瓷造型设计与制作”、“五轴加工编程与实践”、“Animate动画制作与工程虚拟仿真训练”、“激光加工创新训练(慕课)”、“先进制造揭秘与创新实践(慕课)”、“人工智能前沿与探究”“劳动教育”7门独具工训特色的通识选修课程。

猜你喜欢

双一流课程体系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