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2020-01-09天津市静海区教育教学研究室陈金华
■天津市静海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陈金华
学科教研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是学校开展学科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单位,是全面开展校本教研、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保证,是每一位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在这里,全体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科素养及教学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基础,对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为什么要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一)学科教研组是学校业务管理的基本单位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的基本单位,承担着学科组教师教学和教科研业务的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教学经验的总结交流、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指导教学实践等任务。其在实施校本教研、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选拔学科骨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科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
学科教研组是教师后期学习与发展的大课堂,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学科教师做好教学实践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组这一专业成长的大课堂,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
(三)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载体
学科教研组是确保学校及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基层单位,是深入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在大力推进校本教研的形势下,学科教研组自然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教研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学科教研组的职能作用不可忽视
(一)教学与研究职能
教学和研究是学科教研组最基本的职能。因为教学与研究是实现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以及办学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当然,学校的类型、办学层次、办学指导思想以及学校文化的差异会引起教研组的教学与研究内涵的不同,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只要学科教研组存在,那么这一基本职能永远都不可变更和替代。
(二)学习与培训职能
作为学校中的基本组织和学习共同体,学科教研组要担负起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的任务。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学科教研组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过去,接受系统的职前教育后,教师基本可以胜任今后的教学工作,也就是所谓的“一次充电,终身放电”。但这一切在当下的知识经济社会已绝无可能,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终身学习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科教研组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三)管理与服务职能
学科教研组在教导处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承担着教学管理的任务,而且绝大部分教学任务也是通过教研组下达给教师的。因此,学科教研组虽然不是学校的行政机构,但从组织功能上来说,其可以称得上是学校指挥和管理教学的前沿阵地。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教研组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比如,过于注重对各项教学工作和任务的分派,而缺乏细致的过程服务;过于看重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忽视了教研活动的内容和质量。为此,教研组必须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淡化组织内部的权力意识,积极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制定先进学科教研组评选办法“以评促优”
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大力倡导校本教研,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提升教科研水平,静海区从2008年开始恢复先进学科教研组的评选,并制定了评选办法,收效很好。
(一)评选原则
1.实效性原则。评选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良好的师德师风、实效的教研活动、优良的教学成绩、强有力的骨干队伍、有价值的教研成果。
2.全面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推进“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活动、深入开展教学创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作用,从师德师风、教学成绩、骨干培养、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等方面设定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考查。
3.激励性原则。考虑城乡以及学校之间的差异,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注意总结,形成特色,鼓励教研创新。
(二)评选条件
1.师德师风。三年内全组成员没有违规违纪问题,没有有偿家教行为。师德师风好,教研风气浓,协作意识和团体凝聚力强,教师之间互相支持,信息互通,团结合作。教研组长工作务实、创新,有明确的学科教研组建设目标并获得认同,在本组内威信高。
2.教学水平。三年内教师的学科成绩曾获区教育局表彰。教学实绩显著,整体教学水平较高,在区内有一定的知名度;部分教师承担对外开放课或在区级以上教研、培训中进行讲座、经验介绍等;扎实开展兴趣小组、研究性或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在区级以上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骨干培养。三年内组内骨干教师在教研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区级以上(含区级)奖励或进入静海区教师技能大赛复赛。组内师徒结对活动有具体措施和实效,年轻教师成长快;组内拥有“未来教育家工程”“265 工程”“千名计划”学员、区级学科带头人或区级骨干教师等拔尖人才。
4.课题研究。三年内至少有一项研究专题在区级以上(含区级)教科研部门立项或结题。认真落实“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运用新课程理念和课改经验探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模式;认真研制和贯彻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评价方案;善于总结和提炼课程改革的经验,在区内有一定的影响。
5.校本教研。教研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由区学科教研员参与的教研活动,并在全区或协作区内对外开放,每人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并在校级以上交流、获奖或发表。教研组集思广益,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理论学习和集体研讨,开展以教师为主体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善于反思、总结和提炼,坚持撰写教学反思;重视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学科教研组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科教研组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学科教研组要根据市、区教育行政与业务部门有关教学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并贯彻教师备课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规范、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规范、教师命题与评卷规范、教师质量分析规范、教师拓展课与探究课教学规范、教师课外辅导学生规范、教师教学反思规范等。学科教研组要引导全组教师以终身学习者的意识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经验与技术的学习,以学习者的角色不断反思并优化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将教研组建设成为具有主动发展与进取意识的优秀学习型团队。
(二)抓好集体备课
以研读教材、优化教法为核心的集体备课是教师比较重视的一项工作,理当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基本内容。开展以师徒结对子共谋发展的工作模式,让老中青教师共同研究教材,探讨教法,设计教案,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实现真正的共享。
(三)学科教研组应担负起教师专业成长的重任
在传统教研活动中,教师只是单纯的“教书匠”,教学研究的取向大多停留在教材教法的探讨与交流上,而校本教研特别注重共同营造合作研究、平等对话、知识共享的学习氛围,关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情绪与情感。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培养教师成长的自信心。教师发展了,学校自然也随之发展。
如何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并将其作用充分发挥,使之能助推校本教研深入开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要求、新挑战,作为教研部门,应增强指导、管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充实教研活动内容,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完善学科教研组评价制度,使学科教研组工作不断成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