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的写意及其鉴赏方法

2020-01-09李燕芹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气韵笔墨生动

李燕芹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莱芜271100)

引言

画家在创作中国画时,会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再现的同时,避免运用写实的方法,代之以追求典型性、概括性的方略,并经由超乎中国画形象的神韵特质加以揭示该艺术样式的本质特点,得以彰显中国画所蕴含的艺术情感、传达艺术语言,凸现其强烈的写意性。因此,在中国画鉴赏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其写意性,从笔墨、气韵、构图、作品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等角度予以进行,以便深化对中国画写意性的认知。

一、写意性在中国画中的表现

(一)中国画的“写”与“意”之意涵

“写”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最早的书法概念。随着传统文学艺术的不断演进,“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成为绘画领域的一个范畴。也就是说,“写”作为未来绘画的一个常用名词,在绘画领域有着特别广泛的应用,如写意、素描、写实、山水、肖像等。在绘画领域,“写”有描写、模仿、书写、倾诉等多种含义。总之,它体现和表达了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意”也是传统绘画中的一个常见名词,其内涵在传统绘画中越来越丰富多样。它不仅能表现画家的思想、观念、主观情感,而且能表现创作者的神韵和情趣。对于中国画来说,它的原意、创作、情感表现和审美情趣都离不开“意”。就艺术表现而言,“意”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它的归宿。“意”可以在画中内外表达,是精神和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早期的中国绘画方法中,写意通常不太注重客观事物的外观,往往通过简单的交流达到形式与精神的艺术表现效果,从而突出了中国画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观念。中国的写意可以体现在各种作品中,如写意山水画、写意人物画和写意花鸟画。无论是什么样的写意,始终是中国画创作者对艺术信仰和价值追求的集中浓缩和生动体现。写意就是绘画。在中国绘画创作领域,写意往往是艺术家通过专业的艺术笔触,将眼睛所能观察到的外来物体内化后,将意境精确地表现于画中。

(二)中国画写意的艺术表现

从宏观上看,中国画的写意不仅表现在事物的外在形式上,而且表现在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上。这里的“写意”可以是一种特定的艺术内容,但也包含了一些抽象甚至晦涩的东西,突出了客观层面的真实性,以及主观层面的情感因素,可以说是主客体的相容性、形式的结合性。故中国画也将呈现出生动魅力的艺术效果。比较典型的是写意山水画。中国画的创作者非常重视绘画的写意性,但不能单纯局限于相似性的层面。通过对绘画的仔细观察,笔触和线条往往不清晰、不明显,事物的形态也不逼真。然而,如果从远处看,创作者可以看到整个画面是一气呵成的,有一种自然的感觉,同时,几乎可以感受到创作者想给欣赏者带来的情感元素。比如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就大力提倡写意绘画,重视绘画所蕴含的意境,这亦是当时选拔绘画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种绘画思想的引领下,皇家画院也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绘画改革,以体现绘画的现实审美旨趣。故有宋一代的绘画,均不乏强烈的诗意和情感因素,借由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中国画未来的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画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写意性,与传统绘画中的审美思想有着密切关联,这也不同于西方绘画所推崇的以原创性的方式还原客观事物面貌的境界。中国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彰显当时的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诉求。创作者往往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观念和宇宙观。这些创造者往往把花、鸟、虫、鱼和生活的变迁视为来自自然界的创作取材对象。当然,它们不是外在的,而是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山水音乐,并将其生动地反映在绘画中。显然,画中所流露出的和谐生动的意境,使中国画的艺术表现不再拘泥于形式主义的描写,而在于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深刻的艺术思维和主观想象,在一种状态下实现了它的哲学和文化建设。几乎脱离自然,从而在绘画中凸现更高的思想认识和艺术气质。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画的创作者大多是文人群体,其深受儒释道传统思想的浸染。例如,在魏晋南北朝中国山水画诞生之际,虽然面临着支离破碎、政权更迭频繁的复杂社会局面,但道教玄学的发展依然进入了鼎盛时期。魏晋玄学特别注重“心”,忽视“物”。这与中国传统山水画重艺术表现、轻艺术再现、重同声传译、轻客观表象遥相呼应。形而上学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内涵和艺术观念。这些传统山水画的创作者始终坚持“万物在空气中”的思想,其笔触突破了外在情境的限制,从而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画的写意特征。

二、基于写意的中国画鉴赏方法

(一)笔墨的运用

提及中国画的笔墨运用手法,就不得不承认笔墨的相对独立性,笔墨在中国画中的独立性愈发受到画家的关注。笔墨的独立性,用通俗的比方是一幅画中的瓷瓶与菊花均用毛笔与水墨绘制而成,笔、墨同客观世界的对象结合得相对牢靠,无法分离。也就是说,笔墨的独立性较小,很难独自地给予分析。在中国画创作中,笔和墨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骨和肉之间的关系,两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方能使中国画的画面显得血肉丰满。恰如韩若拙所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表明了笔和墨运用的关系,也就是说,用画笔作为主导,但必须将之同墨相结合,遥相辉映,方能产生相对理想的艺术效果。笔墨能否较理想地联系运用,从很大程度上关乎“气韵”生动,而“气韵”的生动则是笔墨技能在中国画中最直观的显现。随机找来一幅中国画,笔墨运用得当与否,直接窥探出创作者实际的创作功底,同时亦是绘画创作者艺术技能的集中表现。在中国古代批评画作中,按上乘作品细分,则有神品、妙品、绝品之别,这往往依据作品的气韵加以研判,这在现实中亦是对笔墨运用所呈现视觉效果的科学定位。

(二)气韵的适当体现

著名艺术家潘天寿曾精辟指出:“中国画在气韵、审美旨趣以及意境表现方面堪称绝妙境界”。从这几个因素看,“气韵”作为传统绘画艺术中独领风骚的一份子,现已成为中国画中最为关键的元素。其并非具体的、实质性的东西,而是一幅作品中,作者思想境界的生动渲染和特定写照,是创作者精神气质、情感意志的本真体现。诚然,每一位绘画艺术创作者在推崇艺术气韵的过程中,均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思想境界的约束,这本身即带有创作者浓厚的个人偏好,而且也是每位创作者所彰显的艺术气韵,均有特定的基调和特征。

中国画的写意不但要有气韵,更要直抒胸臆。在漫长的艺术进化长河中,诗歌创作切忌故弄玄虚、矫揉造作,而是要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亦或托物言志。文学和艺术在这方面的出发点是一致性的,作为重要艺术形式的中国画,其创作同创作诗歌一样,讲求直抒胸臆、别具一格,尤其在笔墨运用的技法上,总体画作的呈现抒发了创作者一种真实性情,描绘了一种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一种原汁原味的生活情调,彰显了一种愉悦生动的感官享受。尤其在传统中国人物画作中,人物的精力形态的逼真给画作的气韵生动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山水画领域,“气韵”要生动化、意境要脱俗化。唐朝以来,“气韵生动”的标准和要求逐渐从传统中国人物画扩展至全部绘画范畴中,并被外界公认为批判中国画的最高美学要旨。事实上,“气韵生动”在中国画中切不可单独存在,其实现要借助翰墨的灵巧运用,结构的精妙布局,设色的活泼精准,进而共同完成中国画作品。

(三)作品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

在鉴赏中国画作品时,要密切注重其艺术境界。艺术境界,推而广之,可以是作者的思想借助作品所要向鉴赏者传达的思想“语言”,也就是说,通过一幅画作,创作者的精神气质、情感理念均能原汁原味地流露,方能称之为成功的中国画作品。

作品艺术境界的首要条件是情真,这有“隔”与“不隔”,画作亦有相关区别。正所谓:“言情必沁人心脾,写景必豁人耳目”。从广义上看,绘画艺术境界之高固然有大量元素,但“真”字却总会贯穿始终。

当然,对艺术境界尚有多种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演变成了不一样的审美观。在现实世界中,美与丑既相互区别,同时亦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互转化的关系,也就是说,美与丑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相互转化,但两者又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并不是一切丑的事物都能转化成美好的事物,然而却不能否认有若干事物在表面看起来并不怎么美,甚至很“丑”,但其有很深的美感。这种案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不那么引人关注而已。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经由艺术家的独到理解和成熟见解,把这一现象赋予代表性意义,在画家不断的尝试中,诞生经得起艺术和时间检验的作品,使之拥有更高的艺术境界,应当成为中国画创作的使命和担当。

创作者的笔触下,艺术之美的巅峰极致是“静穆幽深”。潘天寿直接指出,“静”是中国画向高境界转化的重要推手,其对于“静”有自身具体的感受。为数不少的鉴赏者称潘天寿的画作有“静气”,并极力推崇甚至为之折服。纵观潘天寿的个人中国画作品,鲜少有人,即便是在画作中出现人,那也都是静态的人。其在绘鸟、猫、鹰等动物时,亦确保其静态化。花草树木的姿态固然各异,但亦能保持其静止。其本人鲜少描画风雨,却喜爱风雨后的空气清新及静夜时的“圆满之月”。在他的画作中,“微风燕子斜”似乎已成为其画作中最明显的动势了。蛙声鸟鸣尽管是动,但却更能反衬“静”。所有的一切,非出自偶然,而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追求,进而使中国画作品的境界愈发高深。

(四)构图的取舍

在传统中国画创作中,往往将构图结构称之为“章法”,假若“章法第一”,中国画笔触落时讲求结构,也便是构图落幅,也就是画面的具体内容所在的方位要得到详尽的安插与摆放。中国画同西方绘画所具有的鲜明区别,主要在于落幅并不注重核心透视,勾勒时不局限在外观上的形似,而是首先夸大创作者的主观情调,进而彰显创作者所用绘画工具的性灵。在中国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少画家要么依照审美旨趣所需,要么依照质料所限,或者索性依照自我偏好,创作了类别较多的中国画绘图情势,这可以见诸书页、扇面等。落实到具体的构图技能,亦始终遵循数学上黄金分割定理,或者直接独幅,甚至高宽、巨细的比例并不成章法,这就是所说的将重心放在逼真,进而体现不一样的绘画之意境。

画面是相对有限的,作为反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画面只是一个局部。然而,作为一件既定艺术品而言,画面完全可以视作一个整体,亦包含诸多无限性。以北宋著名艺术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例,在有限的一张画面,彰显北宋首都汴京方圆几十里城市繁华景象,让人空前视野开阔。作为一幅中规中矩的中国画,构图能否奇妙,直接关乎“气韵”是否生动,而从整体构图角度看,“气韵”是否生动亦是对构图合理与否的客观反应。与此同时,构图亦会对笔墨的阐扬发挥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笔墨之阐扬亦是构图的构成。

结语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有机构成部分,与中华民族灿烂而浓厚的历史文化密切关联。中国古典诗词、小说、音乐等艺术形式不乏有诸多优秀作品,总是以其最深沉的文化历史内涵打动人心。同时,中国画的写意性内涵亦是绘画创作者必须弄懂的,写意的表现也是鉴赏中国画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从笔墨、气韵、艺术境界和构图等诸方面加以简易而又粗浅的科学解析,使中国画的鉴赏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气韵笔墨生动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笔墨童年
生动“演”绎,“讲”出精彩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