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电视理论节目吸引力研究述要

2020-01-09熊若愚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论

熊若愚

电视理论节目以影像视听形式,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以电视传播形式“飞入平常百姓家”,是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为代表的电视理论节目,发挥电视媒体画面直观、声情并茂等优势,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解读,在不同年龄段观众中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达到了良好传播效果。在众多理论作品中,电视理论节目以其可视化而独树一帜,既有理论宣讲面对面传播的良好效果,又具有报刊、广播、移动互联等媒体广泛传播的优势,因而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和魅力。

一、电视理论节目内容策划

内容是电视理论节目的灵魂。我们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用多样的电视手法和生动的理论语言,传递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将党的创新理论以电视理论节目的形成呈现给观众,让电视理论节目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在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电视节目中独树一帜,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新局面。

内容选题策划要做到紧扣理论创新和时代主题。电视理论节目的宗旨是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必须紧扣时代主题进行选题策划,让观众获得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电视表现形式要为展示内容服务,因此,电视理论节目要得到观众认可,既要体现鲜活清新的艺术风格,更要体现丰富扎实的思想理论内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镜头深入挖掘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动事例和丰硕成果,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国大地上不断走深走实。例如,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电视理论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紧紧抓住纪念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个重要契机,邀请理论研究专家和青年代表共同对马克思成长历程和经典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带领观众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源泉,在敬仰千年思想家的同时领悟新时代的新要求。再如,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卫视推出的电视理论专栏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包括《第一季:十九大精神面对面》《第二季:红船》《第三季:激荡——改革开放40年的浙江实践》《第四季:浙江精神》《第五季:起来》《第六季:治理》《第七季:初心》等,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这些节目的选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其中,让观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内容脚本编排要做到内涵丰富和逻辑严谨。

电视理论节目文字脚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理论传播效果。好的文字脚本讲究内在逻辑和内容编排,用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理论自身的真理力量来凝聚观众,用丰富的内容和贴近群众的演示来吸引观众,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唯有如此,才能让电视理论节目真正立体生动,触碰观众心灵,真正取得理论传播的实效。理论节目要做到叫好又叫座,要精心打造电视理论节目脚本。脚本要真实、准确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要有鲜活清新的文风、可亲可近的气场、生动走心的故事,努力将理论通俗化,以简短而生动的故事作为宏大主题的切入口,让节目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都极富亲和力、感召力。例如,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设计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六个环节,文字脚本凝练,充满智慧,深深地打动人心,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再如,《马克思是对》以“总—分—总”的结构对节目内容进行编排,第一集用时间为线索讲述马克思求学、爱情、事业等方面的故事,总述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第二到第四集,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让观众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第五集以《千年思想家》为题,总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改变中国和改变世界。清晰的逻辑、有血有肉的内容让理论节目更加生动,让观众对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内容录制场景设计要注重参与者体验和观众体验。与文字理论作品单纯提供阅读体验、广播理论作品单纯提供音频体验不同,电视理论节目落脚点应该在观看上。因此,提高电视理论节目可视性成为内容创新的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表现形式上推陈出新,用新颖的表现形式、充满感情的表达方式来展示主题,通过丰富的现场表现和节目环节提高节目的可视性,以讲故事的方式使理论变得生动起来,用饱含深情的朗诵调动观众情绪,形成独特的理论节目特色。这是电视理论节目的主要创新方式之一,也是形成电视理论节目鲜明特色的重要因素。例如,《马克思是对的》将课堂搬入演播厅,采用青年学生提问与理论专家解答的互动形式,插入手绘动画等可视化方式,呈现出别开生面的舞台效果,使观众有了重返课堂和重现青春的心理感受,使理论更直观地为观众接受。再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选择少数民族村庄、大学校园等各具特色的场景进行录制,特色鲜明的录制场景为参与者和观众沉浸到理论环境之中,在特定的情境中调动参与者饱满的热情,让观众在真实生动的基层生活中更加透彻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录制场景选在户外,不仅消除了演播室内镜头的压迫感,让嘉宾和观众迅速进入到理论节目氛围,对于提高理论节目收视率和理论传播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二、电视理论节目专家选择

理论深度是电视理论节目的灵魂。因此,节目环节不论如何设置,都要将理论的权威性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参与电视理论节目的专家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很强的理论功底、很好的气质形象。

电视理论节目需要政治过硬的理论专家。在电视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理论传播工作,嘉宾选择必须坚持政治标准,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要有良好的政治品德,懂纪律、守规矩,守底线、远红线;讲道德、育美德,有实线、求高线。政治过硬不仅表现在政治道德上,也体现在个人的品德修养上。因此,在选择电视理论节目宣讲专家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八小时之内的政治考核,还要深入到专家的同事和邻居中,考察了解专家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要选出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质好,知行合一、群众信服的理论专家上电视节目。

电视理论节目需要本领高强的理论专家。理论传播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难以胜任电视理论宣讲这份工作。我们要选择那些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专家。要想从思想理论上说服人,不仅要懂和信,更要能说出来,这就需要宣讲专家在熟练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改革发展实践有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既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实践,又善于用基层实践创新印证党的创新理论,能够准确地表达和宣讲,能够灵活自如地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做到对传播的内容真信、真懂,把理论阐释清楚,既有理论逻辑,又结合实际、深入浅出,让观众听了就懂、懂了就信。

电视理论节目需要观众喜爱的理论专家。电视理论节目不仅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还承担着启迪思想、传承文化、激荡梦想的责任,要当好大众文化的引导者、精神文明的传承者。因此,应邀请学养深厚、气质优雅、举止端庄、语言流畅,且能够获得观众认可和喜爱的理论专家。例如,《马克思是对的》邀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双一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等权威理论学者为观众解读理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邀请了著名党史权威专家、党建权威专家参与电视理论节目制作,均得到观众普遍认可。

三、电视理论节目环节设置

电视理论节目要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给观众,必须创新电视表现手法,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考虑节目环节设置和呈现形式,将嘉宾访谈宣讲、理论专家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脱口秀等形式结合起来,创新节目形态,做到张弛有度;既紧凑又不失轻松,既有理论深度也有人性温度。

优化设置嘉宾与观众互动环节。重大理论宣讲一般采取直播领导重要讲话、播音员播发相关理论稿件、宣讲员宣讲等形式,往往能够达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但如果理论传播全部选取这种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方式,反馈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和受众的交流,传播效果就会打折扣。从传播实践看,增强电视理论节目的可视性有利于提升理论传播的有效性,因而需要加强互动环节设计。例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二季《红船》,在节目录制现场专门布置朗诵区,通过追光效果和现场音乐伴奏,强化朗诵的仪式感,增强了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节目通过现场朗诵、故事讲述、嘉宾观众互动等方式,追根溯源,深入阐释红船精神的理论贡献、深刻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再如,吉林电视台《好好学习》节目围绕理论传播的主题,设置了好学生领任务、学习进行时、好老师点评、好好学习小课堂等环节,在实践体验和游戏竞技中完成一系列学习实践任务,使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马克思是对的》邀请的嘉宾不仅有理论专家、青年教师,还有高校青年学生。通过节目特别设置的互动环节,以课堂的表现形式,让青年学生代表与嘉宾面对面沟通,从年轻人的视角提出大家普遍关心或疑惑的问题,极大增加了节目的亲切感。

优化设置节目背景。要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用好舞美灯光设计、音乐伴奏等表现形式,使得电视理论节目热情洋溢、朝气蓬勃,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中获得崇高的精神力量。例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设置具有仪式感的诗歌朗诵环节,让年轻人用充沛的情感朗诵激情饱满的篇章,致敬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优化设置节目场景。大多数电视理论节目都是在演播室内摄制的。近年来,在电视理论节目创新中,电视工作者大力推进场景创新,改变以往多在直播间正襟危坐的呈现方式,走进工厂车间、军营高校、街道社区和田间地头,真正走到群众中和群众交流,从中发现故事、讲述故事、阐释思想,通过谈话、亲历者讲述、文艺表演等多种电视艺术形式,广泛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以小见大展示实践成果,又深入浅出进行理论阐释,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电视理论节目传播渠道

移动互联时代,手机移动端越来越成为理论传播的重要手段,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成为人们碎片时间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理论节目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受众接受信息习惯的变化,有效利用融媒体传播渠道,提升电视理论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推进电视理论节目新媒体矩阵传播。新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既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受众面广、公信力高、能够引导舆论等优势,又要加强与网络视频平台合作,主动注册和运维自媒体平台,实现与观众的互动沟通,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例如,《马克思是对的》等电视理论节目都是由主流媒体首播,然后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自媒体进行深度传播,通过腾讯、爱奇艺、优酷等APP平台推出完整版和精简版,通过整合传播,强化电视理论节目的传播效果和品牌影响力。

推进电视理论节目移动互联微传播。与电视观众能够花半小时左右时间观看完整节目不同,微信、微博观众通常都是利用上班路上、工间休息等碎片化时间观看。这就要求我们用大数据分析各种传播渠道受众观看习惯,推送更有针对性的信息,进行精准传播。例如,《马克思是对的》完整版时长30 分钟,在视频网络平台上推出时长4分钟的内容精编版,比较好地满足年轻受众碎片时间的观看需求。

推进电视理论节目联合摄制和传播。采取联合摄制、联合传播的方式,能够一档理论节目在多个省市区电视台播出,产生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例如,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由全国33家卫视联合制作播出大型电视理论节目《思想的田野》,这些理论节目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基本框架,紧密结合本地区具体实际进行创作,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引领性、指导性、推广性。这些电视理论节目既真实又生动,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生活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联合制作播出的形式,为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理论
理论学习中心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
文学需要理论吗?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理论策源地
理论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