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经济特区40年统一战线发展研究

2020-01-09范宏云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统战部民主党派市委

范宏云

统一战线是我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深圳统一战线起步晚,发展快,深圳建市40年,统一战线从恢复筹建到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统战大市”,其间经历了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一战线等四个大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深圳统一战线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统一战线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当好统一战线的先行示范。40年来,深圳统一战线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一切统战工作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不断增进四个自信,促进五大关系和谐,为深圳市改革开放事业起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民主法治建设的参与者、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者、扩大对外开放的助力者等“四者”作用。

一、深圳统一战线的恢复和发展(1980—2012年)

(一)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深圳统一战线(1980—1992年)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深圳市统战工作主要围绕一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认真落实党的统战政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八年来,市委统战部门认真贯彻党在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恢复和发展深圳市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集中力量复查和处理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针对本市的具体情况,重点落实了党的侨务政策、海外统战政策、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策以及宗教政策等,给各方面统战对象及其亲属重新送去了党的温暖,解除了他们的思想包袱,使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统一战线得以恢复和进一步发展,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特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作用。二是坚持统战工作为特区建设服务。在改革开放政策和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推动下,许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国外侨胞来特区投资和捐资,给家乡兴办各种事业,特区“三资”企业蓬勃发展起来。统战部门不失时机地开展各项工作,宣传改革开放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团结投资者,推动“三资”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三是拓展海外统战工作新领域。市统战部门借助深圳毗邻香港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国外侨胞联系多以及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联谊活动,与港澳台及海外数千名有代表性人士和近百个社团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从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宣传。四是加强统战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除市、县委统战部逐步得到扩充外,三个新建区也成立了区委统战部,一些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党委也成立了统战部或配备了统战专职干部。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深圳统一战线(1992—2002年)

多党合作格局不断完善,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深圳市委统战部积极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精神,加强对多党合作工作的领导,坚持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1999年,中共深圳市委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的任职工作。各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参政议政,在全国、省、市、区政协会议期间,认真撰写建议、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在市政协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党外委员提交提案452件,其中集体提案23件,占提案总数的55%。

2002年,深圳市委统战部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工作。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壮大。完成了深圳市党外代表人士建册工作。按党外副处以上干部、市政协非中共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等七个类别排列,名册共收录了1018名党外代表人士。年内,完成第三届市政协三次会议空缺委员的人事安排工作,新安排市政协委员18人,其中非中共人士11人。2002年,在深圳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推动成员开展“一人一议”,认真撰写提案、议案、建议案,积极参政议政,共提交人大议案186件,政协提案384件,占提案总数的62.4%。积极推动民主党派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民主党派在积极参政议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强党派自身建设。

成立深圳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1996年成立了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深圳分会、深圳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深圳市光彩达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光彩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997年深圳市委统战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同富裕光彩事业”。通过招工扶贫、种养扶贫、科技扶贫、招商扶贫、安居扶贫、商贸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促进扶贫工作。2002年,深圳市光彩事业获得新的发展。通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和《中华工商时报》等媒体开辟光彩事业专栏,详细报道多年来深圳光彩事业的实施情况以及重点项目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光彩事业的宣传力度。

庆“回归”,海外联谊开拓工作新局面。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是两个值得纪念的特别日子。香港、澳门相继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为了纪念这两个极具历史意义的举世瞩目的事件,市委统战部提出“要在香港回归祖国历史时刻留下值得纪念的一页”的具体要求,从1996年开始,策划举办了一系列宣传基本法、文体艺术交流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继续加强与台港澳及海外华人社团和人士的联系。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深圳统一战线(2002—2012年)

深圳市委统战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中央2005年和2006年两个5号文件和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实现“五大关系”和谐,服务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着力点,夯实基础,重点突破,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了深圳市统一战线团结、和谐、振奋、活跃的局面。

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市委常委兼任统战部部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关于省及省以下党委统战部部长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的要求,从2005年开始,市委常委兼任统战部部长;市民宗局作为市政府的组成部门升格为正局级单位,并由市人大任命局长,与市委统战部合署办公;市委、市政府,各区委、区政府分别明确了分管统战、民族宗教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副区长)。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巩固深圳市多党合作的良好格局。2004年,深圳市委统战部积极推动全市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完善参政议政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市各民主党派坚持开展“一人一案”“一人一议”“一支部一议”等活动,提出许多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实转化为人大、政协议案、建议案和提案。2005年,深圳市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的工作联系机制进一步创新,四届政协换届党外人士安排工作制度程序更加透明、结构更加合理,统一战线“三支队伍”培训规格、规模和力度创深圳市统一战线工作历史之最。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参政议政见成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2007年,在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各民主党派围绕和谐社会建设,提出《深圳应率先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议》《构建和谐深圳企业社会责任要先行》《关于深圳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议》和《关于促进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议》等提案,为建设和谐深圳添砖加瓦。

后来参加《北爱》选角,人生第一次试镜,什么也不懂。导演让我们每个人站在椅子上,对着墙壁,假装在景山的山头喊“再见,北京”,虽然觉得自己看起来有点儿傻,但想到学校里做过的“解放天性”练习,在所有同学面前模仿动物,就告诉自己没事儿,放下脸皮就好了。当时也不知道角色会有多重,无知的情况下,人的状态反而有种迷之松弛。

成立“深圳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积极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深圳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2000年开始活动,2006年12月在民政局正式注册,更改为“深圳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充分发挥联谊会会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好的提案、议案和意见建议; 2006年,深圳市委统战部加强对高校统战工作的指导。统战部与深圳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从政策层面给予积极指导和协调;鼓励和引导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在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较好地推动了高校统战工作。

夯实基础,理顺关系,规范管理,民族宗教工作呈现新局面。2003年,深圳市建立了民族宗教工作新机制。市委正式批准成立“市处置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市各区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一个由统战、政法、宣传、公安、安全、民政、文化、民族宗教等部门组成的反应快速、处置有效的工作机制。各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全市六个区相继建立了区委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至此,市、区两级党政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工作网络基本形成,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市处置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协调领导小组和市各成员单位也相继制定了工作预案。启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2011年给各区共18个街道、社区示范点下拨了5000元的经费支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作为工作重点进行部署推进,取得了突出成效。引入专业社工服务,关怀少数民族弱势群体指导成立“深圳市少数民族社工服务站”,对在深少数民族人员的生存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编印《深圳少数民族人员服务指南》《深圳民族工作手册》;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教育宣传活动;做好少数民族贫困人员个案服务工作,为弱势少数民族群体服务。充分发挥宗教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引导教育,进一步增强宗教参与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宗教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以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基层组织为依托,不断开拓侨联工作新局面。2011年,市侨联对各专委会进一步创新升级,成立了港澳深圳市侨联联谊会、深圳市侨媛协会、深圳市侨界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以基层组织为依托,让侨联组织“活动”起来。以基层侨联为着眼点 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市侨联围绕大局,以基层侨联为着眼点增强侨联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深化为侨服务和维护侨益工作,依托市侨联法顾委、各区、各街道、各社区侨联,妥善处理涉侨信访件、化解矛盾。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扶贫济困平台,积极发展公益事业。

二、深入贯彻习近平统一战线重要思想,全面推进深圳统一战线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2015年5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统一战线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在统一战线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围绕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如何巩固、发展统一战线进行了深入系统论述,是指导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大统战”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市级层面,市委建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市委副书记及市四套班子各一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5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统战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统战工作的领导,明确领导小组的工作计划与具体项目。区级层面,各区、新区均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统战工作,各区、新区均出台贯彻落实《条例》的实施方案,将新区社会建设局调整为“统战与社会建设局”,由新区党工委委员兼任局长,加强统战工作力量。基层组织层面,建立健全“四级”统战工作网络,打通统战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为解决基层统战工作认识不足、机制不健全的问題,加强督促检查,紧抓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契机,推动统战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内容。

进一步增强全市统战工作合力。建立市委统战部与市委组织部沟通协商机制,共同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建立市委统战部与市委宣传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确定全年统战宣传工作任务,印发年度统战宣传工作计划。建立市委统战部与市委政法委沟通协调机制,定期沟通研究民族宗教等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建立由市委统战部牵头,民政等多个部门参加的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建立市、区统战部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加强重要任务与重大活动的沟通协调。

多党合作事业稳步发展。“针对性”地加强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和机关建设。针对民主党派班子成员业务工作多、思想政治学习较少的问题,丰富思想政治引导的形式与方法。推动各民主党派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主委座谈会、思想分析会、开设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市委市政府党员领导与民主党派负责人联谊交友制度,建立市委统战部领导班子成员与民主党派班子成员的谈心谈话制度,每年开展两次谈心谈话活动,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认识。针对民主党派机关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协助加强组织建设和机关建设。协调市编办为市各民主党派机关增加了八个行政编制和七个雇员编制,解决了专职副主委的职数问题,支持和帮助市各民主党派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机关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多党合作各项制度的“具体化”,确保多党合作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以制度方式细化政党协商的内容、程序和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颁发后,市委统战部积极协助市委制定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每年初制定政党协商计划,平均每年召开八次以上的协商会议(2017年共开展19次协商活动)。推动对口联系工作落实落细,与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工作方案,推动32个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市委会全面建立对口联系。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积极探索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指导市工商联与市人民检察院建立联席会议及案件通报制度、市人民检察院领导定点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重点案件回访制度。指导市工商联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出席,现场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形成了服务与引导双向互动的良好模式。通过讲坛、座谈会、多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政策宣传,并通过《党外人士意见建议专报》及时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政策的意见与建议,畅通政商沟通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调研走访机制。市领导层面,建立市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市四套班子领导同志每年分别挂点联系五家重点企业,在倾听企业诉求、积极提供服务的同时开展思想引导工作。市委统战部层面,形成常态化的调研走访机制,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培养。每年定期举办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助力脱贫攻坚。组织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赴贵州毕节、新疆喀什、西藏察隅、广东汕尾、广西百色和河池等地开展产业帮扶和扶贫援助,推动八个项目在毕节落地,推进毕节深圳智慧产业园建设。

推动形成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局面。民族工作领域,注重加强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促进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来了就是深圳人”,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搭建多层次促进民族交流平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定期举行民族联谊等活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每年举办民族风采联欢,成为集中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让各族群众共享特区改革发展成果。建立民宗、公安、民政、城管、社保等部门联动机制,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进城后就业、就医、社保、子女就读等民生问题,夯实民族工作基层基础,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构建了市、区、街道三级少数民族法律服务网络,为他们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宗教工作领域,以“分类施策”“疏堵结合”方式做好非法宗教活动管理。在整治家庭教会、地下教会等非法宗教活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上,实现分类管理,将私设聚会点分为六种类型开展分类管理。支持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协调帮助宗教界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七个市级宗教团体办公场地的解决,加快推进全市首座道观建设,积极协调解决弘法寺二期用地、本焕学院办学场地等问题,满足信教群众基本需求。

推动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建立深港知名人士建言献策新平台,以深圳海外联谊会名义与香港友好协进会签署备忘录,联手打造一年一度的“深港知名人士座谈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聚智慧。建立深澳民间交流新平台,推动成立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填补深圳澳门统战工作平台和抓手的空白,建立深圳海外联谊会与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在深举办“深澳携手、合作共赢”座谈会。 加强港澳代表人士和青年统战工作,积极为深港澳协同发展凝心聚力。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认真做好港澳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加强香港青年工作,指导和推动居港乡亲社团加强青年组织建设,策划开展青年活动,物色青年领袖人才,加强对港澳青年骨干的教育引导。加快推进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指导各区根据本区产业特点,分别选择高科技、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不同侧重点的园区,设立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推动成立深圳十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积极引导港澳青年来深创新创业,并提供支持和服务,为深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元、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进一步增强港澳青年的归属感。

推动侨智侨力更好服务中心工作。拓展“新侨”工作。成立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市欧美同学会和市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协会,团结凝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海归群体。拓展海外联系的新载体与新方法,提升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力。指导侨界民间组织发起并成功举办三届“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第三届“侨交会”,与侨界民间组织合作建立以深圳为总部的国际民间交流中心平台,共建立50家海外中心,搭建海内外华人华侨联络的新载体,探索侨界服务“一带一路”新模式。整合海外侨务资源,形成海外侨团的“深圳力量”。

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新机制。推进“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按照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在全市10个区(新区)确定了12个实践创新基地。推动市新阶联(2012年成立)完善组织架构,更好发挥专委会联络不同群体的优势,推动福田、罗湖等五个区成立区级新阶联。2020年拟推动所有区、新区成立新阶联。市委统战部在全市组织开展“鹏城新力”活动,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与相应活动,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效组织起来,为深圳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针对党外代表人士出现的“断层”问题,市委统战部在发现、培养、选拔、使用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形成长效机制,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梯队化”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对全市61个单位650名党外正科级以上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查,进一步充实党外干部梯队资源基础数据库。加强教育培养锻炼。制定深圳市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启动党外干部培养锻炼计划,为党外干部提供多岗位锻炼、多层次历练的平台。全面落实政治安排。八个民主党派市委会主委中已安排六人进入市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市人大代表中党外代表人士约占总数的35.2%,常委约占总数的25%;市政协委员中党外代表人士约占总数的60%,常委约占总数的65%,副主席占总数的50%,均按照要求落实了党外代表人士安排比例。加大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力度。市政府工作部门中,共配备八名党外领导干部,其中两名担任行政正职。此外,还有五名党外干部担任市直单位及高校行政正职。党外干部在政府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区级政府的配备均符合中央要求。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深圳统战工作走在最前列、更好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圳提出的更高要求,深圳统战工作亟需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做到先行示范。

打造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精彩样板。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的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统战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指挥有力、高效运转,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为全国、全省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议全局和议专项双层架构的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统战工作主体责任,着力破解筑一战线各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在建立健全横向沟通协调、纵向上下联动机制上争取更多突破,进一步巩固各级党组织共同做好统战工作的局面。创新统战工作平台,为各级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提供平台指引。持续推进工作规范化、手段信息化、教育培训常态化、检査考核精准化、联系服务人性化的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大统战工作格局科学运作、持续发挥作用。

打造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巨大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设高素质民主党派干部队伍,选拔使用社会影响力大、专业成就突出的优秀民主党派专业人士,加强民主党派人才队伍力量。支持有条件的行政区设立民主党派区级委员会,支持民主党派规范区级组织发展,更好加强管理、做好服务工作,更好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市委会机关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增加力量,更好服务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和履行职能。加强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建设,配强工作力量,更好满足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思想引导、培养人才的需要。

创建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模范城市。加大力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大力促进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展现多元多彩民族文化,享受均等化社会公共服务。消除个别少数民族群众在深圳租房、就业、落户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歧视现象。加强基层民族宗教工作力量,加大基层民宗干部培训力度;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巡査、发现、报告、监控”作用,坚决防范打击境外宗教渗透和非法宗教活动,稳要处置涉民宗矛盾纠纷,提请中央或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公开发布的互联网宗教事务、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办法,为管理提供政策依据。研究部署民族宗教领域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AI、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进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信息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宗教界交流交往,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形成“深圳实践”的先行示范成果。

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示范城市。扎实推进商会改革,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会标杆。依托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商会改革和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市工商联加强对商协会的服务和指导;完善党委政府与商协会组织的联系机制,探索将部分重点商协会组织纳入各级领导挂点服务企业目录;积极发挥商协会“预警器”“推进器”的作用,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增强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切实提升思想引领工作实效,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化工商联直接联系服务企业机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落实党政干部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谈心交心制度,扎实推进综合评价工作。聚焦企业需求,精准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民营企业召开专项工作协调会、政策宣贯会,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深入民营企业开展专项调研,及时反映、协调解决民营企业现实困难和企业家合理诉求,研究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深圳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对口广西河池、百色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河源、汕尾等精准扶贫工作。

打造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高地。建立党外知识分子人才智库,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优势,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献计出力。以市、区、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联合会为平台,做好凝心汇智工作;探索共建广东省党外知识分子活动基地,共同打造全省高端人才集聚地,形成举全省党外知识分子的智慧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格局。依托“鹏城新力”体系和各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大力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争取中央或省支持,在市、区两级政协增设“新的社会阶层”界别,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加强和深化同粤港澳专业人士的交流合作,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人心融合的城市范例。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同胞的乡情联谊工作。争取中央或省在政策上支持港澳爱国同乡社团在深注册设立代表机构;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由社会力量为港澳爱国同乡社团在深开展乡情联谊工作提供专业服务,让港澳同胞通过深圳这个基地和窗口认识国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港澳青年思想引领的新方式。研究开发居港乡亲社团的线上社交平台,探索信息化时代居港乡亲社团建设的新路径。创新对青年的思想引领方式,打造新媒体平合,开展“港式港味”的宣传推介,以港澳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香港青少年在深圳实地考察体验与香港有差异化和比较优势的时尚文化,通过领略内地新时代的新面貌,培育新一代的新乡情。为港澳青年在深发展提供更好支持。制定便利港澳居民特别是港澳青年在深发展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支持和服务港澳青年来深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支持港澳青年来深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持。高质量建设十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开展香港青年深圳创业服务计划,帮助和引导更多港澳青年来深创新创业。为港澳代表人士参与先行示范区建设创造更好条件。搭建不同界别、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参政议政平合,提请中央或省提高市、区政协港澳委员的安排比例,支持港澳代表人士参与深圳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创建“以侨为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典范。打造覆盖全球五大洲的海外新型社团网络,整合海外新老侨社团侨领资源力量,建立关系紧密型、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的新型海外社团联系网络,引导海外侨胞大团结大联合。以新型海外社团为桥梁,建设“国际深圳社团大会”等平合,“以侨为桥”,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在信息、市场、联络沟通等方面的优勢,为企业提供营商资讯、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深圳企业走出去,协助海外技术和人才引进来,促进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加强自下而上的民间外交,实现与他国民众间的增信释疑。树立侨务经科服务中心工作典范。加强侨界智库建设,举办形式多样、不同类别的活动,支持侨界人士以咨询指导、讲学交流、论坛峰会等形式为经济科技工作建言献策。支持办好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及海外展等侨务经科品牌活动,动员引导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全方位服务海外(海归)高端人才工作体系。建成辐射面广、智力密集高端的留学归国人员组织体系。扶持各类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平合,举办海归创业大会等活动,全链条服务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研究进一步便利华侨回国定居的有关政策,加强海外人才引进协调机制建设,推动解决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等问题。深化“智荟深圳”等系列活动,发掘和引荐富有创新能力的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

猜你喜欢

统战部民主党派市委
我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特点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省委统战部第十三党支部争先举措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同声遂相应 同心自相知——忆与民主党派同志在合作共事中结下的深情厚谊
毕节市委离退局学习贯彻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
都匀市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