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比较研究

2020-01-09宋宝香

关键词:中药材中医药小镇

田 娟, 高 山, 宋宝香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翰林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遴选推出一批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展示、体验、传播于一身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等,都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作出了规划部署,鼓励中医药企业开发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文化小镇。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浙江、安徽、云南、河南等省也相继出台了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的相关政策。各地的中医药特色小镇也相继涌现。

目前关于特色小镇比较方面的研究:一是特色小镇建设国际经验比较[1,2]、特色小镇国内与国外建设经验的比较[3]、国内其他城市特色小镇建设与浙江特色小镇的比较等等;二是不同产业特色小镇之间比较研究,如余茜等[4]、马文博等[5]分别对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及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发展模式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而研究中医药特色小镇的文献尚少,主要以个案分析为主,如包舒恬等[6]、张慧[7]、李静等[8]、何莽[9]以磐安江南药镇、河南省豫西百草园、泰州大泗中药养生小镇等为例,分析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小镇建设的具体措施。不同发展条件、不同区位优势衍生出不同类型的中医药特色小镇。本文拟从小镇类型、特色产业、建设模式、运营思路、资金来源、产业融合、保障措施等对我国中医药特色小镇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中医药特色小镇的培育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一、 我国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各地中医药道地药材资源和中医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再加之山水休闲旅游业态的开发,我国中医药特色小镇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中医药特色小镇适合在道地药材产区培育,如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浙药,产于贵州、云南、四川的贵药、云药、川药等。目前以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为主的中医药特色小镇已有7个,其中浙江省已建有2个(见表1)。此外,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中医药养生、旅游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喜爱,老百姓对中医治未病和疾病康复的需求越来越旺,以中医药健康养生为主的中医药特色小镇已有14个,其中浙江、江苏和河北均有2个。总的来说,中医药特色小镇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浙江,其次是江苏、河北、安徽和湖南。这与特色小镇的发展源头以及中医药资源优势也是有关联的。

表1 我国中医药特色小镇一览表(部分)

如今各地中医药小镇的数量不断增加,围绕中药材产业、健康养生领域的项目众多,政府均借此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难免会出现同质化、一味模仿的现象,导致千镇一面、内容单一,最终以失败告终。小镇建设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特色优势,三产的融合度不高,例如现有旅游体系对中药特色和养生药镇功能体现不足,中药材市场对游客吸引力不足等;二是建设资金跟不上,运营能力落后,中医药人才匮乏,缺少智力支撑;三是配套设施落后,交通不方便,游览体验差。

二、 两类典型中医药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根据上文对我国中医药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的了解,本文重点分析两类典型中医药特色小镇,即中药材特色小镇和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其中,中药材特色小镇是指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所形成的特色小镇。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是指以“健康”为特色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借助于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文化基础,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较好生态环境的特色小镇[7]。考虑到特色小镇的发源地是浙江,且浙江中医药特色小镇的数量最多,磐安药镇和桐庐健康小镇都是浙江首批特色小镇,且磐安药镇2016、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小镇,故选取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一) 磐安江南药镇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创建于2015年,是浙江省唯一以中药材产业为依托的首批特色小镇。磐安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中药“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等5味道地药材更盛产于此。“浙八味”药材市场,是华东和浙江的中药材主要集散地,药材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自2015—2018年,该市场年交易额由15.5亿元增至20亿元,药农户均收入5.4万元,相比之前增加了2.1万元。目前小镇已设有科技信息区、中医药文化展示区、中药材交易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大区域,涵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市场商贸流通等7大类项目。小镇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以“江南药镇”建设为平台,从资源优势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转变、从中药材种植业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特色小镇。2018年12月,该镇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游客人数突破67.1万人。此外,中药材种植加工、旅游养生、健康服务等多产业融合,逐步形成大健康产业一体化发展。据估计,至2018年底,磐安大健康产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

(二) 桐庐健康小镇

桐庐健康小镇创建于2015年,是浙江省最早一个从事健康产业的特色小镇。小镇紧邻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桐庐县城无缝对接,是桐庐富春山健康城的核心区块。三面环山、一面临着富春江;富春江、分水江穿境而过,瑶琳仙境、桐庐山、严子陵钓台等景点资源丰富。整个区域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超过80%,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35 μg/m3。小镇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历史悠久的“桐君”国药文化以及现有的健康产业基础,围绕健康养生、生命科学、中医药保健、体育旅游休闲四大特色产业,以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健康旅游、健康管理等项目为载体,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健康服务业集聚区[10]。小镇2015—2017年,固定资产投入由11.11亿元增至70亿元,累计产出50亿元,税收由0.97亿元增至6.8亿元,旅游人数由90万人次增至180万人次。2018年,该镇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三、 两类典型中医药特色小镇比较分析

两类典型中医药特色小镇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都是以先天的资源优势作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基础。二是小镇建设上都凸显出中医药文化元素,如中医馆、药材展览馆、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材交易博览会等。三是都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在中医药小镇建设之初,多部门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四是都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小镇布局、提供财税政策扶持等,而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又离不开政府、投资方和企业自身的互助合作。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小镇类型、特色产业、建设模式、运营思路、资金来源、产业融合、保障措施等方面,具体见表2。

表2 两类典型中医药特色小镇对比分析

从特色产业上来看,前者以中药材产业为主,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打造中药产业全产业链;后者以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主要侧重于健康服务业。从建设模式上来看,前者是基于特色产业的建设模式,以中药材产业为小镇建设的基础,后者是基于特色资源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桐君国药文化。从运营思路上来看,前者以“互联网+校企合作+药材基地+工厂+店铺+商贸公司”的形式,实现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服务,后者围绕健康服务产业,利用“互联网+旅游+养生”的平台化运作,打造集健康、养生养老、旅游、度假等为一体的健康小镇。从资金来源上来看,前者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大型企业、个人投入为辅;后者则侧重于企业投入,外加社会资本注入。

从产业融合上来看,前者属于延伸型融合,在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与售后服务全产业链向旅游业等其他产业延伸。比如,中药材种植环节,可通过生态农业观赏、药材采摘等方式,吸引游客观赏游玩。加工环节,可以开放加工厂房,让游客走进生产车间,亲眼目睹中药材产品的加工过程,并产生现场消费。在销售与售后服务环节,利用旅游业对道地药材产地及相关文化宣传,扩大中药材市场竞争力[11]。后者属于重组型融合,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医药文化优势,依托良好的旅游等第三产业基础,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将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形成兼具二者价值特点的新产品或新业态,如中药养生度假村、药膳农家乐、中药医疗(美容)旅游、中药生态观光节等,实现两个产业在产品和市场上的融合。从保障措施上来看,两者均给予财政补助、人才政策等,除此之外,前者还会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制定道地中药材标准等。

四、 我国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

(一) 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精准定位

按照“三产融合”的整体思路,即一、二、三产业融合,“三位一体”,即产业、文化、旅游形成一体化运营,通过建设中医药产业小镇、推动中医药养生之旅、做大健康产业营销宣传,形成中医药产业+文化+养生+旅游相互融合的发展特色。

通过中药材种植和交易,打造一批中药材深加工高科技企业,建立具备电子商务和现代仓储物流体系为特征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发展中医药文化特色游、养生游,打造一批中药题材的药膳农家乐、精品民俗、酒店、中药养生康美村等,推动中医药资源有效融入旅游产业发展。此外,以中医药相关衍生品为延伸方向,拓宽中医药产品服务领域,如“中医药+母婴护理”“药乡月嫂”“中医药+特色调理治未病”等。

(二) 加大投融资力度与财税政策扶持,解决资金困难

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为主,政府财税政策支持为辅。政府牵头,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中医药小镇建设,既可减轻财政压力,又能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充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作用,促进多元化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此外,对于符合条件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等,政府应贯彻落实税收优惠等政策;对落户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的项目以及围绕中药产业创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应提供财政补贴和相应资助。

(三) 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提供人才支持

加强中药高层次和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开展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人员和基层中药材生产、流通、炮制从业人员培训,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药资源保护、种植养殖、加工、鉴定技术和信息服务队伍。鼓励高等院校设立健康管理等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专业,开设中医养生保健课程;对接相关院校探索中医药旅游管理、中医药跨境电商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中医药行业提供人才储备。此外,可与相关职业学校联合培养具备中医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营养师、健康管理师、按摩师等,也可联合地方人社部门,对小镇内的当地人开展职业培训,解决其就业问题,使其加入到小镇的建设中来。

(四) 运用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打造智慧小镇

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药大数据的应用工作。引入中药材天地网、药通网等中药材中介企业,在打造“互联网+道地药材”专业化服务平台、中药材信息化发展、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开展线上交易,实现本地药材价格与全国信息的实时互通,提升中药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此外,探索发展中医药电子商务,尤其是中医药跨境电商,实现中医药品类出口的增长,赢得境外消费者的消费好评,打造中医药国际品牌。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提高境外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带动境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拓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以“产城人文景”融合为理念,按照“三生融合”,即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必备的要求,将中药材元素、中医药文化融合到小镇建设中,建设“中药名镇”。目前小镇的开发建设仍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包括道路、厕所、停车场等硬件基础建设和标识系统、景观等软性基础建设,同时向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领域拓展,促进群众生活质量、身体素质和幸福指数提升,使其更好地发展中药产业。除保留当地的生态风貌、延续当地人的居住和生活外,小镇建设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做到融入、融合、彼此适应。除政府和企业外,小镇开发也应邀请当地人参与规划、参与建设、分享成果,使当地人、企业、社区三位一体,形成小镇建设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猜你喜欢

中药材中医药小镇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熊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