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楼”贫困户幸福感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榆中县异地扶贫搬迁贫困户调研
2020-01-09谢保鹏苏明明庞学珺
周 欢, 陈 英 , 谢保鹏, 苏明明, 庞学珺
(甘肃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实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现精准脱贫,注意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精准脱贫,展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近年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略在全国各地进展得如火如荼,旅游扶贫[1]、生态扶贫[2]、产业扶贫、土地整治减贫[3]、土地流转减贫[4]等脱贫战略在政府主导型和农户自发型双向机制结合下产生瞩目的脱贫绩效。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是精准扶贫战略的最后一道关卡,其主要针对贫困偏远山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农户由于家庭弱性条件仅靠已有之力和有限的耕地确实无法摆脱现实贫困。在目前国家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战略背景下,贫困山区农户得到政府和国家特别关照,集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楼”,摆脱当前贫困现状。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如何实现贫困农户可持续脱贫是当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致力解决的民生问题,如若解决不好,将会转变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进而影响社会秩序稳定,增加社会经济压力。
以往关于农户幸福感的研究文献中,城郊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满意度与幸福感的研究居多[5-7],由于异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上楼”是最新精准扶贫政策导向,所以研究其农户“上楼”后幸福感的文献微乎其微,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城后其经济收入、生活质量、精神状态是否能够快速融入于高速发展的城市环境,家庭自身弱性条件、失地隐患与精神压力对“上楼”贫困户的幸福感影响不容小觑。鉴于此,本文以甘肃省榆中县异地扶贫搬迁“上楼”贫困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定量测度贫困农户“上楼”后的幸福感水平,针对贫困户“上楼”后的意愿诉求、生活保障、未来期许做有序规划,不仅要保证贫困户实现当下脱贫,更要保障贫困农户永久脱贫,而且要遏制或预防返贫现象萌生。精准扶贫不仅是当下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未来达到可持续脱贫战略的终极目标。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在多个变量中选取几个显著影响因变量的公共因子,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影响因变量的主要因素[8]。已有关于农户幸福感影响因素测度方法中,学者们结合调研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有序Logit模型、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显著差异化方法分析各因子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5,9-11]。纵观以往研究幸福感文献,应用相关定量方法测度农户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考虑的内容更为全面,其结论更具参考价值,有针对性地分析影响农户幸福感的主导因素,进而有的放矢地提高农户整体幸福感水平。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调查问卷中常见的李克特(Likert scale)五级赋分量表法从1 ~ 5对各指标赋值,对比农户“上楼”前后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变化状态,将满意度问题,如社会保障、政策认同等依次设计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将农户“上楼”前后变化如生活质量、经济收入等问题依次设计为“降低很多、降低、一般、提高、提高很多”,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定量测度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楼”后幸福感指数,评价农户“上楼”后幸福感程度,并分析影响农户幸福感因素。
1. 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为了便于变量比较,消除由于观测量纲的差异和数量级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将样本观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
设有 p 个指标变量 X1,X2,X3,···, XP,现将每个原有变量用 m(m<p)个因子 F1,F2,F3,···,Fm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标准化后的公共因子,他们相互独立且不可观测,则因子模型为:
其矩阵模型可以表示为:
F称为公共因子,ε为特殊因子,矩阵A为因子载荷矩阵,A中的各个元素aij为因子载荷。
共同度对各个变量的方差有解释作用,几乎考虑了所有公因子的联合作用,因此通常采用因子载荷作为定权的依据。
权重计算公式为:
其中,β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为因子分析中的共同度。
2. “上楼”贫困户幸福感指标选取
幸福感是指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及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满足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统一。幸福感不仅包含了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生活环境,也包括了人们生活过程中,精神领域的满足程度、自我价值的实现、人际关系的感触以及心理状态的满足等[9]。
在精准扶贫政策和城镇化发展双向驱动下,本文主要从农户的物质和精神层面来综合反映农户“上楼”后的幸福感,异地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幸福感主要指农户失去原有农村宅基地并“上楼”后所处的生活状况、经济因素、身心健康、社会认同、个人价值以及精神压力的直观表征,幸福感可以通过构建指标来测量其幸福指数,并根据评价范围来反映农户“上楼”后真实幸福感水平。鉴于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的一级指标为农户幸福感,二级指标物质需求层面下设有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经济收入、消费支出等三级指标;精神期望层面的三级指标包括生活负担、就业压力、政策认同、邻里关系等。具体指标见表1。
3. 幸福感指数测算方法与评价
(1)“上楼”贫困户幸福感指数测算
已有研究文献关于幸福感指数常用的测算方法[12-14],见表 2。
本文借鉴已有学者采用的合成指数法[12-13],来测算农户最终幸福感指数,合成法计算幸福指数首先应用极大值标准化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对各因子赋权,最后综合计算得分。
(2)因子得分
在因子模型中,求因子得分是用回归的思想,假设公共因子F是由变量X表示的线性组合为:
其中βj1称为因子得分系数。
鉴于以上因子得分公式运算思想,本文中农户幸福感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为农户幸福感指数,βi为幸福感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Xi为幸福感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
(3)幸福感评价
为了便于计算,文中将最后综合因子得分百分化处理,因此应用权重赋值法将评价农户幸福感指数(F)的最终值定义在 0~100之间,当10<F≤20时,农户处于非常不幸福水平;当20<F≤40时,农户处于不幸福水平;当40<F≤60时,农户处于一般幸福水平;当60<F≤80时,农户处于幸福水平;当80<F≤100时,农户处于非常幸福水平。
(二) 数据来源
调研成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榆中县各山区扶贫搬迁到县城幸福家园小区的贫困农户进行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去除填写无效问卷,总计有效样本数量494份,有效样本率达98.8%以上,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上楼”后农户个人和家庭基本信息、生活状况、精神压力以及农户期望等方面。采用SPSS24.0对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处理,检验其效度和信度,得到问卷的KMO统计量为 0.793>0.7,Barlett球形检验 P = 0.000<0.05,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各变量间偏相关性较强,故样本数据适合因子分析[15],因此由问卷数据得出的后期结果和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见表3。
表1 “上楼”农户幸福感指标
表2 幸福感指数测算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幸福感指标权重确定
应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上楼”贫困户幸福感评价各项指标权重,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4 幸福感评价指标权重
(二) 因子模型适宜性检验
在因子分析前,首先利用SPSS24.0软件对选取的19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会直接影响KMO值和Barlett球形检验,进而说明是否适宜做因子分析。鉴于指标较多,相关性分析矩阵较大,本文不在此罗列相关矩阵,从已得出的结果可知,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的P值均小于0.4,说明各指标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16],并且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表5)也表明所选取的指标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5 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
(三) 提取公因子
根据特征值>1且累积解释总方差≥80%的原则来确定公因子个数,由图1可以看出,前4个因子变化趋势陡峭,后面15个因子变化趋势平缓;从表6也可以得出,前4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0.439%。据此,可认为这四个主成分解释了影响贫困户“上楼”后幸福感水平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可将19个因子归纳为4个主因子进行分析(表7)。
表6 总方差解释
由表7可知,第一公因子F1涉及农户的健康状况、消费支出、经济收入、就业情况等,所以概括本因子为健康经济因子;第二公因子F2主要与农户生活负担、就业压力等心理状态有关,因此将该公因子概括为心理诉求因子;第三公因子F3主要与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城市融入等有关,因此可以将该公因子命名为社会融入因子;第四公因子F4主要与社会保障满意度和政府帮扶行为有关,因此将该公因子命名为政策满意因子。运用因子分析降维的思想,最终将原有19个相关性较强的因子划分为健康经济、心理诉求、社会融入以及政策满意四个因子,并通过回归分析测度不同因子对贫困户上楼后幸福感的影响。
(四) 因子得分结果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价农户“上楼”后幸福感水平状况,因此需要计算农户幸福感综合得分F,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据此,由表7和表8得出贫困户“上楼”后综合幸福感指数模型为:
式(6)中,F表示贫困户“上楼”后幸福感指数,F1、F2、F3、F4分别表示 4个主因子得分,式中F值越高,表明贫困户“上楼”后幸福感越强。
经SPSS软件计算,F=46.95,对照幸福感评价标准,可以发现“上楼”贫困户整体幸福感水平不高,处于一般幸福偏低状态,并没有达到精准扶贫政策下异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所预想的理想幸福,统计分析结果也显示幸福感指数在80分以上的人数占18.5%,60分到80分15.3%,40分到60分占28.2%,20到40分占20.4%,20分以下占17.6%。由此可见,贫困户“上楼”后与“上楼”前相比幸福感水平并没有提高太多,整体幸福感指数呈正态分布状态,大部分农户集中于一般幸福水平。
三、 “上楼”贫困户幸福感不高的原因分析
由表9可知,除了邻里关系和家庭和睦对“上楼”贫困户幸福感影响不显著,其他指标与幸福感呈显著相关。其中家庭收入与家庭务工人数以及就业情况与农户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家庭经济收入对“上楼”贫困户的幸福感影响较大,经济收入越高,农户幸福感越强,这也充分映证了在调研期间,贫困户“上楼”后经济收入整体不高,58.57%的农户家庭年收入小于5 000元,主要经济来源于目前享受的低保收入,并且有72.49%的贫困户认为“上楼”后经济收入降低了;就业情况是直接影响家庭经济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竟有70.46%的贫困户“上楼”后处于无业或待业状态,在农户诉求中67.49%的农户认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由表9中也可以看出消费支出与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消费支出越高,农户幸福感越弱,76.43%的贫困户认为相比农村“上楼”后消费支出增加了很多,并且52.86%的农户认为“上楼”后生活质量下降了,究其原因,相比农村自给自足,消费支出低的优势,“上楼”后生活支出、物业支出等支出方式的多向化对无业的贫困户来说是面临的最大困境,支出大于收入,生活质量自然下降。健康状态与农户幸福感呈显著正向相关,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身体状况越好,农户幸福感越强,由于异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7.9%的是残疾人员,46.27%的农户身体状况很差,因此,健康状况是影响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7 因子分析结果
表8 因子得分矩阵
表9 幸福感与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在农户精神层面(表9),生活负担、就业压力与失地隐患都与贫困户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农户“上楼”后承受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农户心理压力越小,精神状态越好,农户幸福感越强。“上楼”贫困户中有77.14%的认为“上楼”后生活负担加重了,55.71%的“上楼”贫困户失地隐患加重,很担心将来会失去农村的耕地,既无法在城市立足,又失去农村的土地,心理压力对“上楼”贫困户幸福感影响之大可以预见。其次,社会保障和有无社保与农户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保障和低保政策是贫困户生活保障的最低红线,说明在贫困户“上楼”后,对生活保障的期望度提高了,因此未来要加强完善“上楼”贫困户的社会保障制度,要更加保障好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预防返贫现象萌生。
四、 “上楼”贫困户幸福感提升路径
(一)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户就业率
贫困户“上楼”后尽管生活环境较之农村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城市的高消费生活以及低就业率是遏制农户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原因,贫困户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等自身弱性条件限制了他们在城市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收入来源的单一化和消费支出的多向性影响了农户幸福感水平,在全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紧锣密鼓地驱动下,结合农户期望和诉求,目前首要解决的是“上楼”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解决农户面临的就业难题,增加“上楼”贫困户的经济收入,进而提升农户幸福感。
(二) 切实关注农户身心健康,了解农户期望诉求
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是精准扶贫战略的最后关卡,前期建设投资巨大,并寄托了莫大的脱贫期望;在实践中,不仅要把脱贫的前期工作做好,更要重视后期脱贫工作的长足发展,集中安置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便于政府多方面的管理和关照。因此,政府应多回访贫困农户,关注“上楼”农户的身心健康,全面了解农户的所思所忧所盼。
(三) 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扩宽经济收入来源渠道
在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背景下,农地流转已普遍存在,贫困农户“上楼”后由于离原有承包地路程较远,自身没有能力耕种导致土地闲置撂荒的,政府应该鼓励农户将闲置土地流转以获得经济收入,多方鼓励农户扩宽收入来源渠道,保障贫困农户“上楼”后的生活质量,提升贫困户“上楼”后幸福感水平。
五、 结论
本文从物质和精神层面选取19个指标来定量测度贫困户“上楼”后幸福感指数,应用因子分析法将19个因子最终概括为健康经济、心理诉求、社会融入和政策满意四个主因子,并对“上楼”贫困户幸福感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上楼”贫困户整体幸福感不高,幸福感指数F=46.95,处于一般幸福水平,在异地扶贫搬迁政策背景下,与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所预想的理想幸福还有一定差距。
(2)健康经济因子占43.2%,心理诉求因子占22.9%,社会融入因子占17.3%,政策满意因子占16.6%,可看出健康经济因子对“上楼”贫困户幸福感的解释力度最大,心理诉求因子次之,社会融入因子和政策满意度因子影响农户幸福感的力度较小。
(3)“上楼”贫困户幸福感不高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上楼”后农户的家庭收入与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消费支出与农户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心理承受压力与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物质需求层面影响贫困户“上楼”后幸福感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在精神期望层面影响其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就业压力、失地隐患等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