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聚合支付平台输出金融科技能力
2020-01-08袁成凤
袁成凤
早期二维码支付犹如一股春风吹进大街小巷,收款二维码处处可见。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借助其平台优势,让移动支付快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从银联到微信、支付宝,再到京东、百度等后起之秀,纷纷推出各自的移动支付产品,一时间移动支付市场百家争鸣,不同类型的收款二维码遍布商户收银台,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便也接踵而至:众多二维码,让消费者选择困难;商户收了钱,也不清楚从哪个平台结算,出现多头多边对账,收银端口太多的痛点让商家和用户嗟叹。此情此景与当年商户收银台布满POS机遥相呼应,直到银联的出现,才实现联网通用。现在相似问题再现,POS机变成了二维码,从“一柜多机”到“一柜多码”,移动支付市场呈高度碎片化。为了解决纷繁复杂的二维码给商户和消费者带来的不便,“聚合支付”应运而生。可圈可点的是,银联聚合支付平台,聚合了二维码支付市场,从一个侧面折射了银联输出金融科技的能力。
聚合画像
聚合支付的概念。聚合支付,也称为“第四方支付”,是一种将中国银联、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接口融合起来的支付方式。聚合系统在商户端将各大收银平台的二维码整合在一起,提供统一收银服务的支付管理系统,为商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统一对账、技术对接、差错处理、金融+、会员账户管理、运行维护、终端提供与维护等服务内容,以此减少商户接入、维护支付结算服务时面临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户支付结算系统运行效率,并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務费用。而商户只需一次对接就可以统一接入包括银联、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大大提高消费者和商户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于是衍生出大量聚合支付服务商。聚合支付服务商是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提供商户拓展、支付渠道整合、技术对接、系统运维、集合对账等服务的机构,如Ping++、收钱吧、云付等服务商。
现状和发展。目前聚合支付市场上,有大大小小数百家机构在相互竞争。聚合支付服务商深耕市场已久,通过收单服务,赚取交易服务佣金。目前,通过银联、微信、支付宝通道的聚合支付交易总额实现了数百倍增长,聚合支付服务商除却获取最基础佣金费率外,也可以通过不断叠加的ToB增值服务获取衍生收入。
商业银行方面,其早期通过手机端向C端发力,试图进入高频的日常支付环节与互联网巨头抗衡。但是,自2017年开始,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发展自身聚合支付服务,在B端显露出自身独到的金融服务优势,甚至有赶超头部聚合支付企业的趋势。商业银行通过聚合支付整体方案,可以为商户提供服务,进而引导商户使用其银行的金融信贷服务,对个人用户同样可以提供个人信贷、信用卡等服务引流,如发展势猛的工商银行“e支付2.0”、农业银行“e管家”、建设银行“龙e付”等。
非银行支付机构方面,自2018年开始,阿里巴巴、微信、京东等为能掌控商户和消费者间的重要数据资源,也分别投资或收购聚合支付企业,聚合支付行业进入红海市场。以微信为例,其通过C端市场优势倒逼B端改造,并通过一系列合作计划与聚合服务商深度融合,为商户提供各类聚合特色业务,通过帮助商户建设“支付+”运营体系打造完整的运营闭环,让商家实现从线上到线下服务的融合,提高商家服务融合质量、运营水平,提升用户满意度,从而增强微信支付与B端商户间的黏性。
银联方面,“断直连”政策落地后,区域性银行、村镇银行、全国性银行的二级分支机构因没有系统而实现不了条码支付。基于市场需求的存在,银联承建条码前置平台(ATQ)给这些机构提供合规的条码通道,为区域性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提供优质的条码服务,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断直连”, 输出银联的金融科技能力。
银联聚合支付平台至少能做五件事
银联承建银联聚合支付平台具备五大特点,换言之,它至少能做五件事。
一是严格遵循“四方模式”。收单侧,由收单机构负责商户的拓展、管理、清算业务,服务商仅作为专业化服务方,接受收单机构管理,为收单机构在商户处提供银联二维码受理专业化服务,安全合规,并且延续了银联传统直连服务,合作机构无需承担额外的成本。
二是规避“二清”风险。目前,市场上的聚合业务没有明显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若发力不当会引发“二清”风险。所谓“二清”,指的是没有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牌照,没有获得支付业务授权的单位或个人,在持牌支付机构的支持下借用其通道能力从事支付和资金清算业务。聚合支付服务商,属于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信息服务中介,不得参与资金流转、清算、风控等业务处理。银联在与服务商合作过程中,应警惕此情况发生,避免商户资金损失。另外,在支付过程中,银联也加大了对消费者的账户信息、交易流水、手机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的加密处理机制,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传输。
三是为服务商、商户提供单点接入功能。平台提供联机交易、商户管理、资金清算等全流程服务,展业无须对接银联其他平台,也无须关注条码支付前置平台同银联其他平台关系,简化展业复杂度。
四是支持多种清算方式。平台可供收单机构选择,满足机构多样化需求。如,清算文件可选是否合并,入账方式可选收单行入账或是银联代理入账。
五是提供各种辅助清结算功能。平台除了做好聚合基础支付功能外,还为商户提供各种辅助清结算功能,如清算、对账、营销需求。另外,可增加广告投放、综合营销、会员CRM等为商户青睐的增值服务。除此之外,也可联合银联大数据平台、MCS个性化营销系统为商户提供用户画像和用户行为分析,为商户运营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撑。
目前,银联聚合平台已支持接入多家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和商户等。
银联聚合平台于2018年8月技术上线,当年9月实现业务上线,截至2019年11月末,已接入全国性银行20多家、区域性银行60多家、非银行支付机构60多家及外包机构200多家。其中,接入收单机构140多家。
站在银联聚合支付平台面前继续往前看
银联作为银行卡组织,不能只是发挥产业各方的核心枢纽作用,更要下沉市场、走向市场一线,研究支付产品和服务的变化,服务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核心合作伙伴,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完善聚合业务运营流程。在流量见顶、市场渐趋饱和的态势下,移动支付固然还有相当广阔的下沉空间,银联聚合支付平台应增强对小微企业的触达能力。目前,大量小微商户端只能通过申请码牌来满足收款的需求而并不具备线上运营的能力,如何突破重围给商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高的运营效率是银联聚合支付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聚合服务商深度融合。银联不应只是做接口标准,更应完善开放平台接口,在风险保障的前提下,应考虑从技术上与聚合服务商深度融入,共同提供更个性、更灵活的商户服务体验。从市场角度看,也可与服务商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效仿微信不断完善服务商的制度,通过提供稳定、长期的激励政策,培养优质服务商,提供有效的商户拓展、维护合作,让其主动成为银联聚合支付业务的助推者。
加速移动支付市场下沉。一是场景下沉,随着二维码、NFC、云POS智能终端等移动技术的普及,移动支付将会向更加多元化跨进。无论是公用缴费,还是交通出行,抑或是社区服务,都是聚合支付的潜在市场。结合社交功能,聚合支付的场景服务将更加普及和便捷。二是区域渗透,在三、四线城市,县级市场,农村市场,移动支付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支付品类单一、服务匮乏,正待深度开发来满足日益增長的商户需求。聚合支付的下沉势在必行,不同于一、二线城市激烈的红海竞争格局,低成本优势将成为聚合支付下沉县乡、开辟产业的蓝海。银联不能放弃这部分市场,加快加大与区域性银行的合作推动下沉速度,因为区域性银行一般在乡镇和农村等下沉市场上拥有地域和人力上的绝对优势,但区域性银行在产品上存在一定的弱势,要充分利用区域性银行的特征,将聚合支付产品输出,并结合区域性银行网点优势,加快聚合支付向偏远及农村地区延伸。
做强做大系统支撑。确保收付款的交易速度、商家接收交易成功的信息速度及商户的结算速度都能做到最快,确保系统稳定性最优,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和结算要足够精准可靠,这些才是支付行业客户最核心的需求。
总之,对银联而言,在对标市场竞合对象,大力发展C端的同时,还需不断优化技术接入方式,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下沉市场,深耕行业,用心维护聚合业务市场。
作者供职于中国银联金融与民生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