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控教学细节助力初中历史课堂高效

2020-01-08刘鹤

家长·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高效课堂

【摘要】课堂高效一直是教学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影响课堂高效的因素,其中就包括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对教学细节的发现和妥善处置。本文拟就初中历史教学中经常影响到课堂高效的几个教学细节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教学细节;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120-02

Control the Teaching Details to Help the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be Effi‐cient

(Tianjin Nankai Xiangyu School,China)LIU He

【Abstract】Classroom efficiency has always been a key concern of teaching research.In classroom teaching,there are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classroom efficiency,including the discovery and proper handling of teaching details by teacher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This article intends to mak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everal teaching details that often affect classroom efficiency i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Keywords】Teaching details;Classroom;Efficient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学习历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如此重要的历史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普遍不为学生重视,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放松、酣睡甚至誊写其他学科作业的所在。究其原因有二:1.历史学科开卷会考,学生所获成绩和其升学高中并无太大关系。2.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枯燥无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致。2019年,天津市教委发布《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历史学科至此成为中考科目,变得和学生升学高中息息相关。课程地位的改变,相信未来会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在学生重视的前提下,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就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把控几个教学细节,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一、学生上课必须携带课本

学生上课携带课本,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和细节,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学生不带课本的情况,课堂教学对于这样的学生是无法进行和展开的。历史课本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材料,是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历史课堂的重要沟通媒介,课堂上无论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是围绕课本进行的。如果学生上课没有课本,必然对本课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对于教师所讲内容一头雾水,教师和学生无法通过课本形成有效互动,课堂高效无从谈起。另外,天津地区历史学科的中考形式是开卷考试,时间为一个小时,学生可以携带课本进入考场作为主要的参考资料。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从长计议,尽可能地在日常授课中要求学生就所学内容概括的知识点、纲要、延伸在课本上进行勾勒和记录,这样便于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把握和理解,提升课堂效率,更是为未来开卷中考迅速搜寻答案提供概念索引。不帶课本就无从笔记,就近,影响听课质量;及远,妨碍答案搜寻。历史课堂,课本是必须要带的。

针对学生上课不带课本的问题,笔者如此解决:1.要求到位。学期伊始,首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写好名字和班级,并郑重地告知学生上课必须带书。2.检查到位。课前二分钟铃,要求课代表逐一检查学生携带课本的情况。3.教育到位。检查到个别学生未带课本,课后联合班主任对其进行诫勉谈话。4.准备到位。教师平时存放少量课本,以备学生不时之需。坚持一段时间,效果显著。目前为止,笔者课上鲜有学生不带教材上课的情况。

二、“温故”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子曰:“温故而知新。”时常温习过往所学,学生会对学过的内容产生新的理解进而又更好地掌握知识,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好奇和期待,进而产生兴趣。从这个角度,教师需要“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然后可以尝试将“温故”以“输出式学习”的方式融入日常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横纵向以及因果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脉络。

笔者会在正式讲课前拿出5分钟交给学生,由学生暂时充当教师的角色,就上节课的内容或重点进行概括总结,然后组织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人讲解出来,务必使受众听懂。这就是所谓的“费曼学习法”,也就是“输出式学习”,通过向他人清楚地解说某一史实,来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一史实。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三、适时地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历史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和学生有距离感,学生较难接受和理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偷懒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最终出现听课被动,甚至不喜欢上历史课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在于教师对历史内容的讲解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教学语言生硬刻板、枯燥乏味、缺乏跌宕和激情。宏观上不能把控课堂节奏、营造学史氛围;微观上无法生动还原历史真实、引起学生思想波动和情感共鸣,讲者索然,听者无趣,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课不感兴趣,何谈课堂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也就是教学语言的艺术表达对于提升课堂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到历史课堂,富于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特点有许多,诸如真实、扼要、设置悬念等,但有一个表达细节往往基于“师道尊严”被刻意忽视,那就是风趣幽默。殊不知,“趣”说历史才是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调剂。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教师在历史课堂上符合时宜的风趣幽默的教学表达,不但可以凸显个人的教学智慧,提升在学生中的个人魅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并且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课堂效果。

历史课堂上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体现在教师补充的一些有趣的历史细节,体现在将一些恰当的历史内容放在现代语境中,或者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境进行解释和表达,以期让学生身临其境或者感同身受,引发共鸣。

四、抽象历史概念的直观化解释

历史概念是指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一系列的历史概念建构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学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思维,一定程度上就在于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历史概念的通透解释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中生,在具体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历史概念,其中一些抽象复杂、需要一定程度思索的概念,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专业素养和课程设计甄选出来,主动进行指导解惑,而不是主观忽视,选择“淡化”处理。

为此,教师需要精研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契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情水平的史实逻辑和教学语言,对抽象概念进行层次分解,并举例实证,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笔者讲到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结合课程内容,首先对“工业革命”这一历史概念做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定义:生产领域的变革。然后进一步分解:生产领域指工业生产;变革指大量机器被发明和制造出来(可以提问学生)。继续举实例对定义进行延伸:结合多媒体讲解“珍妮机”,之前的纺纱机一次只能纺出1根纱线,哈格里弗斯发明的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8根纱线,改进后更是同时可以纺出80根纱线。说明机器被制造出来主要是为提高生产效率。至此,相信学生对“工业革命”这一概念会有相对直观的认知,对本课其他内容的学习也更容易理解。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历史课堂上长期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予以忽视或者处置不当,势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及时而精准地把控和处置教学细节,会为初中历史课堂锦上添花,于细微处博得学生青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上、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刘鹤(1984.12-),男,汉族,内蒙古包头人,硕士,中教一级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责 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高效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写字大课堂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