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关于陵川县开展敌后抗战的两次指示

2020-01-08靳宏伟

党史文汇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晋东南陵川县特委

靳宏伟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调整战略,确立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重大决策,晋东南地区成为部署这一决策的关键区域之一,毛泽东两次致电朱德、彭德怀,指导晋东南抗战战略布局。这两次电文中都提到陵川,党中央及毛泽东的两次指示成为晋东南地区、陵川县委开展敌后抗战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这里成为太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区域。

第一次指示:在“晋城、陵川、修武地区组织一个支队”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东、南与河南省辉县市、修武县毗邻。因地处太行山深处,地理位置独特,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晋东南抗战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渡黄河开赴晋东南后,1937年11月8日,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传达毛泽东关于创建以太行山脉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史称石拐会议。会后,师部工作团和部分武装分赴晋东南各县发动群众。师长刘伯承对即将出发的工作队员说,晋东南是毛主席亲自选定的“眼”位,一定要尽快把“眼”做起来。同时组建以第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治处主任赵基梅为司令员、以沁县工作团团长涂锡道为政治委员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游击支队(简称赵涂支队、赵支队),挺进位于太行山南部的陵川县平城镇,创立太南抗日根据地。

1938年3月24日,在毛泽东和刘少奇联名给朱德、彭德怀等并各省委关于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游击兵团的指示电文中明确指出:“在晋东南太谷、榆次、平定地区组织一个支队,元氏、赞皇、内邱以西地区组织一个支队,磁县、武安、涉县地区组织一个支队,晋城、陵川、修武地区组织一个支队,阳城、济源、垣曲地区组织一个支队,沁源、安泽地区组织一个支队,翼城、沁水、绛县地区组织一个支队,统由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朱瑞负责。”中共冀豫晋省委随即对晋东南地区党的工作进行了巡视,在巡视总结中提到,如果太南是一个抗日根据地,则晋东南,主要是陵川便是最好的后方,而豫北以辉县为中心,以修武、博爱、武安、林县、安阳、汤阴、淇县为左右翼,则是最优越的前进阵地了。后来,一二九师以教导团和部分连队为骨干,组建5支游击队,在晋中、晋冀、冀豫、晋东、晋东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8年4月25日,晋冀豫军区成立,下辖5个军分区。赵涂支队、道清支队、太行南区游击队合并为第五军分区,亦称太南军分区。涂锡道任第五军分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同时兼任太南地委常委、军事部长。太南地区是我军和日伪、顽军争夺的重要地区。国民党河北民军总指挥部、新编第五军军部以及我党太南地委、第五军分区司令部(赵涂支队司令部)均驻扎陵川县平城镇。这里成为晋东南抗战的重要基地。

早在1937年10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成立冀豫晋省委,统一领导以太行山脉为依托的河北、河南与山西接壤地区的党的工作。11月上旬,长治特委在长治城内莲花池成立,裴孟飞为书记,同时撤销晋城中心县委。1938年2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动用5个师团的兵力,分4路发动了旨在侵占山西南部的“河北勘定作战”。日军第一○八师团苫米地旅团由邯郸沿邯长公路经东阳关向长治西进。在长治失守前,中共冀豫晋省委决定将长治特委机关转移到陵川县平城镇,领导晋东南各县党的工作和抗日对敌斗争。1938年3月,鉴于长治失守后晋东南被白晋路、邯长路分隔为东西两块和河南省委已撤到黄河南岸的情况,冀豫晋省委指示,将长治特委改称为晋豫特委。将豫北11县划归晋豫特委领导。据《太行山抗日斗争大事年表》记载,中共冀豫晋省委于1938年5月实行大特委制度,将晋豫特委(长治特委)改称晋东南特委,9月,中共晋东南特委改称太南特委。1939年1月,晋冀豫区委作出决定,所属特委一律改称地委,太南特委随之改称太南地委,直至1940年初的“太南撤军”。其间,特委机关一直驻在陵川县平城镇三皇阁,裴孟飞任书记,顾大川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赵时真任秘书长,张晔任组织部部长,军事部部长由独立游击支队政委涂锡道兼任。

太南特委原所辖晋东南11县为长治、潞城、高平、陵川、晋城、壶关、平顺、屯留、长子、阳城、沁水。1938年5月晋豫特委在阳城组建后,将所辖晋东南区域调整为6县,即长治、潞城、壶关、平顺、高平、陵川;所辖豫北11县为修武、博爱、武陟、新乡、辉县、获嘉、汲县、林县、汤阴、淇县、安阳。1938年10月,中共太南特委在《关于太南特委工作历史的总检讨》里写道:“特委最初是三个人,但在东阳关失守后的三个月只一个人,直到5月初特委才又充实为三个人。区域上也是经过几次变化,由晋东南11县缩小为6县,到5月初才形成现在包括豫北、晋东南17县范围。”

第二次指示:“须避免在陵川、林县地域再与中央军冲突”

1939年3月,阎锡山在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召开第一战区晋绥军高级军政干部会议,决定取消新军中的政治委员,解除共产党员军权,并令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孙楚率独立第八旅进攻决死队,破坏沁水、阳城、高平、陵川、壶关、长治等7县抗日民主政权,配合国民党军向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进攻。

秋林会议后,阎锡山一面指挥其旧军准备发动武装摩擦,一面派遣特务组织到各地造谣惑众,制造事端。他放弃抗日旗帜,走向积极反共。1939年底至1940年初,当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时,阎锡山认为时机已到,迅速发动震惊全国的十二月事变。

为应对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1940年2月6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命令组建八路军新编第一旅,由韦杰任旅长、唐天际任政委、何柱成任副旅长。辖两个团:第一团由第三四四旅六八八团组成,第二团由晋豫边游击支队(唐支队)组成。为统一太南、豫北的作战指挥,同日八路军第二纵队成立,由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新编第一旅、决死三纵队、独立游击支队、河北民军第四团组成,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兼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总指挥部驻陵川县平城镇秦寨村(今义汉村)。

1940年3月,根据蒋介石密令,国民党朱怀冰和石友三部队由南向北直逼太行山和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反击,发起卫东战役、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巩固了太行抗日根据地,保证了同山东、苏北、皖北、河北平原的联系。

1940年3月15日,毛泽东和王稼祥联名致电朱德、彭德怀,指出:“万万火急!朱彭二同志:蒋卫已下令庞炳勋、范汉杰、刘勘、陈铁各部主力集中于太南周围,并有从陇海路加调六个师渡河讯,请兄等密切注意此事之严重性,考虑对蒋卫作必要让步,避免因此破裂两党团结。请你们考虑让出陵川合涧林县一线的问题。”第二天,毛泽东又致电彭德怀,高屋建瓴地指出:“从大的方面看,须避免在陵川、林县地域再与中央军冲突。如彼进迫,我应北退,如彼再三再四进迫不已,然后我军加以还击,其曲在彼,否则政治上对我甚为不利。”根据这一指示,朱德和卫立煌在晋城举行了“晋城谈判”,划定了与友军的界线。八路军全面北撤,太南地委及晋城境内党的领导机关全部随军北撤,党的活动转入地下。这就是党史上的“太南撤军”。

历史档案证明,抗战时期在陵川开展的敌后抗战活动都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是毛泽东站在中国革命大局的角度亲自布置、明确指示的,不论是长治特委移驻陵川平城,还是赵涂支队挺进、撤离陵川,都是执行毛泽东的指示。陵川两次受到毛泽东的高度关注,充分说明陵川县在晋东南抗战和太南抗日根据地位置的重要性。

(责编 申世杰)

猜你喜欢

晋东南陵川县特委
陵川县蛋鸡养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2016年6月陵川县三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试论晋东南地区方言古语词的训诂学价值
明代晋东南和晋南地区的自然灾害比较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
探寻晋东南早期人类的栖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