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证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边界

2020-01-08许金叶鲁梅静夏凡唐美晨朱鸯鸯

会计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许金叶 鲁梅静 夏凡 唐美晨 朱鸯鸯

【摘 要】 自从会计分离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以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与边界问题一直饱受争议。“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是国内外至今普遍流行着的一种值得商榷的“边界论”观点。与“边界论”观点相差异的是,“本质论”的观点认为,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的会计,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而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会计,反映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文章借鉴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有效性的实证方法,以2007—2013年度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管理会计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提供增量的会计信息;还研究了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线性排列及非线性组合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从而证明了“本质论”的观点。

【关键词】 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信息含量; 本质论; 边界论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01-0014-07

一、引言

自20世纪50年代会计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以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与边界问题一直饱受争议。会计泰斗葛家澍教授睿智地发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性质与边界的重要性,他在2006年出版的《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一书中,撰写《什么是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件引起的思考》[1]一文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究竟什么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和特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葛家澍教授花费大量笔墨讨论了财务会计的性质与边界,然而,在文章最后仍然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讨论的问题,说明10年前这个问题未形成定论,会计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论[2]。

迄今为止,这个争议不仅仍然未得到解决,而且又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一是观念认识的问题,如当前流行着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的观点,甚至有大会计观与大财务观的观点①。二是学科交叉重复的问题[3],如当前许多《成本会计》教材未能区分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成本会计还是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会计。三是错误的信息导致错误决策的问题,如财务会计中应用分摊法计算出来的产品平均成本经常被错误地当作是管理会计中需要的个别产品实际成本,如此一来,就会产生错误的成本决策[4]。

尽管这些问题并未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性质争议的大讨论,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和边界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障碍。财务会计软件已经基本上成熟,管理会计软件却不能够成型,其根源在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不清晰[2]。随着全球物联网信息技术从产业化向规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企业信息化也在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物”不具备人的智能水平,如果未能清晰并准确地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的性质与边界进行区分,“物”是难以对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进行辨别处理的,从而就难以实现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进行智能管控。因此,为了建设与普及基于物联网的会计信息化,就必须清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的性质与边界。

综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与边界问题的解决,不仅事关会计理论的发展,同时也便于企业开展会计实务工作。为辨析当前关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论”观点与“本质论”的观点,借鉴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有效性的实证方法,以2007—2013年度滬深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二、文献评述

Ball et al.[5-6]开创了会计领域市场实证会计的先河,拉开了会计学领域对会计信息含量研究的序幕。随着有效市场理论的发展,对会计信息含量进行实证研究逐渐成为衡量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影响的一个关键切入点,越来越多的学者以此来研究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决策有用性,资本市场会对会计信息做何反应,哪些因素能够影响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等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是衡量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指标[7]。因此本文认为,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性质与边界的实证也可以利用它们的信息含量来检验。

会计信息含量的实证文献主要集中在研究内容与测度方法两个方面的创新[7]。会计信息含量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问题;其次是非盈利公告的会计信息含量的检验,如股利分配、审计意见、社会责任报告等的信息含量;最后,还包括对会计信息含量影响因素的探究。会计信息含量实证研究的主流方法是利用事件研究法通过统计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的短窗口期内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或股票交易量的变化来检验各类会计信息是否具有信息含量。会计信息含量的测度方法主要包括累计非正常报酬率(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Rate,CAR)分析、交易量的异常变化分析、方差分析、盈余反应系数(Earning Reaction Coefficient,ERC)分析等。

总之,除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对会计信息含量进行研究外,相对于具有滞后性的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如EVA指标、公司战略等)对投资者决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却没有出现管理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相关研究。

三、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1.“边界论”与“本质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性质与边界之间主要争议的观点

当前一个主流观点是:随着会计的发展,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是主要向企业外界有关利益集团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会计,也叫对外会计(External Accounting);管理会计是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内部经营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计,也称为对内会计(Internal Accounting)[8-9]。这种“边界论”实质上是以“企业边界”作为划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边界的标志,它流行于许多会计学术专著或期刊论文中。

而关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与边界的“本质论”是最近提出的观点[2,10]。“本质论”的主要观点内容是:认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与边界必须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反映经济活动本质的特征来分析,同时,这种划分两者经济活动本质差异的标志必须内生于企业经济活动。时间与空间是事物存在的两个根本前提,空间存在比较复杂,时间只有过去与未来(“现在”这个概念只是哲学或文学上的概念)。随着社会认识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经济背景下绝对时间观的局限性,与自然时间特性有差异,社会时间特性是经济业务反映的前提。企业过去经济业务与未来经济业务有着本质的差异。作为对经济业务的货币反映的会计必须能够反映出企业过去与未来业务的这一时间维度的特征。基于理论要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本质差异应当是确认并计量其信息系统中的经济业务性质的不同,财务会计确认并计量过去经济业务的经济信息,管理会计确认并计量未来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也就是说,财务会计应是面向过去的会计,反映企业过去资金活动的信息,以历史成本法为计量方法,满足会计履行受托责任的目标;管理会计应是面向未来的会计,反映企业未来资金运动的信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方法,满足会计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2.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要判别“边界论”与“本质论”的真伪,必须进行资本大样本验证,这就建立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的核心是证券价格的决定机制问题。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可以追溯到Hayek[11]关于市场机制能够利用社会知识功用的文章,揭示了市场机制中价格体系具有加总和集成信息的作用。Fama[12]根据资本市场价格信息集成的范围,把资本市场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并提出普遍接受的有效市场的定义:在资本有效市场假说的市场上,价格总能够充分及时反映所有可得信息。有效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依据是套利者的存在以及无成本、无风险的套利行为的存在。由于存在噪音投资者,资本市场上存在错误定价的问题。Fama[13]指出市场有效理论必须与资产定价的均衡模型联合检验的问题。弱式有效市场主要研究过去回报的预测能力,半强式有效市场主要进行事件研究,强式有效市场侧重对私有信息的检验。

总之,有效资本市场理論是会计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会计信息含量研究和价值相关性研究都是建立在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基础上。同样,“边界论”与“本质论”的真伪检验也是在有效资本市场假设基础上通过财务会计的信息含量和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及其价值相关性的高低来进行区分的。

(二)研究假设

笔者虽然从逻辑上论证过“边界论”存在内在逻辑的难以自洽[2],但是目前直接的证据证实“本质论”比“边界论”更能够接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与边界。正如物理学中理论证实一样,可以根据理论的推论是否存在现实性来证明理论的科学性,“本质论”与“边界论”孰是孰非也可以根据推论的现实性来鉴别。

“边界论”认为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根据逻辑上推理,资本市场上只有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不存在也不需要管理会计,这是狭隘的观点。而“本质论”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会计(Past-oriented Accounting),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会计(Future-oriented Accounting),反映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根据逻辑上推理,资本市场上不仅有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的面向过去会计(财务会计),也应该有反映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的面向未来会计(管理会计),也就是说,按会计信息含量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具有信息含量;同时,根据决策理论是对未来经济业务的选择决策,反映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的面向未来会计(管理会计)应该比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的面向过去会计(财务会计)更重要,按会计信息含量来说,管理会计应该比财务会计更具有信息含量,据此推出假设1。

H1:如果“本质论”比“边界论”更有解释能力,那么资本市场上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大于财务会计的信息含量。

如果“本质论”比“边界论”更具有解释能力,那么,由于在实际工业中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没有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根据事件排列与组合规律(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会计信息含量与财务会计信息含量和管理会计信息含量有差异。

根据事件组合规律,即分类计数法,管理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不相互作用,管理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符合线性关系,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会计信息含量应该在财务会计信息含量和管理会计信息含量的中间,设F(I)为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F(A)为财务会计信息含量,F(B)为管理会计信息含量,Qa为F(A)的权重,Qb为F(B)的权重。F(I)=QaF(A)+QbF(B),由于Qa+Qb=1,1≥F(B)>F(A)≥0,则F(B)>F(I)>F(A),据此推出假设2。

H2:如果“本质论”比“边界论”更有解释能力,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符合组合规律,则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介于财务会计信息含量和管理会计信息含量之间。

根据事件排列规律,即分步计数法,管理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相互作用,管理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符合非线性关系,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会计信息含量应该都小于财务会计信息含量和管理会计信息含量,设F(I)为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F(A)为财务会计信息含量,F(B)为管理会计信息含量,Qa为F(A)的权重,Qb为F(B)的权重。F(I)=QaF(A)×QbF(B),由于Qa+Qb=1,0F(A)>F(I),据此推出假设3。

H3:如果“本质论”比“边界论”更有解释能力,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符合排列规律,则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小于财务会计信息含量和管理会计信息含量。

四、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所用的财务数据和股价数据主要来自Wind数据库,研究初始样本为2007—2013年度沪深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之所以仅以2007—2013年的公司为初始样本,是因为我国财政部在2014年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企业会计准则》会影响2014年之前的样本与2014年之后的公司样本(包括2014年公司样本)的会计数据的可比性。考虑到变量定义和数据处理的要求,剔除了以下样本:(1)金融类样本公司(信托、银行、保险等金融类公司);(2)ST、PT等交易异常的样本公司;(3)时间窗口期内股价不全或者连续停牌的样本公司;(4)数据缺失,年报不完整的样本公司;(5)关键数据为零的样本公司。由于2007年度是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属于新旧会计准则交接年度,会计数据会出现估计偏误,故将其剔除。最终获得有效样本公司为2008—2013年度的A股非金融类公司,总计3 703个观测值。

本文的数据基本处理使用Excel软件,統计分析运用SPSS软件。

(二)研究设计

实务上,财务报表中的资产与负债主要采用两种计价方式:历史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历史成本法是指取得资源的原始成交价格,主要反映企业过去经济业务的经济信息;公允价值法是一种未来现金流量现价值,是一项资产或负债在有知识的、非关联的、各方自愿在当前市场上交易的价格,是反映企业未来交易经济业务的经济信息。因此,根据财务会计确认并计量过去经济业务的经济信息,管理会计确认并计量未来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财务会计应是面向过去的会计,以历史成本法为计量方法;管理会计应是面向未来的会计,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方法。

1.管理会计信息的衡量

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会计,以公允价值为主要计量方法,反映企业未来资金运动的信息。本文选取样本公司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变动额来衡量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是选取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八大减值准备等变动额来衡量管理会计信息。

2.财务会计信息的衡量

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的会计,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方法,确认并计量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本文选取样本公司中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的变动额来衡量财务会计信息。

3.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信息线性排列信息的衡量

基于数学原理中组合的分类计数法,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有两类方法(m1和m2),即通过分别使用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来完成投资决策。那么完成投资决策共有两种方法(m1+m2),用本研究的变量来表示就是ΔGY+ΔFGY,即ΔTA,故本文选取样本公司总资产的变动额来衡量二者线性组合之后的信息。

4.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信息非线性组合信息的衡量

参考数学原理中排列的分步计数法,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需完成两个步骤(n1和n2),即通过先使用管理会计信息,后使用财务会计信息来完成投资决策(本研究中两种会计信息的使用顺序不确定,仅以此顺序进行说明)。那么完成投资决策共有一种方法(n1×n2),用本研究的变量表示即为交叉项(ΔGY×ΔFGY),故本文选用样本公司ΔGY×ΔFGY表示二者非线性组合之后的会计信息。

5.会计信息含量的衡量

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是通过会计信息披露之后投资者的反应来确定的,故本文选取样本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日经复权处理之后的股票收盘价和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

6.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Pricei,t=α0+α1ΔGYi,t+α2SIZEi,t+α3BMi,t+α4ROAi,t+ε1

(1)

Pricei,t=β0+β1ΔFGYi,t+β2SIZEi,t+β3BMi,t+β4ROAi,t+ε2

(2)

Pricei,t=γ0+γ1ΔTAi,t+γ2SIZEi,t+γ3BMi,t+γ4ROAi,t+ε3

(3)

Pricei,t=δ0+δ1(ΔGY×ΔFGY)i,t+δ2SIZEi,t+δ3BMi,t+

δ4ROAi,t+ε4   (4)

其中:

(1)Pricei,t为上市公司i在第t期的普通股股价,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日经复权处理后的股价收盘价。

(2)ΔGYi,t为上市公司i在第t期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每股资产变动额,即资产变动额(GYi,t-GYi ,t-1)除以资产负债表日的总股本计算而得。

(3)ΔFGYi,t为上市公司i在第t期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的每股资产变动额,即资产变动额(FGYi,t-FGYi ,t-1)除以资产负债表日的总股本计算而得。

(4)ΔTAi,t为上市公司i在第t期的每股总资产变动额,即总资产变动额(TAi,t-TAi ,t-1)除以资产负债表日的总股本计算而得。

(5)ΔGY×ΔFGYi,t为上市公司i在第t期的ΔGY和ΔFGY的乘积,表示ΔGY和ΔFGY非线性组合之后二者的交叉项。

(6)SIZEi,t、BMi,t、ROAi,t均为控制变量。SIZEi,t代表企业规模,为上市公司i在第t期期末资产总规模的自然对数。BMi,t代表公司的账面市值比,采用上市公司i在第t期期末股东权益账面价值与总市值的比值来衡量。ROAi,t代表公司的盈利水平,为上市公司i在第t期的总资产收益率。

(7)ε1、ε2、ε3、ε4分别为四个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五、实证分析

(一)交叉表分析

首先对ΔGY和ΔFGY进行交叉表分析,检验二者的交叉项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否则后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无法进行。进行交叉表分析的结果均通不过T检验,说明ΔGY通过ΔFGY对Price产生的影响不显著,ΔFGY通过ΔGY对Price产生的影响也不显著。从组合的乘法原理的角度来看,ΔGY和ΔFGY不能共同作用使投资者完成投资决策,即不能向企业的投资者提供有信息含量的会计信息。

(二)描述性統计

对上述前三个模型中涉及到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变量的均值和中位数比较接近,样本数据分布比较均衡,不存在极端异常值的影响。

(三)相关性分析

表2是各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Price和ΔGY、ΔFGY、ΔTA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ΔGY、ΔFGY、ΔTA均能显著地影响Price。为了寻求三种信息的信息含量的大小关系,进一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对上述前三个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表3所示的结果。首先,由以上结果分析可知,三个模型均通过F检验,且各变量都通过T检验,说明本文构建的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三个模型的共线性统计量(VIF)均显著地小于2,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最后,三个模型的D-W统计值均在2附近,说明模型的数据不存在自相关问题,模型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有效。

比较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ΔGY的估计系数为0.310,而ΔFGY的相关系数为0.237,即管理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比财务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高,管理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更强,验证了H1。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这就决定财务会计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然而,企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仅要关注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更重要的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管理会计信息正好拟合了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更强。

比较模型1、模型2、模型3的回归结果,ΔTA的估计系数为0.277,介于0.310和0.237之间,验证了H2,即若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符合组合规律,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介于财务会计信息含量和管理会计信息含量之间,管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大于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线性组合之后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既包括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财务会计信息,也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管理会计信息。基于对信息的分析角度和用途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可能会涉及到两种信息的分类使用,实证表明其单独使用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效率高于单独财务会计的决策效率,同时对两种信息的混合使用会降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率。

根据模型4,ΔGY和ΔFGY的交叉项未通过交叉表分析检验,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二者非线性排列的信息不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即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小于财务会计信息含量和管理会计信息含量,验证了H3。基于对信息的分析角度和用途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可能会涉及到两种信息的分步使用,实证表明两种信息的分步使用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率降到最低,甚至导致其做出有偏误的决策。

(五)稳健性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实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测试。

1.计量方法。使用EViews的OLS方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相同的回归结果,研究的结论并不改变。

2.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顺周期效应对管理会计信息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考虑到金融危机可能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剔除2008年的数据之后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保持一致,结果并未改变。同时也证明金融危机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没有显著影响。

六、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8—2013年度的A股非金融类公司为样本分别测算了管理会计信息含量、财务会计信息含量及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结果表明:(1)管理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比财务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高;这符合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使用者买卖股票的决策主要是关注股票未来成长性而不关注已经发生过后的股票过去的成长性的缘故。(2)若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符合组合规律,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介于财务会计信息含量和管理会计信息含量之间。(3)若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符合排列规律,未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含量小于财务会计信息含量和管理会计信息含量。

总的来说,管理会计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信息更能够提供增量的会计信息,混合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信息,反而拉低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这一结论证明了“本质论”的观点。“边界论”的观点更能够接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与边界,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的会计,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会计,反映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考虑管理会计信息的披露,同时,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应该分开披露。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什么是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件引起的思考[C]//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2002.

[2] 许金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基于社会时间观的解释[J].财务研究,2015(1):34-40.

[3] 许金叶.管理会计及其课程边界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5下):14-15.

[4] H.托马斯·约翰逊,罗伯特.S·卡普兰.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5] BALL R,BROWN P.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

umber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6(2):159-178.

[6] BEAVER W H.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6(3):67-92.

[7] 许金叶,王梦琳. 国外会计信息含量实证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5(33):7-9.

[8]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2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9] 杜兴强,章永奎.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10] 许金叶.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1] HAYEK K A.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45,35(4):519-530.

[12] FAMA,EUGENE F.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Journal of Finance,1970,25(2):383-417.

[13] FAMA,EUGENE F.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Ⅱ[J].Journal of Finance 1991,46(5):1575-1617.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战略决策视角下的管理会计岗位职责能力分析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