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气虚血瘀型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0-01-08于媛刘绍龙
于媛,刘绍龙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调查结果指出,我国每年约有5%的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1],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酒、熬夜、劳累、饮食不节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肝硬化的发生和进展,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气虚血瘀型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昏迷等并发症[2],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控制。本次研究纳入60例患者,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气虚血瘀型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按照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抽取奇数的为对照组,抽取为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1岁-65岁,平均(48.26±1.12)岁;观察组男女各15例,年龄30-64岁,平均(48.22±1.33)岁。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患者及其家属批准,组间一般资料无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西药进行单一治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2),取0.2 g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10%)混合后静脉滴注,口服恩替卡韦片(国药准字H20052237;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天一次,每次0.5 mg。
观察组患者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除以上治疗外,取三七粉1 g,红花5 g,醋鳖甲、黄芪、桃仁、茯苓、鸡内金各10 g,麦芽15 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肝脏硬度值水平。肝功能指标包括[3]总胆红素(TBil)、谷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设置的观察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后利用SPSS 20.0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包括t(计量结果)和χ2(计数结果),观察指标在患者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根据P值进行判断,当P<0.05时,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组间肝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值水平对比 治疗前组间肝脏硬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Mean±SD)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值水平对比/kPa(Mean±SD)
3 讨论
近年来,肝硬化等病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肝硬化通常是由于患者的身体长时间受到病毒的影响,肝功能受损,并且逐渐出现纤维化的情况,进而演变成为肝硬化[4]。西医针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治疗原则多为保肝降酶、退黄、抗病毒,早期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可延缓肝硬化的进展,但抗病毒治疗疗程较长,且有发生乙肝病毒耐药变异风险。
肝硬化在中医上多归属于“胁痛”、“黄疸”、“臌胀”、“癥积”范畴。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气虚血瘀型病机多为长期熬夜、劳累、感受六淫邪毒等导致人体正气耗伤,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滞,不通则痛,临床表现多为纳差、乏力,肝区刺痛,面色晦暗,舌质红可见瘀斑,脉弦或弦涩。本方中三七粉、红花、桃仁、醋鳖甲入肝经,起活血化瘀之用,黄芪补一身之气,同时为补脾气之要药,茯苓、鸡内金、麦芽可以起到健脾消食的作用,因肝为脾之母,《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上述药物共奏补气活血化瘀,健脾软肝之用,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上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特色及优势。而本次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部分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对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