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流程管理应用于CBP患者中的影响观察

2020-01-08朱冠梅窦芒于晓美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流程发生率

朱冠梅,窦芒,于晓美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常州 213011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为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常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中[1]。在CBP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医师、科室相关人员等一同完成,若医护人员在治疗与干预的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等缺陷,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3]。因此为有效规避CBP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提高CBP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需给予有效管理,规范相关流程,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常规管理为临床较为常用的管理模式,但因存在医护人员职责不明确、工作交接不明等问题,会严重降低护理质量,会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4]。风险流程管理为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根据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严格、有效地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与管理,使其在干预过程中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地的干预,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情况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5,6]。为探究应用于CBP患者中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本研究将风险流程管理应用于CBP患者中,并探究其对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和临床满意度。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给予常规管理的CBP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给予风险流程管理的CBP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41例,女37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为(64.35±6.52)岁;其中重症肺部感染18例,重症腹腔感染4例,急性肾衰竭1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8例,心功能不全11例,肾病综合征4例,MODS2例。观察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为(64.12±6.39)岁;其中重症肺部感染16例,重症腹腔感染2例,急性肾衰竭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1例,心功能不全13例,肾病综合征4例,MODS3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均符合CBP治疗指征;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依从性较差,无法有效配合研究;未能建立合适血管通路;合并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等疾病;伴随视听、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存在传染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管理,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说明CBP治疗的重要性与优势;在治疗前,医护人员注意对患者进行血压、血常规及心电图等检查,确保其符合CBP的治疗指征,并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准备好治疗过程中需要的物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治疗后对患者实施密闭式回血下机。

1.4.2 观察组 给予风险流程管理,具体干预如下:(1)组建风险流程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透析医生、护士长、质控护士、护理人员。小组组长明确小组人员的职责,透析医生按照临床要求与风险流程管理的总目标,对CBP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给予相关指导,并制定较为科学的干预规范。护士长分析并总结在干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会议,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质控护士将CBP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并负责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等给予患者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在干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向上级反映。(2)岗前培训:邀请CBP治疗方面的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对小组成员进行健康教育,以增强其对干预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其能够有效掌握相关指标的评价方法,并定时对小组成员实施模拟训练,尽可能了解干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并及时分析与总结。(3)风险流程管理流程:①评价患者基本情况:在进行CBP治疗前,医护人员一同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意识、血管通路建立及生命体征等,了解其各项检验指标、治疗方式、患者依从性等,在评估后注意填写好评估结果。在进行治疗前,医护人员注意对其进行巡访,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积极关爱、安慰并鼓励患者,在与患者交流法人过程中医护人员视情况给予适当心理疏导;采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CBP治疗原理与目的,消除其疑虑。②CBP计划流程:将主治医师为患者制定的治疗计划与患者评估结果结合,进而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干预计划。③CBP实施流程:相关注意事项:在治疗前医护人员注意将治疗过程中所需的物品备好;对CBP管路实施预冲并建立好体外循环,准确设置好治疗所需的设备参数;根据规范流程实施治疗,根据应急预案处理方案及时处理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医护人员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及中心静脉压等体征,若出现异常反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告知医生;定时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观察其是否存在出血状况;医护人员将每天需置换的总量进行均匀分配,注意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分配工作。静脉置管干预:在CBP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均遵守无菌操作,并安置好导管;对于存在高凝状态或出血倾向的患者,按照其实际情况给予封管抗凝;医护人员注意定时对病区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病区空气洁净,并定时对相关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1.5 观察指标 (1)护理风险发生率:观察并记录在干预过程中患者出现体外循环凝血、压疮、水平衡障碍、文书记录缺陷、导管脱落、电解质酸碱、低血压、穿刺部位渗血及相关性感染等情况。(2)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评估量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护理、5仪器操作准确性及护理安全度,每项均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3)临床满意度:采用自制临床满意度调查量表对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进行评价,主要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护理质量采用(Mean±SD)表示,t检验,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与临床满意度均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 除压疮、文书记录缺陷、电解质酸碱外,观察组干预后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风险流程管理应用于CBP患者中可降低护理风险情况发生率 CBP患者中可降低护理风险情况发生率CBP能够持续并稳定地控制机体氮质血症、电解质与水盐代谢,不断清除机体循环中出现的毒素与中分子物质,在应用于重症患者中能够为其提供内稳态的平衡[7,8]。因此,CBP被广泛应用于严重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因急性胰腺炎、脓毒症休克及重症烧伤等疾病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同时在进行CBP治疗前会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向其介绍CBP治疗的原理与目的,使患者能够了解CBP的相关知识,进而能够自主进行风险规避,降低护理风险情况发生率。

表1 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n(%)]

表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Mean±SD,分)/ n(%)]

表3 两组临床满意度对比[n(%)]

3.2 风险流程管理应用于CBP患者中可提高护理质量 CBP为密闭式治疗方式,其专业性较强,操作亦较为复杂,且属于高风险治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应急能力。常规管理模式下CBP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情况发生率能得到一定控制,能够基本满足患者的服务要求,但医护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其护理质量有待提升。因此,风险流程管理在CBP治疗中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医护人员注意定时对病区进行消毒,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其出现感染情况,进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3.3 风险流程管理应用于CBP患者中可提高临床满意度常规管理为临床常用的管理模式,但尚未形成系统化流程,极易造成分工与职责不明,且诸多医护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CBP专科理论掌握程度不高,因此在干预过程中易出现压疮、导管脱落等,使其临床满意度降低,同时还能有助于发现患者机体的异常情况,尽可能改善其预后效果,提高其临床满意度。

综上所述,风险流程管理应用于CBP患者中,可显著减少护理风险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流程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