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1-08张健
张健
长春骨伤医院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31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几率不断提高;加之老年人们比重不断增加,冠心病发病几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针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独特的病理机制,多建议开展心电图进行诊断,但是常规心电图仅表示当前阶段心电活动情况,临床诊治存在局限性,开展动态心电监护针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尤为重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课题抽取的83例客观对象,均为笔者医院临床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将83例患者依据诊治时间划分小组,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42岁-71岁,中位年龄(51.27±2.85)岁,研究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41岁-69岁,中位年龄(50.98±2.66)岁,将2组年龄、性别等客观比对,差异均衡,具有比对价值(P>0.05)。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课题收集的83例患者均满《心血管内科医学》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依据患者;②研究开展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授权,通过笔者医院伦理委员后审核实施;③均接受心电图监护。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比对的患者;②语言交流障碍、视力障碍及认知障碍患者;无自理能力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监测,于监测前建议患者静态休息15 min,指导患者呈平卧位,将心电图导联连接到机体各处,确保导联贴服部位及紧密度,设置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 mm/S,设置增益为10 mm/mV,同时联合开展冠脉造影。研究组患者开展形态心电图监测,于监测前建议患者静态休息15 min,指导患者呈平卧位,将动态心电图检验仪与机体连接,设置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 mm/S,设置增益为10 mm/mV,同时联合开展冠脉造影;观察患者24 h内心电情况,心电图反馈的数据均由影像科室内2名资深的医生进行评估。
1.3 评价标准 比对两种心电图检查手段精准性;比对不同心电图反馈的ST段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3.0版本对课题收集的数据行客观比对,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精准性比对 研究组经动态心电图诊断精准率为95.24%(40/42),对照组经常规心电图诊断精准率为82.93%(34/41),提示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经不同心电图检查ST段位移情况比对 研究组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ST下移范围大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小于对照组,提示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心电图检查ST段位移情况比对(Mean±SD)
3 讨论
心肌缺血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多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随发生,极易导致心功能不可逆性损伤,严重危害患者机体健康。该类患者于日常生活中无明显异常表现,多于某项运动开展时,亦或是情绪波动过大、饮酒、失眠等情况下,继发心肌、胸闷等症状,严重甚至直接表现为心脏骤停,是临床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2]。
动态心电图作为常见心电图的优化版本,针对常规心电图即刻心电反馈弊端,可开展持续动态监测,于运动及睡眠期间,明确患者心电活动,针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3]。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经动态心电图诊断精准率为95.24%,对照组经常规心电图诊断精准率为82.93%,提示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ST下移范围大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于ST段异常波动监测中敏感性更好,可为临床提供全面、持续的信息反馈,提高临床诊断的精准性。
综上,于心肌缺血诊断中开展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为疾病诊断提供精准、可靠的信息支持,适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可于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