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目标识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2020-01-08谭杰朱霞付瑞华陈绘如胡永吴全兰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儿科输液药品

谭杰,朱霞,付瑞华,陈绘如,胡永,吴全兰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重庆 401127

工作较为繁重的属于儿科门诊,因为患儿的流量比较大,并且婴幼儿患者情况较为特殊化,容易哭闹并且好动,不能很好的配合护士工作,所以较为复杂。患儿生病后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输液,配药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间具有较多的环节如果不严谨对待,就会造成一定的问题,例如出现感染现象,或者其他的病情,甚至还会让生命受到威胁[1]。婴幼儿的静脉血管比较细,并且爱动,所以在穿刺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静脉输液风险较高,药品标识不明、忽视细节等危险因素[2],护士在慌乱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差错。我院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管理中,使用醒目标识控制患儿静脉输液速度,效果较为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4月我院收治的需要静脉输液的婴幼儿患者220例,根据输液方法不同进行分组,纳入标准:①患者为婴幼儿;②病情需要输液,并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者;③患儿对药物无过敏现象;④依从性较好;⑤没有遗传性或者后天性重大疾病。排除标准:①患儿身边没有家属陪同;对照组105例,男孩62例,女孩43例,年龄0-4岁,平均年龄(0.5±1.1)岁;研究组115例,男孩68例,女孩47例,年龄0-3.5岁,平均年龄(0.3±1.5)岁。患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将输液泵移动到病床的旁边,将电源接好后打开开关,对输液器排气时要在莫非压滴管内保留1/2或者1/3液体。选择合适的输液器,输液管在使用时要保持笔直的状态,将输液管内的气泡全部排出后,关闭输液管夹,然后关闭泵门,最后遵医嘱对其进行参数调节[3]。一般的输液泵是15-20滴/mL,设置好相应的滴数和总量,流速就会自动产生[4]。设置好全部参数后按开始键开始对患者进行输液。

1.2.2 研究组:(1)使用长方形的塑料盒子作为输液盒,将每位患儿的静脉输液药物及绿底黑字的输液执行单逐一摆放,电脑打印相应输液标签,在标签上说明姓名、年龄、剂量和药名[5]并放置于相应的输液盒里。(2)配药护士对于需特殊控制输液速度者用红底白字醒目标识和输液袋一同悬挂于输液架上,输液护士穿刺成功后遵医嘱严格调整输液速度,并交接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根据医嘱及醒目标识会及时调节输液速度,并根据醒目标识加大巡视力度,保证输液速度及患儿的用药安全。(3)硫酸镁和氯化钾等高危药品使用黄底黑字制作标签,并且放置在专门的柜子中。对婴幼儿注射的药品标签要齐全,一个药盒中只可以存放一种药品,如果不知道患者对此种药品过敏情况需要做皮试,根据批号的不同放置在不同的药盒中,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6]。外包装和药名比较相近的药品要相隔存放,防止混乱过程中拿错。输液的软袋要根据品种的不同分开存放,方便拿取。精神药品要由专门的人进行管理。(4)在输液过程中制作标识。①患儿对哪种药品有禁忌要进行标注,并且放置在相应的输液盒里。②静脉输入现配现用的抗生素的患儿,每日两次,先输入第一组抗生素,第二组抗生素和输液执行单进行单独存放于输液盒里。每位患儿分开存放。③在核对输液执行单时,要对时间、剂量、用法、特殊输液速度,用红笔在医生开具输液速度的地方使用波浪线进行相应的标记[7]。④如果使用青霉素类药品,则在输液执行单上盖红色鲜章,提醒患者和护士。⑤医生开具输液执行单后,配药的护士要贴瓶、摆药及配药,输液护士或者使用护士要进行相应的核对,并在核对后进行签名,责任到人[8]。对婴幼儿输液时要询问患儿的姓名、年龄,可以询问患儿的监护人,在输液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出现用药等错误。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

1.3.2 比较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患儿总体的满意度 共12条目,每个条目包括3个选项,是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最好,较满意次之,不满意属于最差,满意选项越多者说明患者满意度越高[9]。问卷的部分Cronbach’sα信度系数,全部超过了0.8。

1.3.3 比较静脉输液出现的问题 根据儿科门诊护理质量控制组、输液护士及巡回护士发现并提出的问题以及不良事件记录等,比较两组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质量控制督导不够、输液流程不畅、便民措施不到位、护理人力不足服务不到位、服务意识淡薄、穿刺技术不精、责任心不强、护士心理素质较差、病人素质不高、对护理服务期望太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Mean±SD)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对比 研究组的输液量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流程耗时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对比(Mean±SD)

2.2 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患儿总体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患儿总体的满意度对比[n(%)]

2.3 静脉输液出现问题对比 研究组便民措施和护理人力不足服务不到位、对护理服务期望太高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其他出现的问题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表3 静脉输液出现问题对比[n(%)]

3 讨论

新型的输液泵精准度较高,并且还增加了智能报警系统,这对患者和护士给予了较大的方便,可以及时的查看输液的情况,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的发现,为输液提供了保障,并且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10]。但是本身儿科门诊就比较混乱,将患儿哄睡着后可以更好的治疗,输液泵中的报警器会出现一定的噪音,影响休息,也会引起更混乱的现象,对患儿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11]。所以输液泵并不能更好的为儿科患者提供方便。

医院实行醒目药物标识后进一步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治疗室中药品的秩序摆放和标识醒目可以更好的节约护士的时间,为患儿进行更准确的治疗。将药品及特殊输液速度标识化可以降低输液风险,提高护士对风险的估算意识[12]。每天面对众多的患儿,工作性质重复多变的岗位,但是对于准确性却要求很高,担心因为出现一点失误对患儿造成一定的影响[13]。除了其他的服务项目患者不是特别满意外,护士用药的出错率也少很多,几乎是没有用错药。研究组便民措施和护理人力不足服务不到位、对护理服务期望太高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其他出现的问题少于对照组(P<0.05)。

在治疗室药品的种类较多,有很多药品的外包装也大同小异,这给配药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工作繁忙的时候。对药品做醒目标识是一个很有必要的措施,护士在配药前可以根据醒目的标识对照药品的使用方法、剂量、有效日期、生产批号,在使用药物时再次进行对照,然后才可以使用。不仅可以较少护士的失误,提高警惕,并且对来医院进修、实习、新来的护士都有提醒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效果更加的明显。研究组的输液量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流程耗时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在输液过程中采取醒目标识,可以提醒护士严格遵医嘱调整输液度,加大对输液患儿的病情巡视,保证输液安全。醒目标识对用药及特殊输液速度的管理更有优势,并且操作并不复杂,节约护士的时间,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患儿和家属对这种模式比较认可,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管理中,醒目标识效果较好,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儿科输液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圆梦儿科大联合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颈枕输液袋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