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阅读教学探究

2020-01-08

课外语文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素养

唐 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天平镇第一初级中学,广西 梧州 543311)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就要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这不仅需要教师有传道授业的能力,还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积累,通过自身知识对文字进行理解,通过对这些实物的理解,从而了解其意义,因此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一、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阅读教学的意义

初中的阅读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也就是达到“不需要教”的程度,这不仅考察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能力,还为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和体验拓展了新的途径,而我们教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一种习惯——学生一看见文字,就能习惯性地通过教师教授的方法去解读。就语文学科来说,培养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上,就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的基石。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阅读教学探究,在提升教师阅读方面的教学能力时,还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能力。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阅读教学探究

(一)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对阅读的过程产生最大的刺激,带着兴趣去阅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动力,所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例如初中有一篇课文是《济南的冬天》,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大家比较熟悉的冬天。众所周知,冬天代表着寒冷,也代表着美好的记忆,还代表着团聚,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关于冬天的文章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对冬天有哪些美好的记忆啊?”由此引出同学们对冬天的思考与讨论,然后教师接着就可以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在作者心中的一种美好记忆,来,我们大家一起跟着作者的描绘,走进济南的冬天去看看吧。”以此点题,顺利进入新课文的教学中,这样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家的思维在阅读、感受这篇课文时更加生动具体,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里优美的词句摘抄出来,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更加详细具体,在阅读技巧上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对老师而言,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增强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不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喜欢阅读,积极参与阅读。比如可以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阅读氛围和空间,开展朗诵比赛、背诵竞赛、好书推荐等活动,同时可以在教室开设读书角、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吧、大亨阵地吸引学生走进阅读世界,进一步感受阅读带来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交流,尽可能多组织一系列阅读活动,例如阅读会、交流会等,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阅读交流,针对有兴趣的话题,能够在团体内形成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产生对阅读的强烈欲望。

(二)重视阅读指导,提升阅读技巧

语文教学要切忌“授之鱼”,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习技巧的指导,不然可能导致“不见森林”的后果,要重视“授之渔”,让学生有阅读技能能正确阅读,在阅读中感知语言的魅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授之渔”尤为重要。在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到《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抛出问题的方式打开话题:“同学们,请大家回想一下,上一次看见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时候?我们有没有好好观察父亲的背影?”由此引出同学们对父亲背影的思考与讨论,然后教师接着就可以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作者眼中父亲的背影形象,接下来,我们仔细来看看整篇文章,作者眼中的父亲是什么形象,以及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发生了哪些方面的转变。

在教师梳理完整个课文的脉络以后,即在祖母死亡、父亲失业、家道衰落、父亲急于出外谋事的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父亲为我照看行李、为我拣座位、为我买橘子三件事,以及文中出现的“你在这里等着,我去给你买几斤橘子”这句话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作者看到父亲背影时情感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引导学生体会事件背后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儿子对父亲关爱的回应,因为有上面故事背景的铺垫,这一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我们知道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故事那么感人,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把背景渲染得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种引发思考的方式来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积极思考,做到前后衔接,有始有终,这也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注重经典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提升阅读能力时不仅需要教师传道授业,还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积累,通过自身知识对文字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诗词《夜雨寄北》时,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当你问我何时能回来,我却定不下日期,我多么想回去又回不去,这种难受抑郁的感情你可能不会明白。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这个地方秋雨绵绵,使得池塘里的水满起来了,而我们思念着对方,却不能相见,这样孤独、凄冷的景色,更增添了两人对彼此的思念。此处的写景,对于烘托人物的情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作者进一步的联想,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坐在一起,在西窗下剪着灯烛,那样的场面,该是多么的温馨,又是多么的欣喜呀。当叙述完这句以后,可以来个转折:回忆当年,我们两人在巴山夜雨之夜,如何思念彼此,这样的场面,又是多么让人向往,作者用含蓄的笔调,借物、借景抒情,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艺术境界。欲说而未说,但情感已经到位。简单的几个字“巴山夜雨”在诗中反复出现,这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其妻子的相思之苦,以及作者对妻子浓重思念的感情。因此这首诗也成为千古传颂的爱情名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表达出这番美丽意境,让学生背诵这样的美词名篇,也是增长他们感知生活的一种能力,可能当时理解不透彻,但越是经典的东西越经得住咀嚼,随着阅历的增广,对经典的理解可能会越来越深刻,这会为一生打下明亮的精神底色。

三、结语

要在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提升教师在阅读方面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生自身知识对文字进行理解,提升学生阅读积累量。还要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不断运用,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这是提升初中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初中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的重要方式。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