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实施班级合唱教学

2020-01-08蔡文芳

科学咨询 2020年41期
关键词:音准声部歌唱

蔡文芳

(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 内蒙古乌海 016000)

20世纪初,合唱艺术从国外引进到中国,它以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在全国推广合唱艺术,教育部把合唱歌曲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并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了合唱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校里合唱教学已经成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学中包含的读谱、视唱练耳、节奏训练、和声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集体合作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在这个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大环境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在音乐常规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合唱教学。

一、培养学生学习合唱艺术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因此,想要在音乐课堂中顺利开展合唱教学,教师就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给学生创造实践和欣赏的机会。在合唱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专业合唱团体的演出视频,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阔视野,提高欣赏水平。优美的旋律可以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习欲望。

(二)为学生选择适合演唱的合唱歌曲。因为合唱歌曲多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需要做出选择。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选择音域窄、曲调平稳,且二声部旋律简单的歌曲;面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反之。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歌曲的难易程度进行修改。

(三)给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在学习了优美的合唱歌曲之后,学生都会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创造排练和表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有了积极参与合唱活动的热情,合唱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教授学生歌唱技能

要想让学生唱出优美的合唱歌曲,教师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歌唱训练。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演唱姿势是歌唱的基础。在演唱时,如果是站唱,学生应该保持注意力集中、面部表情自然、目光平视、头部端正、肩膀放松,手臂自然垂在身体两侧,后背挺直,收腹,两脚分开与肩宽,重心保持在脚尖处;如果是坐唱,学生应该坐凳子的前半部分,腰挺直,脚放平。总之,无论是站唱还是坐唱,我们都要保证学生呼吸的顺畅。

(二)正确的呼吸训练

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科学的呼吸方法是胸腹联合呼吸法。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正确的呼吸方法。我们只需用自然的、简单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吸气的量和学会如何控制气息即可。

在引导学生进行吸气训练时,教师要走出误区,要明白并非一次性吸入的气息量越多越好。实际上学生吸入的气息只要可以保证他们在下一次换气前能演唱完整的乐句即可。

(三)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重要的作用”。 在合唱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识读乐谱,那么将会大大提高合唱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1.改变乐谱和旋律的学习顺序。在很多教师的概念里,一首新歌的教学应该是先教乐谱后教旋律,这样可以保证歌唱时的音准。但是,对于处在识谱学习初期的学生来说,这样做有困难。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学生的学习顺序,就能让识谱学习显得容易多了,学生也更容易唱准音符的音高。

2.由浅入深。为了克服学生学习的心理恐惧,教师可以降低乐谱教学的难度,由渐入深循序渐进。教师也可以找来节奏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尝试演唱,这样既复习了音乐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合唱中的音准问题

在合唱训练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声部之间的旋律难以融合在一起,这是由于个别学生的音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在歌唱中影响音准稳定的因素有很多,要想唱出优秀的合唱作品,教师要兼顾横向的旋律音准和纵向的和声音准两个方面。

1.歌曲的歌唱速度会影响音准的稳定。当作品的歌唱速度过快时,音准容易偏高;歌唱速度过慢时,音准容易偏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多训练学生气息的稳定性来解决音准问题。

2.歌曲的节奏变化复杂会影响音准的稳定。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学生对歌曲节奏掌握不熟练的情况下,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解决节奏上,往往会忽略歌曲的音准。因此,当我们放慢演唱速度解决了节奏问题后,音准问题也会轻松解决。

3.歌唱时不断变化的演唱力度会影响音准的稳定。演唱力度渐强时音准容易偏高,演唱力度渐弱时音准容易偏低。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气息控制不稳定造成的,教师要加强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教师要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和优秀的节奏感

合唱是集体参与的多个声部同时歌唱的歌曲,进行合唱教学的教师需要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和优秀的节奏感。在进行集体训练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音准和节奏上的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这个看似普通的能力需要教师平时多听、多练、多唱各声部旋律来不断加强。

(二)教师要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

由于所学专业的不同,很多教师并不能胜任合唱教学的工作。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把合唱歌曲教成了齐唱。但是,齐唱教学并不能达到让学生感受多声部魅力的作用,因此是无效的教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会给歌曲打拍子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熟练掌握乐理、和声、复调等音乐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让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教师应具备指挥能力

合唱艺术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能更好地组织学生排练和演出,教师要熟练掌握指挥知识。作为一名合唱指挥,打拍子是第一职责,但不是其存在的主要意义。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要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管理合唱队的节奏和速度;统一合唱队各声部的音色;严格掌握合唱队的音准;并可以用手势、表情和动作与合唱队员沟通,引导他们表现歌曲的感情。

总之,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要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从班级合唱教学做起,让合唱艺术成为全体学生的艺术。

猜你喜欢

音准声部歌唱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为你而歌唱
多声部视唱训练
为你歌唱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小提琴演奏音准的方法探析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