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脑电图应用于儿童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的体会
2020-01-08李听松
廖 双 李听松*
LIAO Shuang1,2,3 LI Ting-song1,2,3*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重庆市儿童发育与重大疾病诊治与预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重庆 400014)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2.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3.China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ase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ritical Disorders Chongqing 400014)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儿童神经病学专业性较强,内容相对抽象、复杂,刚刚接触临床的见习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儿童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对儿童神经疾病学习的兴趣,理解相关疾病,老师需要寻找更多的临床见习带教模式。笔者尝试将视频脑电图应用在儿童神经内科见习教学活动中,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一、目前儿童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面临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适合现场见习教学的病例
临床见习大都安排在理论大课教学后。此举旨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快速融合,有利于他们结合临床更加透彻地理解大课教学内容。但见习课多为现场寻找相关病例,一方面,由于某些儿科疾病季节性较强,在进行某一疾病的临床见习时,病房可能没有可供示教的典型病例[1];另一方面,由于儿童神经科常见的发作性疾病(如癫痫等)发作时间具有偶然性,见习学生在上课时常常不能亲眼目睹患儿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见习教学只能靠老师的间接口述,导致部分学生觉得见习活动与大课教学没多大区别,就对见习教学失去了兴趣。这不利于学生保持由理论向临床转换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达到临床见习的目的,影响教学质量。
(二)患儿及家属不愿配合完成教学
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制的不断完善,患儿家长对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儿科,家长都将患儿视为宝贝,不愿让患儿作为示教对象;而见习学生刚刚接触临床,缺乏相应的临床素养、沟通技巧及人文关怀,经常在见习过程中使家长产生不信任感或感到反感。如果患儿或家长对教学任务有抵触情绪,心理上不愿配合,学员问诊、查体等需患儿配合的实践操作教学活动就常常难以完成[2]。
二、在儿童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视频脑电图的优势
传统的见习教学模式在目前的儿童神经疾病教学中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教师采用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予以补充。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3]。利用录像进行示教是临床见习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4]。视频脑电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儿童神经疾病临床检查的方法,其融合了脑电图和视频技术,可以同步观察到病人发作症状和脑电图变化,实现了视频图像、声音和脑电图三者的统一[5],且能长期保存,随时提取播放,因此,可以作为儿童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的一种新的多媒体教学工具。
(一)提供适合临床见习的病例,不受时间限制
由于保存的视频录像资料数量多,种类齐全,上课前,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取符合教学需要的病例影像资料。特别是在讲到神经科常见的癫痫这类偶发性疾病时,视频脑电图的优势能立刻显现出来。即使示教时没有现场发作的病人,老师也可以利用视频脑电图提供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看到病患发作时既真实又生动的临床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见习期间学生到病房后不能当场找到适合教学的病人的问题。
(二)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视频脑电图具有重复播放、暂停、回放等功能。老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相关操作,并就演示内容提问或答疑,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看到不懂的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来,老师可以马上停播、回放或放大图像,让学生对病患某些细微的临床表现看得更清楚,并根据视频内容为学生详细解释,当场解决学生的困惑,增进学生对疾病症状的理解。某些描述神经科疾病症状的词汇既抽象,又容易混淆,如描述不同发作形式的“痉挛”“阵挛”“肌阵挛”,三种发作形式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老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口头描述,学生往往就会觉得词汇生涩,不容易理解,不知所云。视频脑电图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学生看一眼,即恍然大悟,能更透彻地理解某些口语难以表述清楚的问题,大大提高理解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疾病进行鉴别的意识
视频脑电图不仅能提供生动的画面,而且配有同步脑电图形。儿童神经科的一些常见症状,如貌似相同的一些肢体抽动样动作,究竟是惊厥发作,还是不自主动作,或是癔症发作,有时候,即使有视频图像,肉眼也无法辨别。临床医生必须通过对发作期同步脑电图形的判读来区分,达到鉴别不同疾病的目的。看似相同的症状却是不同疾病的表现,对刚刚进入临床的学生来说,有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神秘感,会激励他们主动思考,增强他们对神经病学奥秘探索、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疾病症状进行鉴别的意识,启发他们的临床诊断思路,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
(四)减少与患儿家属的矛盾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6],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见习生刚刚从课堂进入病房,虽然有一定的疾病理论知识,但对疾病的掌握仍不充分,在与病患相处时缺乏交流、沟通技巧,在当前脆弱的医患关系中,极易引发医患矛盾。严重的还可导致学生心理上受挫,甚至产生心理阴影,不利于见习生的成长及未来的医学探索。视频脑电图能逼真地再现实际临床情景。老师可以根据视频提供的场景,在不直接面对病人的情况下,进行情景模拟教学,为学生示范遇到类似情况时该如何与病患及家属交流,传授医患沟通技巧,减轻学生的压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将为学生以后独自从事诊疗活动打下基础。
在当前的医疗、教育和社会环境下,多媒体技术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运用是适应时代潮流的[7]。应用视频脑电图作为神经内科见习教学的一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老师只有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互为补充,才能提升教学效果,顺利完成临床见习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