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探索

2020-01-08于青华

科学咨询 2020年41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思想

于青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847)

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亮丽瑰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在新时代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精神养分,也是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使传承雷锋精神活动常态化的重要途径。

一、雷锋精神及其新时代内涵

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诞生于20世纪50、60年代。早期的雷锋精神的主要内涵是雷锋的言行和事迹展现出来的一种对党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热爱的先进思想与崇高品质[1]。随着时间的推移,雷锋精神增添了新内容,其内涵与意蕴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如今,雷锋精神已升华为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责任与担当、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创业等先进思想于一体的新时代精神。

二、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雷锋叔叔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当代的大学生对雷锋并不觉得陌生。他们很多都是通过《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儿歌初识雷锋,听着“好事做了一火车”的雷锋叔叔故事长大的。印刻在他们少年时期记忆中的雷锋叔叔,是人人崇拜的大英雄,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解放军叔叔,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最可爱的人。

岁月流转,如今的他们已成长为雷锋叔叔的同龄人。此时,教师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重新解读雷锋精神,会给大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会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他们会发现雷锋身上的很多优点是自己所缺少的。雷锋的角色也将从他们儿时崇拜的英雄转化为真正走心入脑的学习榜样。

(二)雷锋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才过程中有益的精神养分

雷锋精神是闪耀的道德标杆,它跨越时空,熏陶和感染了一代代青少年,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品质、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以及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2]。如今,它仍然是一针精神营养剂,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有益的精神养分,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雷锋精神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合作与无私奉献精神。雷锋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方永远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方能最有力量。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备受长辈宠爱与关注。他们在小组团队活动中往往缺乏合作与奉献精神。不少学生做事时会更多地考虑个人,对他人和集体则很少顾及。加强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帮助他人,关爱、理解他人,有助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雷锋精神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做过通信员,当过推土机司机,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他对待每份工作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善于钻研的韧劲,这就是“钉子精神”。当代大学生在学业方面也应该有这种“钉子精神”。我们选择了一个专业,就要热爱这门专业,抓紧一切时间好好读书,钻研学问,在所学专业领域有所成就。拥有这种精神,大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即使是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到踏实认真、兢兢业业,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雷锋精神饱含勤俭节约、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雷锋曾经说过,在工作方面,我们要向最积极的同志学习;而在生活方面,我们要学会节俭,要向对自己要求最低的同志看齐。一双袜子,雷锋缝缝补补穿了很多年都不舍得丢掉,实在不能穿了,还要拿去做抹布。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是当代衣食无忧的大学生所缺少的,但却是创新创业必备的。一个人只有经得住生活中的艰苦,不懈奋斗,才能开创辉煌的人生大路。

三、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将雷锋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将雷锋精神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渗入雷锋精神,融入与雷锋精神相关的时政新闻;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现场实地教学、班级小组演讲活动及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宣传与弘扬雷锋精神。

(一)雷锋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1.雷锋的价值观念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真理与价值”篇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确价值观的评判标准,教师可结合雷锋的故事进行讲述。比如,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在课上观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随后,在课程教学平台发布《雷锋之歌》《雷锋》等相关影片供学生课下学习。通过这些铺垫,在教师讲到要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正确价值观的标准时,学生结合雷锋的故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传统的说教式授课,教师不需要口若悬河地讲述,而是让学生通过影片来感受雷锋的事迹,自己去发现雷锋身上的闪光点,找到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在学习中,他们发现,雷锋并不神秘,他是自己的同龄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个真实而具有人间烟火味的雷锋感动了他们,说服了他们,教育了他们。雷锋与他们实现了情感与心灵上的共鸣。

2.雷锋的爱国情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其中的思想道德品质与雷锋精神的契合度很高。教师可以将雷锋的生动事迹融入相关章节的讲述。比如,在讲述爱国主义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将其与雷锋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神与情怀结合起来。

雷锋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与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关系[3]。雷锋的亲人相继死于旧社会的残酷压迫。他很小就成了孤儿,受尽苦难,是党和国家帮助了他。雷锋曾说,是中国共产党把他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党的恩情永远报答不完。这也是他决心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的情感根源。雷锋将对党和国家的无比忠诚贯穿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他告诉人们,我们要热爱祖国,应当处处为国家着想,维护国家利益。

3.将与雷锋精神相关的时政新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思政课堂上融入时政新闻,开阔学生眼界,更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讲述最新发生的与雷锋精神相关的具有正能量的新闻故事。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进行讨论,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认识。最后,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当然,教师还可以针对如“扶不扶”“老赖”等社会热点现象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这样的良性互动与沟通使学生与教师的思想发生碰撞,增添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二)雷锋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1.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与雷锋有关的红色资源,开展现场实地教学

雷锋精神诞生在抚顺,抚顺市有雷锋纪念馆。同时,全国许多省市都有雷锋纪念馆。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雷锋纪念馆,引导学生实地学习雷锋事迹,亲身体验雷锋精神的魅力。在雷锋纪念馆,无论是雷锋的珍贵照片,还是雷锋简单而厚重的泛黄书籍、札记,这一件件真实而鲜活的展品无不在无声地讲述着雷锋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使得雷锋的形象清晰、高大、深刻地印刻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中。

2.在实践教学中开展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开展“我身边的雷锋人物”小组演讲活动,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大约7~9人。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演讲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成员的集体演讲,也可以1人主讲,其余小组成员进行演讲内容的现场呈现,即边讲边演——这种形式更受观众的喜爱。类似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展现学生丰富的才艺,而且能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了解。更重要的是,一场师生精心策划的精神盛宴将润物细无声地洗涤师生的灵魂。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估量。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能给予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意想不到的感动。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有的模样。

通过挖掘身边的雷锋人物,学生不仅找到了学习榜样,而且可以将自己的专业与雷锋精神结合起来。比如,医学专业的学生找到的雷锋人物是一位可敬的医生学姐。当时,怀孕的学姐跪地抢救一位晕倒的大爷,为大爷做心肺复苏。医者仁心,大医精诚。30多分钟后,直到大爷被送到急救车上,她才悄然离开。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雷锋精神的宣传及志愿者活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亲身参与实践,才能有深刻体验。雷锋精神也是一样。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城市的各种雷锋精神宣传与志愿者活动。在国家和社会的积极引导下,各地都出现了很多学习雷锋的组织和团体,涌现出了很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学校可以每年的学雷锋日等为契机,向学生提供到志愿组织、团体学习的机会,鼓励其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者活动,积极宣传雷锋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本地的一些雷锋精神传承人和劳动模范为大学生做讲座,通过他们讲述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让整个校园充满正能量。大学生在这种正能量的带动下,耳濡目染,也会以他们为榜样,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雷锋精神并不过时,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就在自己身边,自己也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四、结束语

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弘扬雷锋精神是高校教师应当长期坚持的一项任务。高校教师应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引导大学生发奋学习,紧跟时代脚步,做雷锋精神的继承人,引导大学生具备“一颗钉”的勤奋钻研精神、“一滴水”的团队合作精神、“一团火”的默默奉献精神、“一块砖”的甘于平凡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思想与“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拿出精神